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國際商學教育三大認證體系中突出項目認證的AMBA國際認證展開全面解碼,剖析了AMBA國際認證的理念內涵與價值體系,指出我國商學教育項目的未來發展應在重視需求分析、強調質量保障、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平衡傳統教學模式與創新教學手段、啟發自主思考與創新、拓展國際化、加強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教育等方面不斷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商學教育項目 AMBA國際認證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192-03
一 關于MBA協會
MBA協會(Association of MBAs,簡稱AMBA)是針對研究生層次商學教育項目的權威認證組織,最初由幾名MBA畢業生首創,旨在提高英國及歐洲商學教育的知名度和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的資質,并于1967年正式成立于英國。后經過逐步發展,于1983年建立了國際認證服務體系,開始通過認證的方式來使學生的價值得以更好地體現。因此,MBA協會是一個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對象為中心的組織。現在,MBA協會主要針對全球MBA、DBA、MBM等商學教育項目提供標準認證服務,已對全球超過70個國家的200多所商學院進行了資格認證,并在超過110個國家擁有包括MBA畢業生、已獲得認證的商學院以及MBA雇主單位等在內的注冊會員。
MBA協會通過其內設研究機構——證據與理念實驗中心不斷突破自我,尋求和探索全球商學教育的引領性新思想和最新發展趨勢,通過與世界各地的企業界伙伴進行合作,為商學教育各界提供建立社交網絡的機會,以及全球商學教育的最新資訊和人才數據庫資源。同時,通過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參加全球一流商學院年會、研討會等機會,為已獲得其認證的商學院及其學生和校友提供終身職業發展和交流機會。
MBA協會一貫秉承質量、融合、公正、合作、全球化、利益相關者至上的價值觀,致力于成為國際公認的研究生層次商學教育項目權威認證機構。MBA協會將商學院、MBA學生、MBA校友和雇主單位視為關鍵利益相關者,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其戰略目標,以研究生層次商學教育項目的質量保障為立足點,為全球頂級商學院提供認證服務;并通過不斷加強與已獲得認證的商學院進行合作,為其提供國際商學教育的最新理念和資訊,協助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 AMBA國際認證標準解析
AMBA國際認證的流程分為初步聯絡、自我審查、預認證、現場認證以及報告提交幾個階段。經過最新一輪修訂和再版,AMBA國際認證的標準涵蓋了學院、師資、項目管理、學生、教學、評價幾大模塊,具體說來,包括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學院、師資、項目管理及學生參與、學生、教學目的與效果、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與學制。針對認證標準的每個具體方面,MBA協會提供《AMBA國際認證指南手冊》對其進行詳盡說明和解釋,以幫助擬參加認證的商學院采取抓住重要信息、忽略次要信息的方式來完成自查報告及相關文件資料的撰寫與準備。
1.學院
使命、戰略和持續改進是MBA協會商學教育項目認證的三大核心價值體系。首先,商學院必須具有恰當、明確表述的使命,該使命能反映出其主要優勢,并要求定期對其修訂。使命是商學院培養學生的價值宣言,商學院的使命要能夠充分體現出其教育目標和傳遞的價值觀。其次,要有明確表述、翔實合理、條理分明的發展戰略,據實反映其資源與發展制約,表述其具體任務,并要求能夠闡明戰略與使命之間的聯系。最后,要具備明確表述和有效執行的管理政策和持續改進政策,這些政策的發展和制定過程要有企業界人士參與。
此外,招生市場的合理規劃、財務狀況的安全性、高效的管理、完善的行政管理機構、與雇主單位的持續合作和溝通、相應的硬件設施支持、一定的獨立決策權也是保障商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2.師資
商學院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從現有的師資條件下選拔出的MBA授課教師團隊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其科研成果能夠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并體現出一定的國際視野。
合理的師生比例以及完善的教師發展計劃也是高質量師資團隊及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此外,應充分考慮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運用到學院的教學環境中,包括兼職授課教師、外部學院授課教師、外聘教師和企業家教師等。
3.項目管理
擁有一支與項目規模相匹配的、具備較高管理水平的高素質管理團隊來對項目的日常運營進行管理,其內涵包括:建立健全相應機制,保證學生對授課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反饋信息能夠得到充分落實和回應;保證學生整個在校學習期間得到充分的指導和人文關懷,尤其是對國際學生;幫助全日制學生在完成學業后順利就業。
此外,應當具有架構完善、活躍的MBA校友組織,以期帶來無形的人際網絡資源,共享溝通和學習機會。
4.學生
MBA教育的宗旨是為已經有工作經驗、研究生層次學習的學生提供職業發展的全方位提升,為達到這一目標,要求MBA項目在錄取環節有嚴格的標準和嚴謹的程序,要求報考的學生具備相應的學術素質及專業技術資質。
由于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在促進學習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提高學生共同學習的興趣,學生群體來源的多樣化顯得尤為重要。此外,為了達到學生群體充分互動的目標,應適當吸引國際學生,并注意保持學生群體國籍搭配的平衡。這一點對于全日制MBA教育項目來說尤為重要,也從一個重要的側面確保了MBA教育項目的多樣化和可持續發展性。
5.教學
MBA教育項目的學習應當是一個全面提升職業能力的過程,強調通過戰略管理的學習以及豐富的職業導向和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領導力。
MBA教育應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理解力,結合分析雇主期望,每一個具體的MBA教育項目都應當有表意明確的愿景、擬達到的目標和預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需要清晰明確的表述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整個培養過程完成后能夠“做什么”。另外,學生應能清楚地說明學院在認可和幫助他們實現在知識層面、分析問題技巧、自身素質和創業能力等方面素質的提升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徑,以及通過本學院的MBA教育所學到的其他具體明確的知識和技能。
MBA教育項目整體課程結構的設計應當能從宏觀上反映該MBA教育項目的總體特征,并且其中的每一門課都應當為滿足商務活動中某一個方面或者某一項功能的需要而設計。
