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需求分析理論出發,對我校英語專業二年級120名學生進行翻譯課學習需求分析,旨在提升教學效果,為今后的翻譯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實證支持。
【關鍵詞】翻譯教學 需求分析 啟示 專科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028-03
一 引言
需求分析是決定一個個體或一個群體的語言需求,并將這些需求按重要性排序的過程。最初應用于專門用途英語(ESP),其理論背景主要源于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課程開發理念,即課程開發須遵循的改進教學方法、針對教學群體調整教學和訓練學生學習的三個原則,需求分析則根植于后兩者。需求分析應用于外語教學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是外語課程設計和實施教學的基礎步驟。根據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框架,需求可分為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目標需求是學習者在目標情境中使用語言的客觀需求;學習需求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的條件和需要做的事情,具體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方法、學習環境和條件以及學習者信息。通過需求分析,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以及課程最終所要實現的目標,消除教學的盲目性,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側重通過對學習需求的調研,為翻譯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改革、教材的組織和選用等提供依據。
二 學生學習需求調查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普洱學院英語系2011級英語教育專業二年級學生為對象,這些學生于2012~2013年上學期已完成了一個學期的翻譯課程學習。共3個班,共計120人。
2.研究方法
此項研究主要利用調查問卷收集數據,問卷以半開放型多選題為主,共計30個問題,囊括部分主觀題。此外還輔以半結構式訪談,用訪談收集到的信息對調查問卷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驗證和補充。問卷參考 Hutchinson 和Waters 的需求分析框架,并結合相關研究和教學實踐設計而成,先在部分學生中作了試投放,然后根據反饋信息對部分題目及選項進行了修改。此問卷由四個維度組成:學習者個人信息、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環境及條件、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
3.數據收集和分析
本調查問卷于2012~2013年下學期的第二周,由筆者一人負責所有問卷的發放和收集。問卷發放和回收選擇在所有班級沒有課的下午在階梯教室統一進行,學生大約用了15分鐘的時間完成了該問卷。此次調查問卷的目的是:(1)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和與課程相關的各方面需求,以便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2)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再三強調,該項問卷與該課程的期末成績無關,學生務必根據實際情況如實作答,以此保證問卷的真實性。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20份。
三 統計結果分析
1.學習者個人信息模塊分析
本研究對象中男女生比例為1∶12,均為二年級??茖W生,90%的學生來自于農村。這些學生對當前自身英語水平和翻譯(口譯、筆譯)水平的自我評估狀況如下:0.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很好,18.3%的學生認為好,75.1%的學生認為一般,5.8%的學生認為差;翻譯水平的自評結果為:6%的學生認為好,78.4%的學生認為一般,12.9%的學生認為差,2.7%的學生認為很差。在翻譯水平的自評結果中,沒有學生認為自己的翻譯水平很好,但有2.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翻譯水平很差。學生對自身翻譯水平評估的滿意度大大低于對自身英語水平的滿意度,換而言之,在學生看來,掌握翻譯技巧的難度要高于對英語的整體掌握。由此可見,我們的翻譯教學將在本來就艱難的英語教學上顯得更加困難。面對這樣的教學對象,教師更應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注重教學方法、恰當選擇教學內容,既不讓學生覺得遙不可及,也不讓學生覺得易如反掌。
以下是對學習者學習翻譯的動機和預期的分析:
由此可見,受試學生學習翻譯受外部驅動力(通常與個人的前途直接相關)的影響較大,50%的學生是因為對翻譯感興趣。這50%的內部驅動力(一般不與學習者個人的前途和經濟利益發生直接的聯系),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營造學習氛圍,為提高教學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說明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所采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關于學習者學習翻譯的預期調查表明,87.5%的學生想提高翻譯水平,這也是語言學習中最直接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的同時,也將促進其他預期目標的實現。
2.學習者學習需求模塊分析
另外,有40.8%的學生認為課程應以教師講解為主,59.2%的學生認為應以學生練習為主;有0.8%的學生認為目前翻譯課學生練習的機會過多,32.5%的學生則認為過少,66.7%的學生認為正合適;對于翻譯課學習的時間長度,14.2%的學生認為應開設一個學期,85.8%的學生則認為應開設一個學年。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該門課程比較重視,對于有效提高翻譯水平的方法意見比較均衡,學生對翻譯技巧的掌握需求大于其他方面。其次,學生能夠正確看待該門課程的學習,形成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練習模式,同時也說明目前的翻譯教學講練比例相對合理,學生普遍能夠接受。關于學習該門課程時間長度的需求調查,將為今后的課程設置提供一定的參考。
