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對2012年乒乓球世界杯、第50屆世乒賽馬龍與德國波爾兩場比賽技戰術的數據統計,進行對比分析。運用三段指標評估法,分析馬龍在兩場比賽中技戰術方面的優勢與不足,為今后各級兵乓球訓練提供相關的統計分析資料。
【關鍵詞】馬龍 發球搶攻 對比分析 技戰術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200-02
我國男子乒乓球主力隊員馬龍在近兩年的世界大賽中與德國名將波爾多次相遇。在第50屆世乒賽團體決賽、2012年乒乓球世界杯決賽中,馬龍經歷了對德國名將波爾兩場比賽一負一勝的大賽檢驗。在第50屆世乒賽團體決賽中,由于馬龍在相持球技術方面不夠完善,接發球技術相對不足,尤其在與波爾正反手相持中急于求成,造成失誤較多,導致在2∶0領先的情況下,被波爾翻盤。在2012年的世界杯決賽中馬龍頂住了壓力,將自己的技戰術實力充分發揮了出來,不僅打敗了曾經戰勝過自己的波爾,還為自己奪得了首個世界大賽的單打冠軍。
馬龍在隊內是技戰術較全面的選手之一。憑借穩定的國際比賽成績馬龍代表我國參加了倫敦奧運會的團體比賽。在諸多新人的競爭中馬龍脫穎而出,穩定且出色的表現得到了教練組的認可。只要在此后的大賽中能夠延續出色的狀態與表現,馬龍很有希望成為中國男隊挑大梁的主力。
一 結果與分析
三段指標評估法按照發球搶攻段、接搶攻段和相持段對運動員進行得失分統計,并使用單打比賽三段技術評估標準對所得數據進行比對分析。(見表1)
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場得分+全場失分)×100%
1.兩場大賽中馬龍對波爾的綜合技術分析
比賽結果:(第50屆)馬龍—波爾2∶3(11∶9,11∶9,10∶12,5∶11,7∶11)
(世界杯)馬龍—波爾4∶0(11∶4,11∶3,11∶8,11∶9)
在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馬龍在第50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發搶段占有優勢,接搶段不占優勢,相持段處于下風。輸在接發球、正反手相持這兩項技術上。馬龍的發搶段是馬龍主要得分環節,接搶段較為薄弱。波爾的發球給馬龍制造了不少的麻煩。相持段馬龍的正手拉技術在與波爾的多拍抗衡中處于下風,反手相持中馬龍急于求成,造成失誤丟分較多。綜合分析,馬龍主動進攻稍占上風,由于接發球技術不過硬,導致接發球、相持對打兩個環節處于被動。
經過近兩年的磨練,馬龍已具備了世界超一流的技戰術水平。在2012年世界杯男單決賽中馬龍整體技戰術與波爾相比已占有一定優勢。數據表明,馬龍的發搶段優勢依然能夠保持,接搶段技術有了很大改進,使波爾在接發球段的相對優勢大大減弱。在雙方的相持對攻中雙方基本處于均勢。
2.兩場大賽中馬龍發球搶攻階段技術分析
馬龍對波爾在兩場大賽中發球搶攻階段的分析評估結果。(見表3)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發球搶攻階段,馬龍在第50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發球搶攻得12分、失8分,數據說明馬龍的發球及發球搶攻給波爾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單看發球搶攻段,馬龍的得分率達到60%,使用率達到良好,說明馬龍發球搶攻階段的技術稍占上風。在2012年世界杯男單決賽中,馬龍發球技術仍能直接得7分,發球搶攻得13分、失1分,發球搶攻階段馬龍得21分、失2分。總體分析,馬龍發搶技術相對波爾占有較大優勢,這是本場比賽取勝的重要因素。
3.兩場大賽中馬龍接發球搶攻階段技術分析
馬龍對波爾在兩場大賽中接發球搶攻階段的分析評估結果。(見表4)
從表4中我們看到,在接發球搶攻階段,馬龍在第50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的失分主要集中在接發球被攻負6分,接球后進攻負6分這兩個方面。接發球搶攻階段馬龍凈負4分,說明馬龍的接發球技術還不夠成熟,雖然上手率達到優秀的水平,但是得分不多。在2012年世界杯男單決賽中,馬龍逐步適應了波爾的發球技術,接發球積極主動上手,迫使波爾發搶一項只凈勝3分,在接發球搶攻階段,馬龍凈勝3分。接發球技術的提高,使馬龍在相持中占據了主動。
4.兩場大賽中馬龍相持階段技術分析
馬龍對波爾在兩場大賽中相持階段的分析評估結果。(見表5)
通過表5我們能夠看出,馬龍對波爾在兩場大賽中相持階段的得分率分別為37%和52%,技術評估分別為不及格、良好。使用率為42%和40%,技術評估均為及格。數據表明,馬龍在第50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相持技術丟分較多。正手相持凈負6分、反手相持凈負3分、側身正手相持凈負2分。馬龍相持技術總體處于下風,是導致最后失利的主要因素。在2012年世界杯男單決賽中,馬龍相持技術大有提高。正反手相持得失分與波爾持平,側身相持僅負1分。正反手相持能力的提高是馬龍最終戰勝波爾的重要因素。
二 結論
第一,馬龍在比賽中技術全面、前三板進攻技術尤為突出。馬龍發球質量高,與發搶技術配合得較好。今后還須在發球變化、發搶質量、發搶技術使用率等方面提高。
第二,馬龍的接搶技術有較大提高,兩次大賽接球搶攻一項由負4分到凈勝3分。數字上的對比說明:馬龍對接發球技術大膽改進,變被動為主動,回球質量有較大提高。
第三,馬龍在第50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相持技術處于下風,整個相持段為得15分、失26分,這一差距導致馬龍最終失利。2012年世界杯男單決賽中,馬龍與波爾全臺相持數據為勝14分、負15分,正反手相持技術的提高,是馬龍最終戰勝波爾的重要因素。
綜上分析,我國乒乓球優秀選手馬龍正在走向成熟,技戰術全面、競賽心理穩定、體能充沛使馬龍在與世界一流高水平選手對抗中占據了主動權。
參考文獻
[1]郭清林.第5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半決賽決賽王皓技戰術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2010(1)
[2]韓曉虎.第50屆世乒賽王皓技戰術的統計分析[J].中國藥科大學,2010(3)
[3]喬紅.從十運會看我國女子乒乓球的現狀和發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6(4)
[4]國家體育總局《乒乓長盛考》研究課題組.乒乓長盛的訓練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5]袁玉峰.北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團決賽分析[J].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學報,2009(6)
[6]朱惠平.第29屆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技戰術分析[J].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2009(10)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