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競賽輔導活動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讓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實踐機會。怎樣組織和開展這一活動,怎樣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人結合職業中學學生的個性特點,從開展職業學校計算機競賽輔導的必要性,如何提高學生多元智能的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多元智能 計算機 競賽輔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189-01
“多元智能”是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的教育理論,對教育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對傳統“應試教育”的革新,不僅適用于普通教育,還適用于職業教育,尤其適合職業學校競賽輔導。
一 職業中學學生的現狀
職業中學的學生普遍文化課成績差,進入職校后他們更感到前途很迷茫,容易自暴自棄,因此老師不能因為成績差而歧視他們,要合理引導,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 開展計算機競賽輔導的必要性
以往職業學校在教學中過多地強調書本知識,而忽視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造成了很多職校的學生畢業后沒有過硬的本領,而競賽作為一個平臺,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展示才能的機會。
三 如何在競賽訓練中開發學生多元智能
加德納博士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人的各種智能水平的差異是造成人的差異的根本原因,所以每個學生在某一方面都有成才的潛質。
1.善于識別學生的潛能
不管在哪,總有10%~30%的兒童具有某種學習障礙,表現為:拒絕聽講、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對課堂上的進度感到灰心,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抵觸老師的指示等。按傳統觀點看他們都是差生,但事實證明他們最后都成功了,因為他們發現了自己的特長,并在擅長的領域中堅持努力。故而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并合理引導。
“多元智能”理論還認為人的多元智能和傳統的IQ一樣可以測量,通過測量可以了解人的各項智能發展水平。如在選拔動畫設計的學生時,可設計一份評測表,分三部分:(1)個人信息,了解特長愛好,有無電腦,是否住宿等,便于合理安排時間訓練。(2)創意題,是否有創意才能,包括名稱創意,聯想創意等。(3)設計題,是否掌握繪畫技巧,是否有寫作才能。通過評測表,學生的潛能一目了然,便于針對性地訓練。
2.創造條件,精心指導
加德納在《多元智能》一書中寫道:“我們堅持認為,只有通過在‘真正領域’中的活動,才能最佳地發展和促進人類的認知能力。”發現了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創造條件。
3.多方面培養智能
“多元智能”認為人的各項智能是通過開發使其優勢智能得到充分地發展,使其弱勢智能得到提升。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軟件,并要求能多角度地開發自己的智能。動畫設計是一個復雜的設計過程,需要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和美術基礎知識,而學生接受的是單純的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使他們缺乏創造性思維。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教室開展各項培訓。
動畫設計除了要具備上述所要求的知識,還要結合文學、科學、歷史、美學、人文等社會知識。動畫設計人員不一定是各方面的行家,但某種知識或技能可給動畫設計增加深度和內涵。每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可以按他們的特長分類。如制作動畫需要很多步,分為:第一個階段,“劇本策劃”,讓寫作水平好的學生編寫劇本。第二階段,“形象設計”,由繪畫較好的學生完成。第三個階段,“動畫制作”,同學協助分工完成。用這樣的分工合作方式完成一個動畫短片,既能揚長避短,又讓學生間有了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4.重視賽前心理輔導
賽前心理狀況屬于自我認知智能。加德納教授認為,自我認知智能是對自己內部心理的理解和調控。筆者曾帶領兩名學生參加比賽,其中季某很少參加訓練,吳某則每次都能準時參加訓練并出色地完成練習,他對自己希望很大,比賽卻發揮失常,而季某取得了較理想的成績。分析后發現關鍵是心態。季某心態很穩定,讀完題目整理好素材后才開始做題目;吳某很緊張,題目都沒看清,后來又把電源碰掉。此事說明在以后的競賽中要把心理輔導放在首要位置,戒驕戒躁,以平常心對待比賽。
多元智能理論能挖掘每個學生,特別是傳統意義上被放棄的“差生”的智能優勢,發展強勢智能的同時也帶動了其弱勢智能,做到以點帶面,共同進步。如果老師能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長,并加以耐心地輔導,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長,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才有立足和容身之處。
參考文獻
[1]郭福昌、王長沛等.多元智能在中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楊明珠.享受學習:競爭時代多元智能學習法[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