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雖然中國政府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城鄉教育資源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考慮到城市和鄉鎮不同的教育資源現狀,為了使城鄉遠程教育能夠高效地進行,筆者建議在城鄉分別采取兩種不同的遠程教育模式。通過分析論證,筆者提出了網絡式和節點式模型,希望這個結論能為遠程教育研究者和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城市 鄉鎮 遠程教育 模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190-02
一 中國的教育現狀
近年來,中國在經濟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這使得中國政府有能力在教育領域增加投入,例如:增加教學設施,提高教師生活待遇,建立遍布全國的遠程教育體系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末,中國的GDP達到了6萬億美元,排名僅次于美國,位列世界第二位,同時,GDP中3%的部分投入到了教育領域,巨大的教育投入使得中國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2010年末,小學毛入學率達到了99.5%,初、高中毛入學率分別為99%和79.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5%。但是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我們看到,城鄉教育資源的配置狀況仍然存在失衡現象。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源于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呈現出城鄉二元發展結構,這不同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城鄉基本統一的發展結構模式。在中國,城市擁有大部分的政府機關、工廠和社會設施等資源,它注定成為某特定區域的經濟和信息中心,向外輻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人們更愿意向城市遷移。充足的資金和人力資源支持,保證了城市豐富的教育資源,即擁有更多的教學設施資源和充足的教師資源。與之相反,鄉鎮大多處于交通不便的貧瘠之地,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艱難的生活條件迫使人們向城市流動,從而使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更加惡劣,當地的教育資源自然捉襟見肘。
二 中國的遠程教育及其現狀
遠程教育的定義: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運用各種信息傳送方式和現代控制技術,來克服教師和學生因為地域限制的原因,而不能同時進行教學活動的問題。借助于現代科技,如電視、廣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學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家里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而不用受傳統學校教育方式固定時間和固定地點的限制,遠程教育可以延生到傳統教育所不能覆蓋的地方。
中國是最適合開展遠程教育的國家之一,因為我們的祖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大半的國土都是邊遠和貧瘠的鄉鎮,這些地方缺乏基本教育資源,例如教室和教師,這些未能被傳統教育所覆蓋的空白區域最適合開展遠程教育,但由于國家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原因,我國遠程教育的起步時間較晚,基本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才開始的。
中國政府一直對遠程教育系統的建設非常重視,并把遠程教育系統的建設提到和傳統教育系統建設同樣的高度來進行統籌安排,考慮到國情特點和教育資源的分配特點,我國政府提出的教育目標之一是:在擁有豐富教育資源的城市地區,學生在傳統教育方式下完成從小學到大學階段的教育;而在缺乏教育資源的鄉鎮,學生在傳統教育方式下完成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育,更高級階段的教育需要借助遠程教育系統來完成。傳統教育方式和遠程教育方式同時并存,這是由鄉鎮教育資源不足、特別是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決定的。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遠程教育經歷了三個階段,采用了幾種不同的技術:第一代是以通信技術為基礎的函授教育,主要是采用郵政通信技術;第二代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廣播電視教育,我國的這一遠程教育方式和中央電視大學在世界上享有盛名;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以信息和網絡技術為基礎,以電子學習和在線學習方式為標志的第三代現代遠程教育。
三 適合中國社會現狀的遠程教育模型
傳統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學樓、教室等硬件條件的支持,與之相比,遠程教育方式,可以在沒有教室等硬件條件支持的情況下開展,但是需要廣播通信設施等社會資源的支持,如電視廣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支持。在現代信息社會,基礎的廣播通信網絡已基本覆蓋邊遠鄉鎮,這對開展遠程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
現代信息社會各種高新技術層出不窮,借助于先進的電視廣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遠程教育能實現的功能更多,提供的內容更加豐富,遠程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充當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不僅僅只是作為傳統教育的補充。筆者認為,遠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在人們之間傳播知識、技術和信息;遠程教育更深一步的功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交換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平臺。針對中國城市和鄉鎮在教育資源方面的現狀和不同,遠程教育在各自地域所完成的任務和達到的目標應該有所區別,這些區別導致了在城市和鄉鎮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遠程教育模型。
