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中等職業學校會計課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思考,運用已學知識展開課堂討論;可以由教師限定閱讀內容提出問題,或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或閱讀后讓學生相互討論教師加以總結引導等方式,達到讓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目的。
【關鍵詞】討論法 中職會計課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161-02
一 討論法的含義及作用
討論法也叫課堂討論,是在教師領導和參與下,學生以集體(小組或全班)的組織形式,圍繞某一中心論題,各抒己見、互相啟發、共同探討、搞清問題,掌握并理解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一般結合講授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法、實踐法等進行。
討論法的作用:(1)可以活躍思想,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2)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獨立精神;(3)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討論法主要分為:獲得新知識的討論、應用知識的討論和復習知識的討論三種類型。
二 應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討論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教師要提出討論的問題及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參閱有關資料,寫好發言提綱。如,在ERP沙盤對抗練習中, ERP沙盤中要設置企業的外部環境,如稅務、銀行、審計、工商、保險、供應商和客戶等多個部門,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真正置身于社會的環境中,讓學生感受企業經濟業務發生的真實性。將企業的會計環境按崗位設置,如,設置出納、會計核算、稽核、總賬、財務報表編制等各種會計崗位。
第二,討論時,教師要啟發引導,使學生圍繞討論的主題,暢所欲言,聯系實際,逐步深入展開討論,要求大家積極發言,鼓勵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爭論。從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符合中職學生的特點,恰當地通過創設討論問題情境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展開討論,從而提高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資產確認前,設問“企業預計在兩年后建造一棟現代化廠房,該廠房是不是企業目前的資產?”給學生留下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思考所學知識。如果所設問題和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學生就會覺得有趣,就很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第三,討論后,教師要做小結,簡要地概括問題的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指出討論過程中的優缺點,也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對于一些易混淆的經濟業務,如企業債券,可先讓學生討論、分析、比較,最后教師參與,從而讓學生分清區別和聯系,正確處理經濟業務。
三 討論的組織形式
適當安排分組和座位,可以達到彼此溝通,鼓勵參與的雙重效果。據美國心理學家柯林斯的研究,可分為集中網和分散網兩大類。圖1、圖2、圖3為集中網小組座次,圖4、圖5為分散網小組座次。
輪架式(圖1):中點一般為教師。它偏重于師生間的應對而忽略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鏈式(圖2):從一點至另一點的連接,表示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交互反應,適用于階梯式溝通。其討論意見可能會因經由各點傳遞后失去原意,致使討論結論難以代表小組的真實意見。
圖3常用于對某一論題有兩種觀點者。不同意見的雙方,彼此不進行討論,各自與第三者交流,再由第三者和主持人作最后討論,此式有利于集中。
多角交往式(圖4):能夠充分發揮討論的民主風氣。教師和學生居于同等地位相互發言討論,常用于意見一致性較低的開放性問題的討論。
圓環式(圖5):師生圍成一個圓圈,一個人通??膳c相鄰的左右兩人相互討論,使信息能周轉相通。此式雖然較民主化,但交談者限于鄰座,故教學實效較多角交往式略差。
四 應用討論法應注意的問題
討論式教學法主要包括:討論式提問、討論課、學生講課等內容。在討論中教師有意識地從教材內容、國內外重大事件、難點問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中選擇討論主題,讓學生根據主題討論。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動態,隨時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討論式教學方法時還要注意討論的主題要難度適中、貼合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對討論主題的確定必須是建立在深入理解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和前提上。教師還要注意學生討論的時間也要適中,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要隨時了解學生的討論進程。只要做好這些,就能很好地發揮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增強中職會計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討論式教學不同于灌輸式教學,它能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理解、領會教材內容,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自由討論、激烈爭辯的氣氛中達成共識,獲得新知識。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美〕布魯克菲爾德、普瑞斯基爾.討論式教學法:實現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羅靜)[J].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2]王玉俠.淺談輕工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J].廣西輕工業,2007(2)
[3]劉彤.對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實踐性教學體系規范的研究[J].會計之友,2007(3)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