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擬兒童生活情境,捕捉兒童生活素材,結合兒童生活經驗,利用生活中的“樂器”,讓音樂融入兒童生活,教師可以把生活帶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音樂課堂教學形式。
【關鍵詞】兒童生活世界 小學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082-01
新課標指出:脫離兒童生活世界的間接經驗知識傳授所產生的結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把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音樂學習巧妙地結合,讓生活走進音樂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一 模擬兒童生活情境,把音樂和生活緊密相連
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情感和學習信心,是音樂教師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
在教學三年級課文《小烏鴉愛媽媽》時,引入時教師先給學生講了一個烏鴉為生病媽媽艱難覓食的故事,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置身于情境之中,并且開始展開自己的聯想與想象,產生了主動學習的興趣。
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音樂教學中,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情趣。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音樂實踐的過程,更好地讓學生感受音樂與生活的關系,以此來展現音樂的魅力。
二 尋找兒童的生活素材,提高學生的創編能力
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學唱歌曲,創編歌曲對于他們來說有一定困難。畢竟,低年級的孩子積累的詞語和音樂素材很少,另外,低年級的孩子寫字速度跟不上,所以,創編歌曲對于他們來說需要很長時間。所以,需要音樂老師進行引導,在教學中,我發現,從孩子們的生活體驗出發,進行創編歌曲就輕松多了。
在教學《不再麻煩好媽媽》時,就有創編歌詞的要求。第一次上課,我給學生留了近十分鐘的時間,創編出歌詞的孩子還寥寥無幾。課后,我分析了原因,主要是我沒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引導和指導,直接布置了任務,讓本就年齡小的孩子無法進行創編。
在另外一個班上課時,我吸取了上次的經驗,上課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幾幅媽媽勞動的場景,并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在布置創編任務后,我又播放伴奏音樂,讓孩子們在伴奏的旋律提示下進行創編。五分鐘后,很多孩子竟然唱出了創編的歌曲,還有的孩子邊唱邊表演,那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也知道了怎樣創編歌曲,在以后的歌曲教學和創編歌曲時,就顯得容易了。
其實,創編歌曲需要我們音樂老師的引導,需要用身邊的生活經驗提醒學生,把生活和教材結合起來,讓我們的音樂課堂充滿想象和創作的空間。
三 讓兒童的生活體驗成為解決教學難點的幫手
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學得輕松,唱得高興,一直是我的追求。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學生快樂學習的關鍵,讓學生處在生活情境的氛圍中,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比如,在學習《甜甜的秘密》這一課的時候,我就利用學生們的生活體驗,如:在教師節對老師表達敬意的不同方式,讓孩子回想老師看到學生懂事時的開心和滿足,這一生活經驗,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有情可依。孩子們在學唱時,很自然地把感情加進了歌曲的學唱中,這節課上得有滋有味、輕松快樂。
所以,音樂課的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課本知識進行簡單的教唱,要把學生的生活體驗變成為音樂課的幫手,讓學生通過清晰的生活感受來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營造出相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獲取知識,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 利用生活中的“樂器”,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
在音樂課上學生很好奇許多樂器能發出各種各樣好聽的聲音,我會順勢啟發他們:“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會發出美妙的聲音。還有的東西,通過你們的巧手加工就成了各種各樣的樂器。”
于是很多學生就開始了他們的經驗之談:“我用樹葉和小麥的葉子和麥稈能吹出好聽的聲音!”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各自炫耀起了自己制作的樂器。學生制作的樂器雖然簡陋、粗糙,但學生在自制樂器的過程中,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在自制樂器展示活動中,他們充滿了自豪感,也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音樂課。
五 讓音樂融入兒童生活,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
讓學生把音樂中的學習成果在生活中予以展示,把音樂融進孩子們的生活,能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受到藝術的熏陶,從而樂于學習音樂。
為了能讓孩子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音樂素養,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展現自己音樂才華的機會,讓他們受到鼓勵和贊揚,使他們時刻覺得自己很棒,對音樂學習充滿信心,對音樂的興趣也就大大提高了。我校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安排了合唱、舞蹈、朗誦、樂器表演等內容,每周我都會安排展示活動,給學生編排一些小的舞蹈和演唱節目,讓不同年級的孩子進行交流,提高他們的自信。同時,我還定期在興趣小組中舉行小型音樂會,讓家長參與進來,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把生活帶進音樂課堂,把音樂融入生活體驗,使學生有興趣進行音樂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