城市集中了很多的教育資源,比如從小學階段到大學階段的各級學校,各類教學設施,以及眾多優秀的教師。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從課堂和講座中獲得所需要的知識、技術和信息。在城市,如何傳播知識、技術和信息已經不是應該考慮的問題。此外,城市設有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眾多的大學生和科研人員擁有寬廣包容的胸懷、活躍的思想以及創新性的行為,他們都是信息的傳遞者,他們使各種信息和思想能夠在城市中融合、發展,使所在城市成為某特定區域的信息資源中心,并輻射到周圍的鄉鎮。最后,城市擁有完善的通信基礎設施、電視廣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這為開展全方位的遠程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良好的運行環境。
我們可以看到,在城市開展遠程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技術和信息,更應該是為人們提供一個交換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平臺。根據這個思路,筆者認為,在城市開展遠程教育的模式可以采用網絡式模型。
根據圖1所示,每個節點為基本單元,他們之間不但兩兩相連,而且每個節點都與中心相連。如果把這個模型看做一個信息通信系統,每個節點不但可以接受來自中心的信息,節點之間還可以互相通信。如果把這個模型運用到遠程教育系統中,每個節點代表大學或學院,那么它們不但可以接收到來自中心的信息,同時,兩兩學校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流并分享信息。筆者認為,若城市遠程教育系統采用該模型,便可以完成遠程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深層次功能。
然而在中國遠離城市的、邊遠的鄉鎮地區,缺乏包括教學設施和教師在內的基本教育資源,這些地區大都是傳統教育方式所不能覆蓋的地方,這里的很多人只能通過遠程教育的方式來獲得知識、技術和信息。同時,鄉鎮作為信息流通的最后一個環節,也不具備像城市那樣的信息交流特性,在這種情況下,遠程教育系統僅僅只是傳播知識、技術和信息,遠程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延深,所扮演的角色與傳統教育一樣。因此,筆者認為鄉鎮開展遠程教育僅需要完成基本和單一的功能,這個目標決定了鄉鎮開展遠程教育的模式可以采用節點式模型。
根據圖2所示,每個節點單元只是與中心節點相連。如果把這個模型看做一個信息通信系統,每個節點單元只能訪問中心節點,接收中心發出的信息,而節點之間不能相互通信。如果把這個模型運用到遠程教育系統中,每個節點代表大學或學院,那么它們就只能接收到來自中心的信息。筆者認為,若鄉鎮遠程教育系統采用該節點式模型,達到的僅僅只是遠程教育的基本功能。
兩相比較,我們可以看到,網絡式模型要比節點式模型更加復雜,采用網絡式模型的遠程教育系統能夠完成更多功能,但是遠程教育系統的網絡式模型需要包括電視廣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在內的更多設施和社會資源的支持。考慮到中國社會的現狀,城市占有的基礎設施和社會資源要比鄉鎮多,筆者認為,遠程教育系統在城市采用網絡式模型和在鄉鎮采用節點式模型都是可行和合適的。
四 結論
遠程教育系統的運行需要大量社會資源的支持,要借助于社會設施的支撐,中國社會的現狀是城市比鄉鎮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社會設施,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城市開展更加高效的遠程教育,同時得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另外,在現有條件下,鄉鎮的社會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例如電視廣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在這些支撐條件還不完備的情況下,如果投入過多的人力和物力到遠程教育系統的建設中,只是一種浪費。
當前鄉鎮的遠程教育模式更適合采用節點式模型,因為節點式模型需要的相關支撐資源更少,但這并不意味著鄉鎮的遠程教育模式永遠都只能采用節點式模型,當鄉鎮的社會基礎設施等條件得到改善后,鄉鎮的遠程教育模式同樣可以采用更加復雜的、需要更多相關資源支撐的網絡式模型。
網絡式模型和節點式模型概念的提出,是在充分考慮中國社會現狀的情況下提出的,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情況會有所改變,筆者最終希望不論城鄉,更加復雜的網絡式模型都能夠運用在全國的遠程教育體系中,并且在中國高效的運行下去。
通過本文,筆者希望能夠為那些致力于中國遠程教育發展的實踐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同時,筆者也希望通過在城市和鄉鎮采用各自更加適合的遠程教育模型,提高中國遠程教育的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莉.國內外城鄉教育發展的比較及啟示[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5):97
[2]李斌.中國現代化報告:中國仍屬“社會欠發達”國家[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2/07/content_4149097.htm
[3]藍建.城鄉二元結構與發展中國家的教育[J].教育研究,2000(8):72
[4]魏杰、王韌.“二元化”困境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J].學術月刊,2006(8):24
[5]丁新.中國遠程教育發展的十大趨勢[J].中國遠程教育,2003(2)
[6]張艷艷、惠曉娟.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之比較[J].考試周刊,2011(4):202
[7]滕欣欣.國內遠程教育發展現狀和趨勢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20~22
[8]余新.論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改革方向[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1):19~21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