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力是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一線教師,筆者在工作實踐中深入鉆研,針對學生個體之間聽力基礎差異懸殊的問題,采用系統化分層教學策略,切實幫助學生克服在歷次考查中對于聽力題體現出的畏難、舍棄心理,同時也為提高學生整體英語水平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英語聽力水平 分層教學策略 英語綜合能力 九年級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073-02
所謂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學習習慣養成現狀、學習興趣狀態等具體學情,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制訂多層次教學目標,采用多層次教法等一系列有機的系統化教學過程。把分層教學的方法應用到英語聽力教學實踐中,是筆者經過多年摸索,并得到實踐證實的一條強有力的改善途徑。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案例,主要抓住分層教學過程中的幾個重要關鍵環節對這種方法在大班授課環境下的實踐應用經驗進行論證和描述。
一 分析學情,明確分層教學的依據
任何教學模式或方法的革新,都要先研究學生的心理、基礎、智力等狀況,并以學生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進行。學生是教學改革的主體,促進學生發展是教學改革的目標。英語聽力分層教學模式,也是本著這種教育理念,以學生個體能力的提升為目標而提出的。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狀態是采取分層策略的根本依據。實踐中,筆者通常采取詞匯和語法基礎、學習需求的主動性、學習興趣濃厚程度和生活興趣愛好為參照指標對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把整體的班級進行分類整合,為下一步實施教學計劃奠定基礎。以筆者所教的雙橋鎮中心學校九年級200班為例。
首先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組織一次摸底考試,內容涵蓋九年級之前所學的語音、詞匯、語句、語法基礎,考試結束后,認真分析學生成績,完成對學生英語聽力基礎的調查研究,并制訂詳表對學生進行第一次分層。然后,發布調查問卷(細目如表1),要求學生如實填寫,之后分析調查結果,結合第一次分層結果對學生進行第二次分層,產生最終分層結果。
根據摸底考試和問卷調查,盡量科學、客觀地掌握學生情況,把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層。
學生分層不宜過細,過細雖然能夠更好地關注到學生個體,但不利于實際教學工作的展開。實踐教學中筆者通常按照2∶6∶2的比例把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個層次,這樣能更好地幫助教師擴大學生個體關注面,并取得實效。
二 精心備課,保障分層教學的前提
分層教學,不是簡單地將某一個環節進行分層,在學生層次的影響下,教師教學對象不再是單一化的一個班級整體而是三個不同層次的團體,他們有著不同的基礎背景(包括語言基礎、興趣內容、信心因素等),所以要多方考慮面向每個層面設計相應的環節。
1.精研大綱,分層次整合課堂教學目標
分層次進行英語聽力教學時,結合九年級英語教材對教學具體的目標指導,人性化地整合7~9年級三個層次的目標,而不能孤立地研究九年級一個學段的目標,這是關注學生差異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如教學“(新標準)九年級英語Module 5 Unit 1 You mustn’t touch it.”一課時,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對教學目標做了適當調整(見表2):
另外,一方面,要在系統研究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情況具體化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追求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要求教學目標應便于課堂實施。
2.解讀教材,分層整合聽力材料
要積極整合聽力材料,增加課堂中聽力訓練內容的難易度。對應于三個層次的學生,選出三個不同層面的材料,對于當天授課內容,必須有兩個輔助內容:其一,簡單易懂,訓練題型淺易的補充材料;其二,供甲層次學生提升的拓展補充材料;其三,就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三份材料,合理分配時間,由易到難逐步推進。這樣可以保障教學內容的完整性,也關注到了每一個層面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訓練中,每一層面的學生聽每一份材料都要有具體的不同層次的要求。對于主要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完成自己層面內的學習任務。這樣可以保障課堂教學完整而簡練地進行,同時,學生在自己的層面上也各有所獲。
3.關注練習,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
聽力離不開練習,區別于分層教學的常規教學,無論在材料內容方面還是在練習要求方面都接近于“一刀切”的無視學生基礎能力差別的狀態。分層教學模式下,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形式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聽完材料后有針對性且高效率地進行練習,適時地體驗到聽力學習的成就感。當學生有了明確且符合自己學習能力的練習任務,主動性就會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也會好很多。除題型差異外,在設置練習題時,還需要注意調動學生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盡量多地調動學生感官,通過聽來促進其他能力的發展,反過來其他能力的發展也必然促進聽力的進步。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關注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程度,適時了解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并積極地做一些課堂輔導,切實幫助學生取得進步。
三 拓新教法,推進分層教學的實施
分層次教學法,是教學模式的進化。模式的演變會推進具體教學方法的推陳出新。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分層教學模式,筆者也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
1.活用生活元素,將歌曲引入課堂,提高學生英語聽力的訓練實效性
同時,學生在課后的聽力習慣養成方面也需要教師引導培養其興趣。所以,引入一些歌詞內容比較豐富的英文歌曲,對于培養學生聽力有很大的幫助。
具體實踐過程中,筆者通常會在課前精心選擇一首英文歌曲,把歌詞打印出來并發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借助歌詞來熟悉語音材料。然后播放歌曲,讓學生跟唱歌曲,聽唱給學生提供了再現英文詞匯的機會,學生聽力中樞被調動起來,變得積極活躍,之后再有層次地展現聽力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觀看原聲影片,在娛樂中培養學生英語聽力素養,熟悉外國文化背景
一段時間的課本材料教學后,我總會引入一部經典的原聲外國影片,和學生一起觀看。這時,我會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比如部分學生最好不看字幕努力聽;部分學生要記錄一兩句自己喜歡的或曾聽別人說過并在影片中引用了的經典話語;部分學生要看一看影片中出現了哪些日常用語等。觀看完以后,讓學生不分層次地在一起積極交流自己的收獲,還可以模仿一兩段臺詞。多元地調動學生的神經中樞,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讓學生在生理層面上獲得深層次的刺激和感受,從而對聽力有更好的敏銳度。
四 多元化評價,完善分層教學的成果
形式決定內容,英語聽力教學的評價,同樣需要關注到更多學生個體。要結合教學目標對比,課堂實施效果,本著激勵學生情感、培養學生興趣的原則,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實踐中,對甲層次學生要讓他們認識自己成績的同時,也明確自己的進步空間和下一步發展方向,以拓展其能力;乙層次學生要讓他們更多的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以提升其興趣;丙層次學生,要時刻提醒他們明確自己哪里有進步,哪一點做得棒,以培養其信心。還可以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對學生的進步過程做出詳細記錄,不定時地組織一些師生共同分享成長感悟的活動,讓英語更加深化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評價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環節。
總之,教育的魅力之所在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要取得實效,就必須擴大教育教學關注面,尊重人本理念,培養學生在自己的層面上不斷進步。分層教學模式正是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玲.英語聽力課的分層教學的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04(8)
[2]胡慶萍.英語聽力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0(7)
[3]許維洲.縮小“課堂差異”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效果[J].考試周刊,2008(8)
[4]李靜.因材施教重在實效——初中英語聽力分層教學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