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及現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新課標的普及推廣,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于課堂。目前比較常用的是PPT,即教師把課程知識制作成幻燈片,利用大屏幕播放。這樣做不但節省了課堂上寫板書的時間,而且圖文并茂,多重感官刺激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不僅需要利用計算機作為主要的教學媒體和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更重要的是實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自主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被動地接受,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其主動性無從發揮。結果束縛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同的是,在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的課堂上,教師角色定位為課堂的引導者、學習的啟發者,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豐富性、可重復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 平拋運動一課的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平拋運動一課的重點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線運動,是“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的第一次應用,是理解和掌握其他曲線運動的基礎。因此如何導入情境才能把學生全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呢?我想到了互聯網上一個關于平拋運動的小游戲(Flash)——請你來當飛行員。我以此引入新課,請三個學生來玩飛機投彈游戲,通過此游戲,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節課的核心問題上來,同時由于學生還沒有掌握平拋運動的規律,命中率比較低,因此學生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來學習本節內容。
2.先學后導,得出結論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教學目標,制訂好自學指導引導,讓學生自學。觀察實驗后請學生快速閱讀第55~56頁的內容,3分鐘后回答以下問題:(1)小球離開槽后的運動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方向如何?(2)小球離開槽的瞬間有無初速度?方向如何?(3)小球運動時的軌跡如何?(4)如何處理平拋運動?引導學生從以上問題中總結出平拋運動的概念、特點、條件和運動性質,培養學生從實例到抽象的思維能力。
3.自主探究,總結規律
從自學指導第4個問題出發提出猜想引導學生探究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我提出問題:如何處理平拋運動?學生在第一節里已經學習了運動的合成與分解,能夠應用自己所學知識得出研究復雜的運動所采用的科學方法是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引導學生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方法來探究平拋運動的運動規律。
(1)探究豎直方向分運動:問題1:平拋運動物體在豎直方向是什么運動?學生猜想:自由落體運動。引導學生從力學角度進行理論分析,并在實驗的基礎上再一次明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增加學生對平拋運動的實質的理解。(2)探究水平方向分運動:問題2:平拋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是什么運動?學生猜想:勻速直線運動。同時。引導學生從力學角度進行理論分析,并進行實驗驗證。
通過實驗與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思考與討論,將新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通過游戲使學生能力得到鞏固、提高。
三 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實踐的反思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式提高課堂有效率體現在幾個方面:(1)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求知欲;(2)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3)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自主選擇;(4)課堂反饋迅速,問題及時解決;(5)增加生生互動環節,搭建交流平臺。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有多媒體這一強大的資源優勢,教師可以大膽設想,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設計當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作者認為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對于新課的傳授是有利的,對于其他的課程類型,比如實驗課、習題課、單元復習課等,則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
多媒體教學只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種方式,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結合的尺度要把握好,如果失去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會使多媒體教學課失去了教育的意義。我們要時刻牢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種教學方式,當我們熟悉并熟練掌握了這種方式就會形成一種習慣。通過國家、社會、學校的支持,通過教育工作者的齊心協力,一定可以在新的形勢中,探究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課程整合模式。讓我們本著樂觀、積極的教育理念,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一起為我國的教育改革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克東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宋國強.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物理教師,2004(1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