MBA教育項目的課程內容設置,應當涵蓋與領導實踐活動、商務管理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基本理論知識。此外,潛在的雇主單位也應當為MBA教育項目的發展做貢獻。
6.評價體系
在對MBA教育項目進行評價時,會充分考慮該MBA教育項目對學生工作經驗和職業發展的增值作用,因此會特別測試保證MBA教育項目中所教授的知識與管理實踐合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效果,比如,充分考慮與MBA教育項目發展有關的商務組織運作和管理情況,以及能夠體現互動學習、面向管理實踐、充分利用案例教學、體現國際化視角的方面,并鼓勵教學方法的創新。
除了傳授知識和技能,還會特別注意對學生“軟”方面的管理技能教育效果的評價,包括獨立思考能力、領導力、決策能力、溝通和談判能力等。
校友會的功能、資助人情況、畢業生工作表現等也會被納入考慮。
此外,反饋機制、質量保障體系、回顧修訂過程、學術委員會的活動等方面也是評價的一部分。
三 AMBA國際認證標準
1.注重針對教育項目的評價
與其他研究生層次的商學教育認證組織不同的是,AMBA國際認證強調商學院中各項目的組合情況,AMBA國際認證的標準將商學院各形式的教育項目都納入評估范圍,而不僅僅對整個商學院的概況進行評價。在這個前提下,能夠對商學院展開深度分析,并對其質量進行評估,進而為其各教育項目的未來發展提供相關有價值的建議。
2.強調管理實踐經驗
首先,強調所有MBA學生中具有三年以上管理工作經驗的比例情況;其次,強調在整個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群體對彼此管理工作經驗的分享和相互學習情況;最后,強調面向實踐型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各教育項目中的運用。
3.突出量化細節
AMBA國際認證標準對各教育項目的評估進行了詳盡的可量化性規定。比如,要求對于全日制MBA教育項目而言,其教學大綱中安排的每一門課程至少要有500小時的師生接觸式學習時間;對于遠程教育項目而言,則至少要有120小時的師生接觸式學習時間。同時要求每個MBA教育項目的學生人數必須大于20人。
4.國際化
MBA協會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促進研究生層次商學教育項目的發展。與其他認證組織相比,AMBA國際認證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商學教育項目的認可。而在AMBA國際認證的標準中,亦強調MBA教育項目中各個維度的國際化元素。
5.質量保障
AMBA認證標準強調以下維度的質量保障:商學院情況,包括戰略、使命、資源情況;師資情況,包括教學標準和科研力量等;項目管理情況,包括職業發展教育及校友服務等;招生錄取標準、授課方式、學生群體規模等;課程大綱內容、課程設置、教學評價標準等;項目模式與學制,以及學習成果情況等。
6.管理教育的社會責任
MBA協會將商學教育社會責任國際標準(PRME)中的商業倫理、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相關精神納入AMBA國際認證標準中。MBA協會認證專家小組將注重對商學教育項目課程大綱的核心課程設置中可持續發展、管理、商業倫理、職業道德等元素的評估。
四 AMBA國際認證的意義與啟示
AMBA國際認證已經成為全世界的MBA培養院校尋求突破性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抓手。在國際化背景下,對我國商學院和MBA教育項目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實現創新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如前所述,AMBA協會是一個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對象為中心的組織。在AMBA國際認證標準的七個維度中,“學生”是貫穿始終的。從商學院的使命、戰略、愿景,到MBA教育項目的發展策略,到師資科研、項目管理、培養方案的改革創新、課程設置、職業發展、校友網絡建設等等,都是面向需求的,既面向人才培養的需求,又面向教育項目本身發展的需求。2011年,MBA協會的新總裁提出了“MBA Journey”的概念,高度概括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職業價值增值為宗旨、以學生的發展成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 AMBA國際認證為契機,促進這種教育理念在我國商學教育項目中的貫徹,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商學教育項目,進而改變我國高等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從自上而下式過渡為中間擴散式,從單純對供給方面的分析,轉變為對供需兩方面的均衡關注。
在此基礎上,對商學院和各教育項目的發展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要有明確、清晰、符合客觀實際的自身定位,充分調研招生市場的需求,實行特色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招生策略。在過程管理中,要全面做好質量保證,建立健全一系列質量保證和考核標準,以及內審、外審兩套評估體系;推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法,提高電子教學技術的使用頻率;注重對學生“軟”方面管理技能的培養,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創新創業;建立暢通的對話反饋機制,以及反饋處理預案;完善教師績效考核體系,重視師資發展培訓計劃;改革教師教學科研的考核辦法,鼓勵與管理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校企合作科研模式;同時鼓勵制定針對行政管理人員的進修和職業發展計劃,加強項目管理隊伍建設;強調教育項目實施和修訂過程中教授和企業界人士參與相結合。
此外,以強調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緊密結合的未來商學院治理模式可參考公司治理模式,做好市場化與傳統教學之間的平衡。突出MBA教育項目在整個商學院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賦予MBA教育項目一定的政策話語權、資源支配權、財務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實現MBA教育項目的市場化運作,實現真正能夠涌現出一批全面面向市場、面向用戶需求的精品化、特色化、國際化MBA教育項目。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引進智力工作分會.大學國際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Srikant M. Datar,David A. Garvin,Patrick Gerard Cullen. Rethinking the MBA:Business Education at a Crossroads.哈佛大學出版社,2010
[3]Association of MBAs. Criteria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MBA Programmes,2013
[4]Association of MBAs. Self-audit Guidelines MBA Programmes,201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