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正處在心理斷乳期,他們在這一時期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據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一個專項調查表明,40%的大學新生和50%以上的畢業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
一 大學生最為突出的心理問題
1.人際關系緊張
如何與同學、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面對的一大難題。不少學生常常處于心理矛盾中,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敞開心扉,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通過交往得到友誼。還有極少數學生因為缺乏社交的基本態度和技能,導致人際關系十分緊張。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極易引發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甚至因無法及時排解而越聚越多,以致最終走向極端。
2.環境適應能力差
進入大學后,高中時代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高中階段不同程度被老師或家長灌輸了考上大學就會輕松的片面觀念,然而進入大學后,他們感受到了考試競爭的種種壓力,多數學生沒有能力及時獨立地調整心態。在生活上,大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對他們來說獨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較為困難。在學習方式上,他們習慣了中學老師哺乳式的教育方式,對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以致學習成績落后,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問題。
3.就業壓力大
隨著就業的雙向選擇和畢業生人數的增加,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前后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社會地位等因素的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為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相對更多一些。
4.情感困惑
大學生處于發育的“暴風雨時期”,生理發育迅速定型,但心理發育相對滯后。由于閱歷淺、社會經驗不足,加之此時特有的心理特點,極易出現心理問題。他們往往會因一點小小的勝利而沾沾自喜,過度肯定自我;也會為一次小小的失利而一蹶不振,過度否定自我。患得患失,很容易導致心理偏差和行為怪僻。戀愛的困惑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如暗戀、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系問題、情感破裂后的報復心理等。一些大學生或因早戀早婚而荒廢學業,或因未婚先孕而驚恐無措,或因戀情受挫而觸犯法律,這都會造成他們心理或生理上的傷害。
大學生種種心理問題和困惑導致校園悲劇的頻發,嚴峻的現狀使人警醒,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已迫在眉睫。
二 學校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1.課程教育途徑
為使學生的心理疏導更加主動和有效,要加強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促使學生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學校還要開設不同形式的選修課程,如壓力管理、人際溝通、生命教育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修課程,這樣會使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個性化。
2.輔導員教育途徑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要與時俱進。輔導員需要迅速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細心觀察,在態度上要和風細雨,在方法上要靈活多樣。學校的高層領導,要認識到輔導員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對輔導員要加強心理疏導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3.朋友、同學疏導途徑
這個途徑如果能充分發揮作用,有效性和深入性就會加強。同學、朋友和室友,他們能夠以小團體的形式提供更及時、深入、細致的心理幫助。因為他們接觸的機會相對較多,所以這個體系在預防層面上更為有效。
4.心理咨詢途徑
心理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咨詢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心理咨詢從個體的角度出發,探討個人自身的發展,適應了市場經濟價值觀多元化的要求,也適應了道德意識多層次化的要求,易被來訪者接受。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心理咨詢室,這說明心理咨詢已成為獨特的并被學生逐漸接受的新型教育方式。
其次,心理咨詢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詢所關注的都是人的心靈。思想教育注重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心理咨詢注重個體形成更能適應環境的穩定心理狀態。焦躁、恐懼、抑郁等心理現象可能涉及當事人極其隱秘的內心世界,當事人或許會對直接的思想教育無動于衷,而心理咨詢則是以客觀的態度,捕捉當事人內心深處的信息,幫助他們實現心理的平衡與穩定。思想教育像是陽光大道,心理咨詢恰似通幽小路,它們猶如鳥之雙翼,相輔相成。
再次,心理咨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大學生一要注意克服民族的性格弱點。我國保守內斂的傳統文化使得民族性格偏于內向,容易導致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二要克服大學生自身的性格弱點。大學生要從依賴型走向獨立型,但又涉世不深,常常在新的環境中感到迷茫與困惑。如果他們的消極情緒長時間得不到疏導與釋放,可能就會形成某種程度上的精神障礙。心理咨詢師因為與來訪者沒有現實利益的沖突,能夠站在客觀的立場,不帶世俗陳腐的偏見,堅持保密性原則,耐心傾聽、平等交流,能使來訪者迅速釋放負面能量,幫助其全面、客觀、發展地看待問題,重新振作,輕裝前進。
英國的伊安·萊斯利校長說:“大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像耐心的牧羊人一樣進行引導。”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學生心理問題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使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學校、家庭和全社會長期的共同努力去完成。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