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師,天氣變冷了,別忘了加件衣服。您一定要保重身體!”這是學生發(fā)給何禮的問候短信。何禮告訴記者:“2011年冬季里的一天,天氣特別冷,我收到學生發(fā)來的這條短信,要我保重身體,當時特別感動,感覺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學生的關心令我備感幸福和欣慰。”
感恩有聲愛無聲。這位從教了27年的普通教師,用愛灌溉出了一朵又一朵絢爛的花朵。她說:“作為老師,不需要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在給予學生快樂的同時,自己也獲得快樂,就算工作再辛苦,我也無怨無悔。”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不僅要幫助優(yōu)秀學生成長,還要對學困生付出更多的愛。”這是何禮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成了她多年來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標。
學困生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他們的意志相對薄弱,承受打擊的能力不強,如果教師使用的教育方法不當,易使他們與教師產生對立情緒。她認為,教師應當多為學困生著想,多聽聽他們的聲音,多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努力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掃除他們的心理障礙,讓他們快樂地學習、自信地生活。
2013年,何禮接手了一個二年級的班級。班里有一個學生叫龍龍,由于接受能力比較差,上課時總愛開小差,再加上平時比較貪玩,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在2013年秋季學期的學校田徑運動會上,龍龍表現(xiàn)突出,獲得了100米短跑第二名的好成績,這使何禮對他有了新的想法。何禮抓住這個機會,在班會上對龍龍進行了表揚,并送他一個“小飛龍”的稱號。她不僅號召其他學生學習龍龍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鼓勵其他學生主動跟龍龍交朋友,還利用課余時間幫龍龍補習功課。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耐心教育后,龍龍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上,他積極回答問題,而且聲音特別響亮;課后,經(jīng)常看見他跟其他學生一起玩耍。何禮說:“有一次,我要求學生回家后抄寫當天學的生字,第二天,我翻看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龍龍連前幾課的生字也一起抄了,我便鼓勵他,你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果不其然,在不久后的一次語文測試中,成績原本總在20-50分之間徘徊的龍龍,竟然考了67分。何禮不忘及時在班上表揚了他,并對他說:“要是你下次能考上70分,老師就獎你一顆棒棒糖。”在后來的一次語文測試中,龍龍果然考了76分,何禮也兌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
何禮告訴記者:“其實,那顆棒棒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呵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不應該吝惜對學生的贊揚和關愛,而應該不斷激發(fā)他們前進的信心。”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學會贊揚學生。“贊揚學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高明。”多年來,何禮一直秉持著這樣的理念,給學生以許多恰當?shù)馁潛P和關愛。
7年前,何禮教過一個叫小李的學生,他自小身體就弱,經(jīng)常生病。因為經(jīng)常請假,所以他不少功課被耽誤了。一些學生愛笑話他、捉弄他,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傻哥”。每當看到小李悶悶不樂時,何禮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一次公開課上,小李的發(fā)言讓何禮眼前一亮,小李的回答不僅條理清晰,而且有他自己的想法。為了更好地幫助小李,何禮到小李家進行了一次家訪,詳細了解了小李的家庭狀況和身心情況。
之后,何禮不僅留心小李的生活,還不時觀察他的課堂表現(xiàn)。在課堂上,何禮常常給小李以贊揚,經(jīng)常叫小李起來回答問題,無論正確與否,都會對他的回答表示肯定。小李的周記寫得好,何禮就拿到班上當范文來朗讀,還稱他為“小思想家”……漸漸地,班上的學生愿意和小李玩了,小李臉上也漸漸露出了笑容。到了六年級,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小李的不自信又回來了。面對這種狀況,何禮始終一如既往地關心他,經(jīng)常找他談心,及時幫他解決心理問題,還利用休息時間給他補習功課。經(jīng)過努力,小李在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以高出錄取線15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取縣重點初中。
如今在縣重點中學讀高三的小李告訴記者:“當初,要不是何老師對我的關愛和鼓勵,可能我堅持不到現(xiàn)在。”
“何老師很愛她的學生”