在教師需求這個模塊,70%的學生認為翻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學方法,74.2%的學生認為翻譯課的學習很有幫助,有39.5%的學生認為應該改進教學方法。由此可見,目前學生的翻譯教學滿意度較高,有95.8%的學生對目前翻譯教師的教學滿意,4.2%的學生不滿意。學生對于教師的滿意度直接影響了翻譯教學效果,并為翻譯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由此可見,教師講授貫穿于整個翻譯教學的始終,它是學生認為最有效、也是最喜歡的課內活動;在課堂學習的同時,教師應該輔以適當的課外作業,并組織一些口、筆譯比賽;通過教材需求方面的調查說明,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非常到位,因為所選用的教材是專升本的教材,而且課時僅為教材規定課時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仍能適應教材,說明教師的選材和教學方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另外,33.3%的學生對教學設施滿意,66.7%的學生不滿意;92.5%的學生對于目前使用的教材滿意,61.7%的學生認為需要補充一些別的教材。針對目前使用的教材,依學生感興趣的程度依次遞減為:文化的翻譯、習語的翻譯、詞匯的翻譯技巧、句子的翻譯、英漢詩歌對譯。不想了解的內容有:理論章節、科技文體的翻譯、翻譯與辭格。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教學大綱,適當調整教學計劃,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4.學習者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模塊分析
研究表明,大部分學生能正確面對教學成敗的根本原因是已養成使用詞典的習慣,但課后反思明顯不夠;所列的四種提高翻譯水平的方法都有學生使用,其中所占比例較高的是看書和動手翻譯,這一結果符合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理念;在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時,學生主要選擇與同學討論,這提示我們教師可以與學生多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同學之間通過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縮短學習進程,提高學習效率;最后,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這會極大地阻礙學習效果的提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談心、典型示范和平時成績考核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四 對翻譯教學的啟示
本文通過對學習者個人信息、學習需求、學習環境及條件需求、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調查,了解學生翻譯學習的現狀和需求,為今后翻譯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依據。由此,我們獲得一些啟示:
1.肯定以往成績,以學生為主
通過調查,肯定我們在過去教學中所取得的成績。如:培養學生對于該課程的興趣、讓學生學有所得、幫助學生適應教材、成功提升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等。
2.加強學習,提升業務素質
在給予學生一滴水的同時,教師要有一潭水的積累。教師講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我,讓每一堂課都更加飽滿、生動、充實,讓學生都有所收獲。
3.優化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現今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翻譯教材也不例外。教材的難度較高使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熱情。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以教材為主線、以大綱為指導,在有限的課時內,根據不同教學模塊學生的需求來調整,優化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取教材內容為學習的重點。
4.優化課程設置
在本次調查中所反映的情況使我們認識到在課時安排上的一些問題。目前,一個學期周學時僅為兩節的課時量,使得本來就困難的翻譯教學難上加難,適當增加一定量的課時,可以降低課程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5.改善學習環境
據調查,學生對教學設施最不滿意的是不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極大地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缺乏硬件條件的支撐,要改變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目標非常困難。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個學期應該保證有三分之一的課時能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同時也鼓勵教師利用收音機、錄音機等傳統設備輔助教學。
五 結束語
本文根據需求分析理論,對我校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這種“自下而上”的實證調查,了解當前專科院校學生翻譯課程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筆者希望這次問卷調查能為翻譯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供行為依據,同時也為今后高職翻譯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實證支持。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 T、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程曉棠.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陳姝、張艷.翻譯專業課程設置中開設漢文化課的需求分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