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學生戀愛現象越來越普遍,他們勇于追求愛情,更加關注精神生活的質量,戀愛觀更加開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大學生因為沒有戀愛而感到孤獨,有的大學生因為盲目攀比而戀愛,甚至有的大學生因為失戀難以自拔而導致學業乃至正常的生活受到影響。
一 大學生戀愛的特點
大學生群體由于受到來自社會思潮、校園環境、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于其他青年的特點,在戀愛中表現出自主性強、追求浪漫、態度輕率等特點。
1.戀愛自主性強
大學生群體一般遠離父母,在學校開始集體生活,由于脫離了家庭生活,受到來自家庭的影響逐漸減少,其自主意識明顯增強。在高校里,大學生平等權利和平等價值觀念強烈,通過調查:有76.8%的學生認為自己具有自主的能力,不希望老師和家長干預他們的個人問題,17.3%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只有5.9%的學生認為大部分的事最好是征得老師和家長的同意。隨著社會的進步,自由戀愛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確立戀愛關系的主要方式。當問及“大學生戀愛主要靠誰”時,91.4%選擇自己認識,3.9%選擇他人介紹,0.4%選擇父母介紹,其他占4.3%。可見,大學生的戀愛自主性很強,多數大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戀愛對象。
2.戀愛追求浪漫
大學生戀愛所產生的環境被人們稱之為純潔的“象牙塔”,校園環境較之社會大環境相對單純,同時受到各種文學藝術的熏陶。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學生群體的戀愛觀也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對愛情、戀愛充滿美好的向往和憧憬。由于大學生的愛情是在特殊文化環境中萌生的,而作為愛情之果的婚姻家庭需要在學業完成之后才能實現。因此,在對愛情的憧憬和現實的壓力之間,很多大學生選擇了愛情。據調查,有91.3%的大學生表示在戀愛中要追求轟轟烈烈的感覺,很少考慮甚至不考慮長遠發展和最終結果,以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戀愛充滿了濃重的浪漫色彩,遮蔽了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矛盾,使戀愛缺少必要的現實基礎,戀愛關系易破裂。
3.戀愛態度輕率
張穎于2006年,以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各個年級共500名學生為樣本,對大學生的戀愛進行了抽樣調查。當問及大學生對戀愛所持的態度時,67%的學生持肯定態度;問及“大學生戀愛不應過多的與婚姻家庭關聯在一起,所以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時,表示同意的大學生為45%。調查結果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認同謹慎的戀愛觀,他們認為戀愛不應過多的與婚姻家庭相關聯,持這種觀點的大學生會把戀愛看成是大學生活的插曲,他們戀愛只為了豐富較單調的大學生活,暫時滿足其身心的需求,或者就是尋求新鮮和刺激的從眾心理。這也表明,大學生對于戀愛問題的態度是輕率的,是模糊和矛盾的。
二 加強當前大學生戀愛規范引導的必要性
大學生的愛情觀不僅受到自身性成熟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復雜的社會環境、學校等因素的影響,在戀愛觀念、戀愛類型和戀愛方式上存在著開放性和多樣性等特點,由此也引發出了很多情感問題。
1.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
隨著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發展,大學生自我意識增強,獨立思考能力凸顯,但是看問題容易偏執;他們喜歡嘗試新事物,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弱;大學生非常關注自身的成長,對身邊環境的變化、同學的看法和評價、與身邊同學的關系等非常敏感。他們年輕氣盛,但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弱,往往因為情緒的失控而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影響。大學生性生理已發育成熟,感情上與異性交往的愿望比較強烈,生理上對異性也有著好奇心,但相對缺乏科學的性知識,處理相關問題的知識和能力也較為欠缺。
2.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個人的幸福不僅取決于青年一代對這種偉大的智慧——愛,掌握到何種程度,而且我們全社會的美好、道德的純凈安寧都取決于它。”改革開放以來,整個社會思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大學生的思想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如果高校教育工作者仍然一成不變地將過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用到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去,其作用是可想而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據當前大學生思想發展的特點和階段性,有針對性地、科學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這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需要。
3.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能力建設的五大任務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舉全黨之力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將大學生戀愛教育納入和諧社會中來,是由二者的內涵和本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三大矛盾全面和諧的社會。一個人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真正地融入自然、融入社會,也才能正確地處理好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因此,在三對和諧關系中,人自身的和諧是自然與社會和諧的產物,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大學生在和諧校園中成長更易接受和諧的觀念,形成和諧共處的思想理念,最終成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逐漸成熟和發展,隨著與異性交往的增多,戀愛現象常常在大學階段開始出現。他們的愛情觀不僅受到自身性成熟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復雜的社會環境、校園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在戀愛觀念、戀愛類型和戀愛方式上存在著開放性和多樣性等特點,由此也引發出很多情感問題,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研究當前大學生戀愛問題及規范引導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舒敏.當代大學生戀愛現狀分析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29)
[2]李志、彭建國.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特點及教育對策[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0(12)
[3]張穎.大學生戀愛觀及其倫理審思[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6)
[4]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