何禮對學生的愛不僅表現(xiàn)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上,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上。遇到下雨天,她會一個一個地察看學生,當發(fā)現(xiàn)學生被雨淋濕時,她就把學生帶到辦公室,幫他擦干身上的雨水,然后打電話叫學生家長送衣服到學校;每天,不管自己有沒有課,她都會到教室看學生。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對勁的地方,她就會及時詢問,情況嚴重的話就及時送往醫(yī)院……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城中心小學校長梁昆告訴記者:“何老師很愛她的學生,這是全校師生公認的。”
小伍是何禮的學生,平時活潑好動。在一天上午的課堂上,何禮發(fā)現(xiàn)他一直趴在桌子上,意識到情況可能不妙,于是立即走到小伍身邊,輕聲詢問:“是不是哪兒不舒服了?讓老師看看。”原來,小伍發(fā)燒了。何禮趕緊把他送往醫(yī)院,并通知小伍的監(jiān)護人。到了晚上,何禮放心不下小伍,連夜趕往他家探望,結果發(fā)現(xiàn)小伍躺在床上依舊高燒不退,渾身發(fā)燙,神志不清。何禮當即批評了監(jiān)護人的粗心大意,然后急忙和監(jiān)護人一起把小伍送到醫(yī)院。因為治療及時,小伍的病不久就好了。
何禮的學生黃月富告訴記者:“何老師是個好老師,她經(jīng)常幫助我,還發(fā)動其他同學幫助我。如果沒有何老師的幫助,我想我那時就讀不下去了。”黃月富是何禮在2002年教的一個學生,由于家庭和身體的原因,他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班上有些頑皮的學生經(jīng)常嘲笑和欺負他。何禮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思考著如何幫助他。首先,何禮鼓勵黃月富多表現(xiàn),并在全班學生面前贊揚他,逐漸使其他學生認同他,幫助他樹立起自信心;其次,何禮在物質上幫助黃月富減輕負擔,經(jīng)常買學習資料、學習用具給他(照顧到黃月富的自尊心,何禮總是把物品當作獎品),班里要收班會費、資料費時,何禮就替他交,直到黃月富堅持完成學業(yè)。
“非典”那段時間,何禮正好帶畢業(yè)班,面臨著“非典”和升學的雙重壓力,但不管工作再忙,她都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為了讓學生順利通過“非典”和升學兩關,她除了認真上好課之外,還經(jīng)常找學生聊天,或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教女生跳健身操、扭秧歌,組織男生開展籃球賽,開展班級音樂會等,這些活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緩解了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度過了“困難時期”,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中考,并在當年中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中麥佳、劉盧春兩名學生更是分別獲得全縣第一名和第三名。
輕松的“課堂”
多年來,即便工作再忙,何禮也沒有放松過學習。她堅持訂閱《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等雜志,涉獵魏書生的《班主任漫談》《教師勞動的三重收獲》、靳家彥的《靳家彥語文教育感言》等名家專著,還多次外出聽課學習,不斷夯實自己的專業(yè)基礎。學校有了多媒體后,她虛心向年輕教師請教,學習做課件,學習用多媒體上課。她還是恭城瑤族自治縣首位小學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由于當初沒有現(xiàn)成的案例可學,她就從零開始,閱讀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到外地參加培訓,向專家提問請教,不斷提升自己。
為了上好每一節(jié)課,何禮認真鉆研教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讓學生愉快學習。課前,她會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的,設計有趣的小游戲,如“相反游戲”“報數(shù)游戲”“手指操”等,帶領學生一起玩,一起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她精心組織各種活動,有拍賣會、水果拼盤賽、編故事大賽等,讓學生體驗到活動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連課間10分鐘,她也充分利用,有時與學生玩猜謎,有時拉起手風琴與學生一起唱歌,笑容洋溢在每個學生的臉上。她的一個學生上大學后,給她發(fā)來短信說:“何老師,我越來越懷念在小學時的生活了,我總是忘不了您拉手風琴、教我們扭秧歌的情景。”
在27年的教學工作中,何禮把愛播種在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愛中成長,由此贏得了領導、同事、學生和家長的尊敬,榮獲了“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先進個人”“桂林市小學語文教研先進個人”“桂林市優(yōu)秀心理教師”等稱號。面對榮譽,何禮坦然地對記者說:“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而榮譽的獲得只是其中的副產品。榮譽能時刻警醒和告訴我要對學生付出更多的愛,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所獲得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