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是高校努力培養的即將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主力軍的人才。若是他們在思想上出現問題將會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為適應社會新形勢,高校必須果斷放棄日漸薄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對當前社會形式進行認真仔細地分析,并創新研究,盡快找出適合當前形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 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043-02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像是在打一場意識形態的“國土保衛戰”,具體的教育觀念是“指揮員”,教育內容是“參戰部隊”,而教育形式則是作戰時運用的“戰術”。高校要想獲得這場思想政治教育“戰爭”的勝利,就必須總攬全局,對這三方面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和創新。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創新研究
現代社會的社會關系錯綜復雜,社會形式瞬息萬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僵化、守舊的觀念已不利于當前社會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高校必須痛下決心更換“指揮員”,緊隨社會發展,進行觀念創新。
1.培養創新觀念
創新觀念的養成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觀念創新的前提。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中形成創新觀念,才能讓他們在新問題出現時及時進行觀念創新,并用符合社會發展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來指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培養主動觀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觀念中存在著一種根深蒂固的“被動觀念”。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年停留在對學生進行“填鴨式”、堆積式的強迫式教育上,缺乏吸引大學生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方面也一直是被動的被灌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這種被動的觀念已不適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表現就是,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參與性極低;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參與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甚至非常反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面對這種情況,各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傳統的被動觀念,培養教育者的主動觀念。具體表現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動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并付諸實踐。適時地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形式,根據大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增減、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等。
3.回歸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觀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潛意識存在著一種“以教為主”的觀念,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定位在教的一方對學的一方只是進行單向的思想灌輸和說教,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思想反饋也得不到及時關注,這也是導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重要原因。
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的特征更加明顯,受到全球各地新思想、新信息的沖擊,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意識迅速回歸,對個人權利和個人利益的重視程度也迅速提高。守舊的教育觀念已與當前社會形勢相悖,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回歸到大學生身上是唯一的出路。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研究
高校思想教育的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參加戰斗的“主力”。要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在創新觀念的指導下,做足準備才能更好地應對隨時變化的新情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與改革過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戰略準備過程。
根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教育指導觀念來看,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需要增強時代性、實用性和前瞻性。
1.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
古語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內容也要緊隨社會發展的腳步,針對不同時代環境下出現的具有明顯時代特色的影響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作出調整。這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時代性。
2.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實用性
教育者針對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原因分析后發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不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硬傷。高校大學生無法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獲得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很容易在現實中受到挫折,長此以往就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望,面對這種情況,高校需要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理論教條進行擴展、延伸,增強他們的實踐指導作用。如,在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培養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內容,幫助大學生正確面對畢業心理;結合社會就業形勢、就業心態等方面的講解幫助大學生降低心理落差,使他們順利從學生轉化為社會人。
3.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學生做好充分的適應社會的準備,恰當地增加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內容。如,當大學生該如何調整自身適應社會、走上社會后遇到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的情況時又該怎么辦的建議等。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創新研究
1.傳統教育形式上的創新
課堂教學是比較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這就好像是在正面作戰,必須堅持原則,寸土必爭。
我們不用改變課堂教學,卻需要對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如,改變傳統的老師讀、學生聽,心中根本沒記住的教學方式。課堂增加現代化設備,教課時增添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內容,激發大學生的參與性,展開積極的互動交流。
2.多樣化教育形式的創新
課堂教學外的多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就像是在敵后打游擊,與課堂教學遙相呼應,全面補充正面進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漏洞和不足。這時也需要堅持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十六字方針。將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演講、時事政治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穿插應用于高校教育工作之中。
3.充分借助新媒介的力量
經濟全球化縮短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信息全球化擴大了我們的視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已日益成為影響高校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充分借助新媒介和新技術的力量,從各個領域積極應對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負面因素。
參考文獻
[1]單春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鄧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馮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陳陽紅.網絡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科技導刊(上旬刊),2012(3)
[5]蒙劍芳、張偉.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淺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