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當今市場經濟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實施校企對接、工學結合、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與學校共同制訂教育教學方案,實施企業與學校交替學習的方式,企業派技術能手到校參與教學活動,學校定期派教師到企業掛職培訓,通過調研形成可行性報告。與企業協商簽訂“訂單班”培養合同,建立保障制度,共同實施教學,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 基本做法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相關企業或行業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進行優勢互補的合作,把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結合起來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訂單式”培養。與企業雙向滲透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落實就業導向、提升就業質量和就業率、解決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所謂“訂單式”培養,也叫“人才訂做”,就是指學校與企業簽訂定向就業協議后,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選拔學生、組織教學、考核上崗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
學校在招生時,企業按其發展規模,預測人才需求量,向學校下“訂單”,“買斷”畢業生。根據協議,按照企業崗位的要求,校企共同對學生進行面試、審查、考核,最后確定錄用學生名單,組成以企業名稱命名的專業班級,為該企業定向培養員工。通過簽訂用人和人才培養的“訂單”,明確校企雙方職責,學校保證按照企業需求培養人才,企業保證錄用合格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滲透企業文化,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定期到企業觀摩、實習,畢業后全部到定向企業上班,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就業,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學生“進得來、學得好、出得去”。
第二,“工學交替式”培養。“工學交替”是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總教學課時不變,合理安排時間,將學校學習與企業實習相結合,實行“工學交替”。
學生的全部教學活動分為學校教學模塊、校內企業實訓模塊和校外企業實習模塊。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可以學會一門終身受用的技能,而且提前加深了對企業的了解,能夠更適應自己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工作結束后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增長的見識帶回課堂,幫助他們在學習中進一步分析與思考。對于學校來說,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而對于企業來說,這種辦學模式不但可以為企業培養“留得住”、“用得好”的員工,還能夠有效降低招工的成本,更有利于企業進行人才儲備。
第三,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學習2年,第3年到專業對口的指定企業帶薪實習1年,然后由學校統一安排就業,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的重要環節。
為了達到頂崗實習的預期目的,在頂崗實習之前針對學生的實習去向集中強化訓練,并且隨時跟蹤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與企業及時溝通,調整校內的培養方案。由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對實習學生進行企業化管理和指導,讓學生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工藝指導、質量管理等工作,完成崗位適應性訓練,實習成績由實習企業和指導教師共同評定。
通過頂崗實習,拓展和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養成了職業習慣,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貼近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基本上完成了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為他們今后的就業和擇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四個結合,打造品牌專業
1.教師與師傅結合
建立教師到企業的培訓制度。學校在假期或教學任務空隙時,組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參加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吸收新技術,增強實踐操作能力,結合生產實際進行科研活動,打造出“含金量”高的“高級技師”型教師。同時,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實訓,參加專業教研活動、學術交流,能迅速提高學校教師的專業技能。
2.學生與員工結合
在校內實訓時,學生穿上實訓服,指導教師為班長,學生為員工,模擬企業,按照“6S”的標準進行管理和作業。安裝電路時模擬企業生產情境,制訂作業指導書。
校外實習時,學生頂真崗,使學生真正成為企業員工,以增強學生的員工意識、企業意識。
3.教室與車間結合
打破以往實驗室的布置,改為車間的格局。實驗室的名稱改為×××車間,設備擺放整齊、環境清潔,處處滲透著企業文化。實驗臺變成工位,前面貼上作業指導書、標準焊板、重點不良產品展示等。進入教室就如同進到了車間,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按照員工的身份約束自己。
4.作品與產品結合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學生會組裝許多電路,我們將他們的作品視作企業的產品。產品質量應嚴格要求,將合格的產品擺放在展示柜中進行展示,對于不合格產品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并進行維修。發給學生虛擬的工資,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這四個結合點是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方法。通過四個結合,極大地縮短了校企之間的距離,為學生順利過渡成為企業員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 點面結合,讓技能插上翅膀
將學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學計劃系統學習中專課程,按時參加頂崗實習,稱為“面”。一小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業余時間到教師工作室上課,重點提高專業技能,或者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對于極少數技能突出的學生,在家長及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由技能拔尖的教師對其進行特殊培養,然后參加每年一度的職業技能競賽,稱為“點”。通過點面結合的培養模式,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很大的收獲,獲得了不同層次的進步,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也大大提高,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雙贏。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