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順應新課程的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推進生物實驗法、反向教學法、模型建構法、類比推理法等創新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120-02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的感知力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順應新課程理念下,作為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師,要在教學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一 生物實驗法
作為一門實驗學科,生物學注重觀察和實驗。在生物教學中運用生物實驗法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對于促進生物教學具有重要意義:(1)生物實驗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在生物實驗中,通過對各種實物的觀察研究,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鞏固了有關的理論概念,深化了對教學原理和規律的理解,掌握了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2)生物實驗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根據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要求,對學生進行生物學基本技能的訓練是重要內容,生物實驗可以有效達到這一目的。(3)生物實驗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生物實驗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思維習慣。生物實驗本身具有嚴密的科學性,通過正確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經過一定時期的訓練,定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5)生物實驗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從現代科學的發展規律可以看出,交叉學科發展日新月異、學科滲透逐漸顯現,因此對科學研究者的協作精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生物實驗中,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劃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二 反向教學法
反向教學法是由已知的結果,推出問題產生的過程,再推導出問題原因的一種教學方法。反向教學設計提倡從所追求的結果出發設計活動,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考慮評估方案,然后再具體設計活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反向教學法的使用,有著“另辟蹊徑”的作用,在進行遺傳解題教學方面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跟人們的思維習慣相反,反向教學是一種逆向啟發智力的方式,其原理如同數學證明中的反證法,可以巧妙地使得順向不能解決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得到解決。通過逆向思維的參與,可以有效簡化思維過程,極大地提高思維效率,進一步深化對概念和問題的認識,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運用逆向思維要尊重其自身的邏輯規律,要以符合思維的正確答案為基礎,不能為了新奇而故弄玄虛,那就明顯違反了思維的科學規律。
三 模型建構法
生物知識相對于其他科目而言,是比較零散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尋求系統地、全面地傳授生物知識的有效方法。實際上,模型建構恰能很好地實現上述目標。模型構建法是通過研究模型來詮釋原型特征、形態及本質的特有的一種邏輯方法。生物教學模型可以劃分為數學模型、抽象模型、實物模型及物理模型四類。其中數學模型法指的是以符號、公式等數學語言來表征生物學的知識、現象;抽象模型法指的是通過抽象得到生物原型方面的本質屬性而使研究對象得以簡化;實物模型是采用相關實驗器材或者自制器材來形象展示教學相關內容的方法;物理模型指的是依照類似原理,將真實事物依照一定比例縮小或者放大成為模型,其狀態變量與原事物保持一致,但是能夠通過其模擬該事物的性質和功能,更加形象地來解釋認識對象。其中,模型構建法由于其有效作用,成為了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的有效工具。模型教學能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質,有助于幫助學生將內在的邏輯關系或者抽象概念轉化為圖像、公式、實物,拓展其模型構建主體的思維,提升其搜集、歸納和總結信息的能力。
四 類比推理法
類比推理法是合情推理的一種思維形式,它是根據兩個對象或兩類事物的一些屬性相同或相似,來猜測另一些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的教學中恰當的引用類比推理,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它的實效性也使之被列入課標中,是高中生物課程要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十一項基本技能之一。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并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可見,類比推理具有較強的探索性、預測性和創造性,但也不是必然的推理,這就要求教師在仔細觀察收集材料后,大膽地聯想,將未知與已知進行類比,與此同時也需要不斷檢測其正確性。所以在教學中,僅把類比推理的含義及過程講清了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仔細觀察比較,真正理解類比推理的含意與過程,最后達到掌握并能準確應用類比推理這個方法的目的。
五 結束語
教學方法具有動態生成性、選擇性、綜合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等特點,不僅牽涉到課堂時間和空間上的問題,更受作業安排、教學管理、時空安排等課外因素的影響。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方法創新,充滿機遇和挑戰。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生的實際、學校的條件等因素,精心選擇并設計適宜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促進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曹莉莉.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J].教育科學研究,2003(Z1):7、8
[4]孫立祥.高中生物學新課程教學中教材處理的策略[J].生物學教學,2011(2)
[5]趙其剛.聯系實踐——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學策略談[J].中學教學參考,2011(32)
[6]許莉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初探[J].天津教育,2010(10)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