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哲人曾說:“自信心是每個人事業的支點,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為動力,戰勝各種困難,敢于奪取勝利。”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礎,自信心是人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評價,是激勵個體自強不息地實現理想的內在動力。
一 案例
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只有愛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靈奉獻給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理解、體諒他們,把他們的歡樂與苦惱裝在自己的心中;只有愛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愛能使幼兒獲得安全感、滿足感,能使孩子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轉化為他們接受教育的內在力量,尤其是班上一些特殊學生,老師更應傾注全部的愛,用我們的心去溫暖他們的心。我班這學期來了一個叫洋洋的女孩,開學那天,她的父母帶她來到班級,見到老師走近,她卻嚇得躲到了媽媽的身后,經驗告訴我,這是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反應。然而,她的父母告訴我,她是個早產兒,先天的聽力不正常造成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極差,她幾乎不是用聲帶發出聲音,而是從胸腔喊出的聲音。這些先天的不足,使她不能正常和家人以外的人相處,而且還有自卑、膽怯的心理,本來應該像其他孩子一樣早早地來到幼兒園接受教育,因為她在骨骼發育上不如其他正常的幼兒健壯,所以直到現在才送到幼兒園。
洋洋的身體不好,出生后一直都是在家人的呵護下長大,基本上沒有和外界接觸過,以至于她很怕生人。第一次見到我沒有哭鬧,是媽媽提前告訴她,幼兒園里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認真聽講,但從不和任何人交流,我主動和她說話,告訴她:“有什么事情一定要第一個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一天,在活動時,我發現她坐在墻角小聲地哭,經過了解知道幾個調皮的男孩子喊她“啞巴”、“傻子”,其他的孩子也一起嘲笑她。我知道后很愧疚,應該讓小朋友們通過正常情況了解她,友好相處。于是,我將她抱起來,告訴她不要難過,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其他小朋友沒有的優點,如懂事、做事認真等。我還在活動中有目的地引導她,經常與她談話、聊天,慢慢地,她話越來越多,并且,當我提問她時,她勇敢站起來回答。雖然只是小聲說了幾個字,但我仍然為她高興。有一天,我在讓她回答問題之前,對全班幼兒說:“咱班有一位小朋友,肯定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大家信不信?不信,咱們就試一試!”當我叫到她時,我用鼓勵的眼光看著她,她回答得很好。我帶領全班小朋友給她鼓掌,她的臉上露出了高興的笑容,這是她建立自信的開始。我又讓其他小朋友一起幫助她練習說話,帶她一起游戲,手工課時讓她去幫助其他小朋友。通過幫助洋洋建立自信心,現在的她已經不是那個只會躲在媽媽身后和跑到角落里偷偷哭泣的孩子了,雖然說的話有時別人可能聽不懂,但她已經成為一個開心快樂的孩子。
二 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方法
第一,適當表揚,培養幼兒的自信。幼兒是非觀念模糊,不會正確評價自己,只能通過成人的評價了解自己,特別是父母、家人和教師對他的評價至關重要。我們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幼兒認識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激發幼兒的榮譽感。
第二,適時鍛煉,培養幼兒的自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為每個幼兒提供發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集體活動是鍛煉幼兒最好時機,使幼兒能夠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增強自信心。
第三,家園聯系,共同配合。幼兒缺乏自信心,過分自卑,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當,造成幼兒自信心減弱。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積極與家長取得聯系,指導家長使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幼兒。另一方面,是家庭不和睦。我們應給予幼兒更多的關愛,讓幼兒在愛的環境中走出陰影,從而樹立自信心。
對幼兒來說,父母、教師是重要的人,如果成人經常隨意地批評他、否定他,以訓斥甚至挖苦的態度對待他,那么幼兒會感到自卑,這種消極的自我體驗會破壞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經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勵的幼兒則能獲得信任感,從而產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應對事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努力培養所得,自信心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基石,是學習過程中的潤滑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勇氣。信心,是人的能力的催化劑,是成功的希望,信心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幼兒期是幼兒初步形成道德品質、行為性格的關鍵期,抓住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期,適時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不僅能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會對未來的成長起到很好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通過各種活動,使幼兒既看到自己的優點,又發現自己的不足,使他們在一次次地嘗試、探索、創造中,不斷地證實自己,增強自信心。讓孩子在鼓勵中試一試、做一做,充分認識自我、肯定自我,信心十足地邁向每一步成功。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