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應試教育的不完善的深入認識,人們開始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教育理念,打破常規,建立一種新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幼兒園的創新教育備受重視,對幼兒實施創新教育,可以創建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活動,促使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同時教師要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讓他們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幼兒創新的潛意識得以發揮,漸漸得到培養。本文就幼兒園如何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談一些看法。
一 人們對創新教育的正確理解
“創新”就是要舍舊,爭取新的東西。應試教育有許多弊端,對幼兒來說,它剝奪了幼兒愛玩的天性。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是全體教師和幼兒都能參與的教學實踐,它培養的是一種綜合素質。
幼兒天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與創造力,他們對周圍世界感到驚奇,不僅喜歡觸摸、擺弄、操作,還會提出種種問題,表現出他們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需要。我們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各個區角,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活動。如科學角有許多木制的材料,幼兒自己去操作,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并能說出它的功能等。這時,教師要注重幼兒個體差異,讓他們在相互學習中產生創造欲望,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 教師學習創新工作,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必須堅信每個幼兒都有創新的潛能,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每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如隨便的一個數字“1”,他們會說成是鉛筆、棍、糖等,一切長的物品,這就是他們創造的過程。在幼兒的世界中,理解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在實踐中具體做法是:
1.呵護幼兒的好奇心,允許孩子犯錯誤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積極思維的過程。幼兒好奇心很強,能頻繁地提出各種問題,并能解決某些問題,有時會做錯事。這時,教師和父母應主動、熱情、耐心地對待幼兒的問題,不應采取冷淡甚至反對的態度。如我班的一個小朋友喜歡提問題,有一天,她說,“老師,為什么有的樹下出來的是毒蘑菇,有的不是?”我說:“你提的問題真好,我們一起來查資料吧。”老師表揚了她,引導她解決問題,學會探知。
2.注重個體差異,使人人獲得成功體驗
幼兒的經驗、興趣、學習方式和發展水平表現出個體差異,要求教師在活動中加強觀察,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分層指導,使每名幼兒都獲得成功體驗。如在認識種子活動中,一部分幼兒只要求他們說出種子的名稱、形狀等,并進行簡單分類,一部分幼兒要求他們能夠按照多種方法進行分類。這樣,不僅使每個孩子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捕捉契機,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幼兒生活中,經常綻放出創新的火花,倘若視而不見,任這些教育機遇流逝,會埋沒幼兒的創新潛能。在長期的幼兒教學和生活中,筆者始終要求自己做一個有心人,捕捉每個契機,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如每天幼兒午睡后都要吃水果,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拿著香蕉皮說,它多像我的帽子呀,隨后有些小朋友拿起香蕉皮玩了起來,我抓住這個時機,及時加以引導,“小朋友,香蕉皮還能做什么呢?”孩子們可高興了,說出了許多答案。教學中抓住每個教育契機,可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 加強與家庭、社區的聯系,共同為創新教育服務
幼兒接觸面狹小,盡量創造機會讓幼兒到自然界中、社會中去體驗。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鍛煉,增加與自然界和社會交往的機會。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由近及遠,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創新教育。解放幼兒,讓幼兒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想,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感受自然和社會。
夏天,教師可帶幼兒到商場里觀察商品,學習買賣的關系。春天,到公園去,觀察花草樹木。秋天,到田地間,幫助農民伯伯收拾莊稼,知道農民的辛苦,從而愛惜糧食。冬天,下雪時,組織幼兒觀察雪、打雪球等。與家庭密切配合,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主動參與。為幼兒的學習成長服務,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教育正呈現出一系列創新的變革時期,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培養高素質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人才的任務尤為突出。幼兒園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已初步積累了許多符合創新教育要求的寶貴經驗。實施創新教育,需要我們從點滴做起。創新也包括總結的過程,只有善于總結、改善,才能更加完善。所以創新活動不但需要有發散思維,也需要有集中思維。它實際上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實施幼兒園創新教育必須舉起改革的旗幟,勇于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