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有時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許多的。一朵花,一片綠葉,一縷柔情,一點真心,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切的問候,一聲同情的惋惜,便可使我們如品香茗、似飲甘醇了。
請以“不需要太多”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
這是一則典型的材料+命題的作文題,寫好這類作文,關鍵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立意。在這道題中,命題者所提供的材料內涵比較豐富,信息量也較大。其中,第一句是關鍵句,“人,有時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許多的”。這實際上是這篇文章的立意。下面是對于所得到的東西的舉例,一朵花,一片綠葉,一縷柔情,一點真心,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切的問候,一聲同情的惋惜……所有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東西,所以,我們寫作的著眼點應該是關注生活,關注自己與他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用好材料。無論是寫自己的經歷、感受、見解,還是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或者發表議論,都要用好典型且鮮活的材料。如果講述自己的經歷或者自己身邊的故事,一定要注意敘事性材料的新鮮、生動,唯有如此才能打動人,感染人。如果你漫談感受、見解,或者發表議論,也要注意論據的鮮活、典型。議論文如果沒有充足的論據,就算觀點鮮明,也不能讓讀者心悅誠服。有些文章針對性的論據不少,可仍缺乏說服力,其主要原因便是論據不夠鮮活。
3.規范文體。考場作文要求文體規范。當你選取了某種文體作為寫作形式,你就要按照這種文體的規范格式來寫作,如果寫記敘文,必須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具體要素;如果寫議論文,必須有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并能做到有理有據地分析,決不能寫得不倫不類。
B 適作素材
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論語》
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 迅
3.朋友不要太多/一兩個知心就夠好/快樂不要太多/太多的快樂會心慌/笑聲不要太多/那些亂飛的興奮/醇酒不要太多/醉月的世界里沒有夢鄉……
浪漫不要太多/如果你付得起代價/愛情不要太多/我告訴你會輸不起/什么都不要太多 /太多會讓人軟弱/什么都不要太多/太多會讓你傷痛……
——孟庭葦《不要太多》
4.有一個叫Frank Schubert(舒伯特)的人,他不是音樂家的后代,只是美國最后一個守燈塔的人。他去世時88歲,已守了66年燈塔,他守的是紐約的燈塔,見證所有最大郵輪出入這個港口。在1973年,一艘貨輪和油船于濃霧中相撞,正是由他看到,報了海警,盡管結果有10個船員死亡,6個失蹤,但卻救起了63個人。他從來沒有放過一天的假,其他嗜好也不過是釣釣魚。他說:“我不要退休,我太愛海了,我太愛我的工作。”別人問他:“你最大的渴求是什么?”他只是淡然一笑:“我每天看燦爛的黎明和日落,背后還有無數的曼哈頓燈火,一生何求!”
5.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一向高調做慈善的陳光標在微博上公開表示,要贈送莫言一套別墅,讓他不再為住房操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創作上。對此,莫言的家人回應稱,無功不受祿,不會接受陳光標贈送的別墅。
6.漁人捕魚,一只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有無數只烏鴉看見了魚,便聒噪著追逐蔦鳥。蔦鳥不論飛東飛西,滿天的烏鴉都是緊追不舍,蔦鳥無處可逃,疲累地飛行,心神渙散時魚就從嘴里掉下去了。那群烏鴉朝著魚落下的地方繼續追逐。蔦鳥如釋重負,棲息在樹枝上,心想:我背負那條魚,讓我恐懼煩惱;現在沒有了那條魚,反而內心平靜,沒有憂愁。
C 佳作展示一
不需要太多
□王凌豪
人的一生,并不需要得到太多。太多的欲望反而會成為生命的重擔。恰到好處、點到為止才是最好的。
不需要太多,生活才會更好。首位中國籍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他準備用諾貝爾獎得來的獎金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有好事者算過他只買得起120平方米的小商品房。這時,一向以“慈善家”著稱的陳光標竟表示要送莫言一套大別墅。面對陳光標的“熱情相贈”,莫言只是表示“無功不受祿”,婉言謝絕了陳光標的好意。面對成名后蜂擁而來的各種誘惑,莫言都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他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對莫言來說,他不需要太多,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足矣。
