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徒制是最早形式的專業技能培訓方式。隨著經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傳統的學徒制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現代學徒制于是應運而生。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徒制 教學模式 技能培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3-0176-02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大,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傳統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中職學校教學模式培養出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如何培養出實踐與理論知識并重的中職生是擺在中職學校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一 現代學徒制出現的必然性
傳統學徒制師徒之間關系密切,通常是“一對一”的教學。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徒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受制于無法大規模地培養人才。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興起,傳統的學徒制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由此現代班級授課的職業教育模式教學應運而生。但班級授課模式常常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操作,學生步入社會,實踐技術普遍不行,因此需要構建“現代學徒制”教學培養模式?,F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教師和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二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現代學徒制實行企業和學校結合培養的模式,學生具備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工。學校職業教育中的理論學習與企業的實踐密切結合,盡量多安排實踐講授,縮減傳統的理論教學課時。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學必須整合一切教學資源,以突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素質為主,注重實踐性,創新教學模式。現代學徒制的優勢體現在:
1.有助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不少企業存在“用工荒”的問題,招聘不到學生。每年學校招聘會上總會出現一些用人單位席前鮮有問津的現象,甚至連一個學生都招不到的情況。而另一方面學生也普遍感覺對企業不了解,不知該將“繡球”投向何處。學校要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目標、以學生的培養為核心,選擇與有合作意向的優質企業簽訂協議,進行校企合作。企業作為學校的實踐基地,學校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教學,企業派優秀的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在校內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企業也經常派專業人員到課堂進行實踐講授。校企雙方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學生的培養工作。
2.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學校通過引進優秀人才及定向培養來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雙師型”教師必須能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及時將新理論、新工藝傳授給學生?!半p師型”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能準確、規范地向學生進行示范操作演示,對學生的實際操作給予準確、有效的指導。在校擔任理論課教學的專業老師的普遍特點是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不足,增長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在與企業的合作中,專業教師作為帶隊老師應當深入教學實踐中,通過專業人員的現場指導,既教學生又教老師。使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更加形象地將實踐經驗運用到理論教學中,增強教學的吸引力。
三 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創新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中職教育的定位逐漸趨向于將學生培養成“技術工人”,中職教育教學模式也在逐步改變。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總體目標就是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培養符合行業、社會需要的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與理論素養的技能型人才,使學生畢業后就能適應工作崗位。在這種需求下,教學的方式方法跟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
1.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創新
由于目前中職生生源質量的下降,以傳統的在教室里老師板書講解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對中職生來說接受的難度比較大,不少學生因為接受不了這種教學模式而喪失了學習興趣?,F代學徒制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從過去“灌輸式”的方式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加大直觀教學力度,采用引導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達到加大直觀教學的效果,如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從過去枯燥的板書講授式的教學中解脫出來,提高學習的興趣。在實際講授過程中經常給學生留些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讓學生分析問題、討論問題,教師最后進行講解、答疑。
2.實踐性教學的創新
第一,進行專業改革,突出實踐教學。過去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技能訓練的時間較短且安排不合理,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近幾年在社會調研的基礎上學校對各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根據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確定了專業學生的培養的基本技能目標,圍繞所確定的目標設置課程模塊。在學校課程設置中,有用人單位專業人才參與專業課程設置,開發適合企業實際工作需要的項目課程,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開發出校本課程。明確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工學交替的方式,加大技能訓練的課時量。在校的前兩年以理論教學為主,定期到企業實訓教學,最后一年進行頂崗實習,實踐教學的時間要占總學時的二分之一以上,通過雙元途徑實現校企共育人才。
第二,實踐環節實行多樣化。中職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措施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學校通過加強校內實訓條件建設等方式,保障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項目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加大實習產品與實際產品的結合力度,實踐中產生的效益能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訓內容注重循序漸進,讓學生有成就感。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復雜的實訓讓學生很難掌握,會使學生失敗過多而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在實踐教學中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讓學生太容易做到而產生自滿的情緒,又不能因困難太大喪失信心。另外,還要盡可能多地開設綜合實踐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實習興趣。
3.實行分層次教學
中職生的學習基礎差異很大,部分中職生在中學時學習習慣好成績優異,更多的學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處于中下水平。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程度和興趣的差異性,按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教學,每組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讓每組都能完成各自的目標后再嘗試完成其他組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四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條件
1.加強校企合作的成功度是基礎
在實行學校和企業雙重培養的教學模式中,企業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在校生進行培養,而畢業后學生是否愿意到校企合作企業就業,企業對學校教學的投入是否會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是很多企業顧慮的問題。企業出于擔心“為他人做嫁衣”的心態,往往只是讓學生從事低端的工作,不讓學生接觸技術性的工作。如何打消企業的顧慮是學校要思考的問題。
學校采取加強校企文化建設的方式可以增加校企合作的成功度。校企文化是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相互磨合而形成的一種兼具企業管理和學校教育雙層文化背景的融合,校企文化建設是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趨勢。學校專門開辟空間建立校企文化長廊,宣揚企業文化,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感覺到合作企業的文化氣息,使學生提早適應企業環境。學校根據企業的需要定向培養學生,開設以企業名字命名的班級,班級學生畢業后只要愿意都可以到企業就職,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企業的認可。
2.建立好的機制是關鍵
學校站在決策層進行的統一規劃,在有關政策、法規的約束下與企業建立學徒工組織機構,制定合理的資金管理、獎勵機制。組織機構成員由校領導、企業領導、專業教師組成。學校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校企共同保證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實施。為了明確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權利和義務,要簽訂好學徒協議,明確各自的職責。為了更好地保障學徒制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學校制定表彰獎勵機制,獎勵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企業。部分合作企業在中職學校設立了以企業名字命名的獎學金,學業良好的學生能獲得企業提供的獎學金。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企業的了解,畢業后更加傾向于到企業就業,對企業的忠誠度更高,實現了校企共贏。
參考文獻
[1]宗鵬霞、姚鵬、陸德芳.校企“聯姻”,共育技能型人才[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2]翟吉林.以生為本,探索現代學徒制下專業課教學新模式[J].教師,2011(35)
[3]施勝勝、張衛平.中職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職業,2012(20)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