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們常常感到學生對所講內容缺乏興趣,預習、聽課不主動,不做作業,有的學生甚至提出取消或減少政治課。這屬于師生間的心理相容問題。師生心理不相容,勢必影響許多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創造一種“親、和、助”的良好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師生關系 幽默 尊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072-02
“親其師而信其道”,中國人歷來把融洽的師生關系,作為教育的美好境界來追求。在實踐中,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既是教育的關鍵,也是工作的難點。師生關系和諧則班級興、學業成、發展快、人格全。
如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討的問題。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 走近學生,讓幽默搭起溝通的橋梁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師生間的關系首先是交往關系。所以,教師應走近學生、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調研、談心、問卷調查、家訪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學習思維品質,弄清產生心理不相容的真正原因,方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學生對所學的思想政治課興趣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困生沒有自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教學藝術,捕獲學生的閃光點,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進步予以激勵;同時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的基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要走近學生,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因為有效的溝通能直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而幽默感則是溝通的潤滑劑。幽默感可以使溝通氣氛融洽,信息的互動更流暢。教育家米斯維特洛夫說:“我一直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毙睦韺W家調查發現,學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師語言生動形象、風趣、有幽默感;而最不喜歡的就是沒有幽默感的老師。有幽默感的老師是隨和又理性的,會自我解嘲,會轉移沖突,會運用智慧巧妙教化學生,所以幽默的老師通常是受歡迎的。但是,幽默也并非是師生溝通乃至化解師生沖突的“萬靈丹”,正本清源之道,仍應知己知彼,做好情緒管理工作。運用幽默時,要接納學生的情緒,講理而不專制,事后的澄清與表白也不可省略。
二 理解、尊重學生,拉近師生距離
美國教育家艾瑪遜指出:“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敝挥凶鹬睾蛺圩o學生,才能使師生之間拉近距離,反之,學生們則會敬而遠之。
然而,現實教學中的情況往往是:學生和教師還是存在互不理解、互不信任,關系緊張的狀況,有些教師處理學生的方法過激,如讓學生罰站,罰抄寫作業,罰掃地等。學生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就不會喜歡他的課,甚至在課堂上故意搗亂,破壞課堂秩序。如此緊張的師生關系,又怎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呢?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由于年齡小,與教師在認識問題、處理問題上有非常大的差異。例如,有一次我發現了一個學生故意讓旁邊的同學抄作業,我便在全班學生面前嚴厲地批評了他,他很不服氣。下課后,我就讓他到辦公室,問他為什么不服氣。他說:“我知道讓他抄作業是不對的,可是他說只是想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想讓他看一下也沒有什么不對的?!甭爩W生這么說,我臉紅了:學生認為讓同學參考一下自己的作業沒什么大不了的,而我卻把這件事情看得很嚴重,這就是認識上的差異。其實學生實在不會做了,看看同學做的,再動動腦思考也不是壞事,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習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諸如此類事情,師生雙方如果互相理解,就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矛盾。所以,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學會寬容和諒解,處理問題時充分理解學生、熱情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消除師生心理上的隔閡。
三 協調人際關系,為學生提供健康友好合作的心理環境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提供健康、友好合作的心理環境,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保持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純潔的感情,這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師注意協調人際關系,讓學生以羨慕的態度對待同學學習上的成功。特別是當那些后進生有了進步時,同學們要給予發自內心鼓勵,使他們的心靈得到震撼,受到強大的推動,產生奮進的欲望,要引導學生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同學學習上的失敗和遇到的困難,教師要為他們創設一個友愛、團結、合作的共同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進步成長。如:同學之間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競爭,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讓學生人人都得到愛,個個都學會愛。
在教學中,教師應協調人際關系,幫助學生指明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動機,提高學習興趣,為他們創設一個友愛、團結合作和共同進步的良好心理環境,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進行探索。
四 為人師表,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學生
處理好師生關系的先行者是教師。教師的榜樣于無聲處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學生總把老師當做自己的榜樣,甚至有時刻意去模仿教師的言行動作。因此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嚴格要求自己,不遲到、不早退、工作認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影響學生,觸動他們的心靈。“細微之處見真情”,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都能使學生有不同的感受,也將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靈深處。上課時如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要用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膽怯時,要用鼓勵的眼光去激發,使學生們產生一種親切感。同時愛的目光應面向全體,尤其對一些基礎差的學生,應予以更多的關注,以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增強其自信心。
當然,教師還必須勤于修身。教育主要靠兩種力量:一是知識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而且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人格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知識,而且學做人;學生不喜歡老師,就不會喜歡他所教的課。因此,教師的人格魅力來自于崇高的道德修養。正人先正己,教人先教己,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師的人格魅力還來自于深厚的知識積累,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完善自己,與學生同步學習,用完善的知識結構、靈活應變的能力帶動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個性。這樣,學生會更敬佩、尊重教師,師生間的距離縮小了,達到了心與心的相通。教師的人格魅力更來自于良好的性格、氣質,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教師會帶給學生美好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必須加強道德修養,增強其人格魅力,成為學生的楷模。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從而建立自然、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
總之,我們要重視思想政治課中良好師生人際關系的建設,減少因心理隔閡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師生心理是否相融,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尤其是政治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優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達到心理相容,使師生關系更融洽,使教育教學更高效。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