不需要太多,人生才更有意義。已故的蘋果前任CEO喬布斯,是一個工作狂,一天可以埋頭在程序里十幾個小時。他有很多錢,完全可以過上奢侈的生活,但喬布斯卻時常睡在沒有床的地板上。在他短暫的五十幾年的生命里,不斷開發、研究出更加完美的產品才是他所需要的。過度的勞累也許是他得絕癥的重要原因,但他卻明白,他需要的是奮斗與創新,他需要的是完美產品的問世,而不是金錢與物質的享受。
羅斯柴爾德是昔日財富的代名詞,然而,在上個世紀,50萬億美元并沒有給這個家族帶來令人舒適的生活。這個富可敵國的家族始終生活于猜忌與不安的世界里。如今,家族逐漸沒落,當記者問繼承人是否要把其掌管的釀酒廠做大時,繼承人笑道,能每天看到這片葡萄林,品嘗到甘醇的紅酒,我已經很知足,很快樂了。
叔本華說:“人的一生在空虛與無聊中度過,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空虛,欲望滿足后就會無聊。”生活中有太多擁有極大欲望和野心的人,他們一生都在為滿足無盡的欲望而活,他們一生都在想著怎樣攫取更多的名和利,甚至于不惜鋌而走險,終至身陷囹圄,“反誤了卿卿性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其實,人生不需要太多,放下欲望的重擔,也許你會更加輕松自如。
蒼鷹不需要太多,一方廣闊的天空足夠它飛翔;駱駝不需要太多,一片無垠的沙漠足夠它緩步前行;小魚不需要太多,蔚藍的大海足夠它暢游無阻。人生不需要太多,太多的欲望只會徒增煩惱。不需要太多,生命只有擁有合適的,才會長久地擁有精彩。
點評
本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緊扣題意,中心突出。本文在寫作過程中,緊緊扣住題目和材料的內涵,方向明確,中心突出。全文圍繞“不需要太多”展開,從不同的側面加以論述,闡明“不需要太多”的精神實質。
2.材料豐富,內容充實。本文所闡述的材料十分豐富,有“莫言拒絕陳光標送房子”,有“喬布斯的故事”,有“羅斯柴爾德的素材”,還有“叔本華的名言警句”等,所有這些,都有力地強化了觀點的表達,真正做到了材料豐富,內容充實。
3.結構嚴謹,語言生動。全文首尾呼應,起承轉合,自然銜接,體現著清晰的思路和嚴謹的構思。同時,本文語言也成熟老練,善用修辭,用詞精深,句式靈活,整散結合,排比、比喻、引用等手法的綜合運用,形象生動,與作者的觀點很好地融為一體。
D 佳作展示二
不需要太多
□毛偉航
親愛的媽媽:
您好!
給您寫這封信時,我猶豫了好長時間。我有許多的話要說,卻不知道從哪里說起。媽媽,我想說的是,請您不要再給我這么無微不至的照料了。我并不是對您做的不滿意,只是我已經是一個高中生了,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我不希望您把太多的精力花在我身上,而把自己的健康忘記。
每天您都是家里起得最早的,為我做好可口的早餐,再輕輕地把我叫醒,為我倒上洗臉水,放好牙刷、牙膏。我吃飯的時候,您就坐在我旁邊,微笑地看著我,叮囑我多吃點,再多吃點。我問您為什么不吃,您總是搖搖頭,說晚些再吃。我哪里知道,您在我走后,一個人吃著我吃剩的東西。
媽媽,您對我的關愛真的不需要太多。
記得有一次,您晚上下班很晚回來,您一定是在門外整理了倦容后才進來的。您見我已經睡去,便小心翼翼地把我換下的衣物拿掉,再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放在我的枕邊。那時還是冬天,在寒冷的天氣里,您就用冰涼的自來水為全家人洗衣服。您知道嗎?那次我就站在洗衣房的門外,看著您漸漸佝僂的背,再看看自己周身一塵不染的棉衣,我那時候就想一定要為家里買一臺洗衣機,以便減輕您的忙碌與辛苦。可當家里真的有了洗衣機后,您還是不常用,我知道您這是為了省些電費。可您卻對我說,用手洗可以更干凈。
媽媽,您為我的操勞真的不需要太多。
多少次,您看到我的成績下降,總是十分擔憂,打電話詢問老師關于我的近況,又耐心細致地教導我,與我一起查找原因、解決問題,明確今后的方向。您總是安慰我,不要有太多負擔,一步一步地前進,只要盡心盡力就可以了。媽媽,我知道,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
我很幸福,能夠有您這樣一位母親。媽媽,歇一歇吧,您為全家人做得已經很多很多了。對我的關心不需要太多了,我要學會自己獨立,自己照顧自己了。
不需要太多的關心和操勞,媽媽,您要去享受生活,而不是拿生活折磨自己。而我已經是一名高中生了,請您不要再把我當成嬌嫩的花朵,您過多的愛會使我因弱不禁風而早早凋零。
媽媽,我不需要太多,真的,我只需要一點點,一點點的溫暖與理解。
您的兒子:×××
×月×日
點評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情感真摯,生活氣息濃郁。作者以充滿感激的心情寫出了媽媽對自己的愛以及自己對媽媽的愛。文章所選材料都是小事情:媽媽為“我”做飯,叫“我”起床,為家人洗衣服,上班工作,關心“我”的學習與生活,但細節描寫卻非常具體,有著豐富的生活容量和情感容量,極其樸素卻相當感人,字里行間充滿感恩之情。文章最后部分更是往深處開掘,寫出過多的“愛”反而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并有可能使他們經受不住風雨的打擊,這就使得立意更勝一籌。文章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這是本文給我們的最大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