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里開設“豪華小班”不合適
一個班7個外教,帶著學生走進廚房、表演室、商店,進行情景式教學;數學課帶著孩子們打保齡球,測算球道長度;開設國際帆船課,引入美國的小學教育課程……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南京市的南外仙林分校小學部、致遠外國語小學、金中仙林分校小學部等一批熱門小學紛紛開設“豪華小班”。據有關人士介紹,這個試點班由新生家長自愿報名,盡管一年學費接近6萬,但依然供不應求。(9月23日 中國江蘇網)
【點評】如果是校外培訓機構“因材施教”開辦各類“豪華”培訓班,那是市場經濟,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里,特意開設這種“豪華小班”顯然不合適。在同一個學校內,當“豪華小班”的學生貼上了“豪華”的標簽,就極有可能產生一種優越感,這很不利于孩子養成平等意識,也會對學生家長造成無形的壓力。
“比窮”演講說明
學校的工作方式過于膚淺和單一
想獲助學金?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將貧困家境和盤托出。沈陽大學某學院要求貧困生演講“比窮”,得票最高者可獲助學金,由此引發爭議。有貧困的學生表示:“讓我們當眾‘揭傷疤’,這對我們公平嗎?”對此學校回應稱,此事的初衷是“想以一個公平的方式進行認定”,但這種方式的確會對貧困生的自尊心有所傷害,目前已經著手修改測評認定的方式。(10月16日 《沈陽晚報》)
【點評】學校沒有從貧困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說明學校的工作方式過于膚淺和單一。其實,要認定學生是否真貧困,可以通過個人問話、數據比對、旁人評價等多種方式進行調研,讓事實說話。何必采用這種傷害貧困生尊嚴的方式!
讓數學“滾出高考”混淆了
考試知識與生活知識的邊界
繼北京高考的英語分數從150分降低到100分后,昨天,“數學滾出高考”的話題成為微博熱門話題之一。數學該不該“滾出高考”?微博上的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網友中,超過七成把票投給了“贊成”。在網友的意見中,幾乎都說到“數學學了那么多年,又不在數學界工作,在生活中只用到在小學里學的加減乘除就可以了”這樣的意思。但專家認為,最需要改的是高考制度。(10月25日 《青年時報》)
【點評】我們不能混淆了考試知識與生活知識的邊界。考試作為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當然需要設定難度等級梯次,以達到考核與選拔的目的,而不能僅以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識作為出題的標準。其實,讓數學“滾出高考”呼聲的根源,在于公眾對教育改革的期盼,并非針對考試本身。只有從根本上改革高考制度,采用多元化的選拔機制,才能促使學校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
“害怕男女生拉手”
是教育觀念的倒退
繼2007年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因“不接地氣”遭遇“難產”后,改版后的第二套校園集體舞今年在北京市中小學展開試點。記者近日發現,新版的校園集體舞為了打消學校、家長對于肢體接觸引發早戀的顧慮,取消了男女拉手等肢體動作,但其推廣仍然不順利。在男女生是否應該拉手的問題上,人們還有很大的分歧。(10月11日 《北京青年報》)
【點評】刪除某套校園舞蹈中的男女生拉手動作以防止早戀,讓人感覺像是倒退到了“男女授受不親”的落后觀念中,這與現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而舞蹈設計方存在這方面的顧慮,說明目前某些學校、家長的教育理念落后,沒有正確引導學生看待早戀問題,而是急于在“堵”上下功夫,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打飯校長”還應具備治校才能
杭州文瀾中學的任繼長校長今年67歲,自2004年以來,他幾乎每天都在學校食堂為學生打飯,至今已經堅持了近10年。任校長值日的窗口總是排隊最長的。該校的學生說,校長打飯時總問他們夠不夠吃,吃得好不好,因此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打飯校長”。(10月18日 《錢江晚報》)
【點評】任繼長校長10年來堅持給學生打飯,他的服務意識與行動都值得尊敬和贊揚。但給學生打飯只是校長履行服務職責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校長還應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秀的管理才能,不但要時刻尊重、關愛學生,還應該在治校、辦學等方面充滿教育理想并付諸行動,這樣的校長才是師生喜愛的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