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說的內容、形式、原則和作用等方面探討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做到想說、敢說、會說。
【關鍵詞】數學交流 數學語言 數學思維 說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003-02
數學交流是運用數學語言,以聽、說、讀、寫等方式接受和表達對數學的認識和情感的一種活動。在數學交流中,說是影響交流效果的最關鍵因素。由于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性,許多學生往往對數學思維只能做到意會而不能言傳。注重對學生說的訓練,實際上就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新課程改革倡導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實際上在課堂中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機會使他們有條理地說,也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方式之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而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也是社會交往的需求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架起書本知識與學生思維之間的橋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使他們想說、敢說、會說。
一 說的內容
1.說問題分析過程
從所考慮的問題出發,結合已知條件,使思維按照一定的邏輯規律活動。在此過程中學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從而獲得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
2.說解答過程
畫竹須胸有成竹。因此,想準確書寫解題過程,首先需要做到對過程心中有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嘗試用數學語言清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從中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輔以正確的引導,從而避免書寫混亂、詞不達意等現象的發生,并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應用數學語言來描述、解答問題。
3.說知識體系
數學問題中往往涉及許多知識點,發現這些知識點,并進行發散聯想,把與之相關的知識一一帶出,歸類、整理、復習,從而以問題作為契機,進行以點帶面的即時復習,使復習知識和運用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克服單一學習的枯燥,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所學習的知識點往往是零碎的、局部的,而整學期(學年)的知識卻是一個整體體系,嘗試讓學生敘述單元、章節,甚至一學年的知識體系(系統化的知識網絡),才能使他們在整體中看清各局部知識及局部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區別和聯系,了解重難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當問題解決之后要啟發學生挖掘知識點所處的位置,有助于學生消化、儲存、提取、應用知識。
4.說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品質,進一步探討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問題中的這一“寶藏”,使他們養成自覺運用歸納、演繹、類比推理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指導自己數學實踐活動的習慣。
5.說得失
問題解決后,需要指導學生及時總結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概括過程;對問題的舉一反三,拓展延伸過程的成功與曲折,重在查找解決問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對癥下藥,不斷積累學習的經驗,提高數學能力。
二 說的形式
1.獨說
獨說就是自己說給自己聽。教育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回答問題前,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先自言自語地說,即獨說,發現和糾正認知的偏差,梳理好思路、組織好語言,做好說的準備,增強說的信心。
2.對說
對說是指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一般表現為相互討論問題、相互解釋結論、交流學習體會、爭論對問題解決的觀點等。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取長補短,提高表達水平,激發說的欲望。這樣的對說,不僅可使每個學生獲得討論交流的機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形成團結協作的風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數學學習中說的能力的目標。
3.群說
群說是指學習小組一起說,是群體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常常在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小組的成員間可相互提問、反駁、答疑、辯論等。通過群說,不僅可培養學生清晰表達自己思想和見解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學會將自己的思想見解與他人的思想見解進行比較,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4.師生對說
師生對說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個體或群體之間的交流。對學生個體來說,一般是課堂的提問。教師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后,觀察學生對提問是否明確,然后再指名回答。提出的問題要適中,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后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學生群體,教師通過生動、直觀、有啟發性的講解,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學生們把所接受信息的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雙方增進了解,共同提高了教與學的水平。
* 項目資助:南陽師范學院專項項目
三 說的原則
1.教師的示范
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思維。利用教材,立足課堂,教師要經常進行說的演示,傳授說的方法,要把備課中的某些思維活動傳達給學生,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品質,獲得學習經驗和方法。課堂上教師的數學語言要力求準確、簡潔、精練,發揮教師語言的示范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說的能力。
2.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首先要幫助各層次學生制訂適宜的學習目標和計劃,然后有步驟地對各類學生進行說的引導、示范和練習,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成功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兩點:(1)認真傾聽學生的說,判斷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對其取得的成績要給予充分肯定,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正意見,指明努力方向,鼓勵學生向更高層次進步,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2)給學生以成功的期待。這種期待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發學生的潛在力量和奮發向上的動力。
四 說的作用
1.以說促思
有說必有思,說是思的結果,思是說的過程。要想說出來、要能說出來,必須在思的前提下進行。
2.以說促聽
只有傾聽,才有交流。有效的傾聽能幫助學生博采眾長、觸類旁通,彌補自己考慮的不足。善于傾聽和敢于表達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使其能夠認真聽教師說,并學習如何將教師的說融入自己的說中。
3.以說促學
說的思想、思路及布局等需從老師、教材處獲得。不聽講、不讀書是不可能表達清楚的。因此,需要加強語言表達訓練,促使學生自覺主動求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4.說中融情
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經常性的說的活動中,不僅能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加深師生感情,而且可以使學生間毫不保留地相互指正,取長補短,鍛煉其膽量、口才,樹立其學習信心,更能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品質,同時也增強了同學之間的情誼。
五 結論
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語言是思維的直接反映,思維靠語言來組織。因此,我們要把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讓學生多說、會說。
參考文獻
[1]高向斌.課堂教學交流初論[J].教學與管理,2005(10):47~49
[2]湯淑英、張寧、何春輝.數學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0(12):111~112
[3]朱德江.提高數學交流的有效性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1):88~8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