在體育教學中,部分學生經常會出現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感到枯燥無味、對耐力付出較多的項目感到苦累等現象。在課堂上,若教師無硬性的要求時,他們往往不會自覺投入到運動項目中,而是湊在一起聊天。如果教師要求較嚴,學生又借故請假,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目標較勉強。他們喜歡上的體育課,也僅僅是走出教室、不受約束的活動課,對體育課存在較明顯的厭學行為。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必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并且“喜歡學”。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設置疑問、多樣化、興趣化、選擇性等多種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樣能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 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合理的疑問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預見地給學生“設置疑問”,親身體驗,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對增強學生上好體育課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有效地活躍體育課堂氣氛起到積極作用。體育課堂教學中“設疑”的方法較多,如在課堂伊始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帶著問題上課,且通過親身體驗將問題解決。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進而激發學生主動鍛煉的積極性,比單獨強調學生怎樣做效果要好得多。
二 教學方法要興趣化,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低年級的學生好動、愛新鮮、爭強好勝,渴求表現自己、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在教學中創設競爭情境,提供競爭機會,讓他們在競爭中展示自己,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恰當地組織比賽,競賽的目的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要合理地運用競賽方式,靈活運用競賽規則,競賽內容多樣化。競賽結果由教師進行小結和講評,除了表揚優勝方外,還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比較和評價,使各類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都能體驗到成功感。
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如隊列練習比較枯燥,可采用分組隊列練習、反口令練習、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來完成走步的教學任務。又如在游戲換物賽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對每次練習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規為勝,第二次加上誰的隊伍排得好為勝,第三次再加上誰跑得快為勝,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來吸引學生完成游戲任務。如排球課中改變了以往的授課模式,通過學生“玩球”,消除學生的懼怕和抵觸“學”知識的心理,使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以排球運動為載體,激發了學生的體育精神,以中國女排精神喚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效果很明顯。一節好的體育課,要突出體現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一種寬松、和諧、平等的氛圍中去找到自身的價值,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為更好地完成體育課堂的教學任務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三 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增強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與信心
實踐證明,教師時常給予激勵能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的確,體育興趣往往是伴隨著學生自身參加活動時成功的內心體驗而逐漸產生的,而教師可通過對學生的激勵,使學生的成功體驗逐漸積累并發展成興趣。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適時適度的表揚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對學生做得好的方面要在第一時間給予肯定,哪怕是一個注目、一個點頭都是對學生的激勵,都會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如身體肥胖的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大,怕吃苦,怕運動,教師應時常激勵他“今天某某有進步,慢跑了兩圈,看看明天的體育課能跑三圈嗎?”打消其上體育課的消極心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四 體育活動課的選擇性活動可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
在體育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我校根據教文體局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點制訂了選項上課辦法,使學生的體育興趣得到最大的滿足,使其在體育方面有所長。在體育活動課上,我們增加學生喜歡的娛樂體育活動和球類比賽項目,使學生上體育課和體育活動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競賽課程安排,突出以“體育活動課”的活動為主的教學特點,使學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在身體素質、跳繩、球類、運動競賽、娛樂體育等項目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多種選擇性的活動,改變了體育教學中單純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發展體力的身體教育觀念;改變了體育教學中教師強制的灌輸、學生機械再現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的局面,倡導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通過活動課進行大量的運動實踐,使學生了解了一些體育競賽知識和規則。學生也在活動中體會到體育知識和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鍛煉身體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能力和習慣。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身心,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要突出體現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一種寬松、和諧、平等的氛圍中找到自身的價值,讓每位學生都有一種“我學習、我成功、我運動、我健康”的體驗和經歷,使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