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能力發展是國內外高等教育普遍關注的話題,高校學生參與平臺是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載體。本文根據2011年首都高校學生教育評估問卷的內容,選取了問卷中的“您對自己的相應能力評估如何?”及學生參與平臺的八種方式作為研究問題的數據,分析學生對不同平臺的參與情況,以及不同參與平臺對學生能力發展的影響,并對高校學生能力發展與學生參與平臺建設提出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高校學生參與平臺 學生能力發展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016-02
一 數據分析
1.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化結構分析
本研究對學生自評能力的13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通過因子分析,對13項自評能力進行維度合并。根據因子分析的結果,將學生自評能力的13項能力指標分為如下三個維度:專業學習能力,包括與專業有關的實踐性技能、專業知識、書寫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論性文章、開闊的視野與知識面、信息處理能力(如計算機操作、外語);社會交往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社交溝通能力、事務處理能力、團隊合作協調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情商能力,包括挑戰未知問題的自信心、社會責任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2.學生整體能力的發展現狀
第一,該學生群體整體自評能力分析。本研究將問卷中學生的13項自評能力總稱為整體能力,并通過加總13項自評能力的數值平均除以自評項數,進行整體能力的數值均值計算,得出整體能力的數據值。為了便于觀察數據分布,對整體能力數值進行了區間的重新定義,分為五級水平。根據描述統計量,整體能力的均值為2.7448,表示受調查群體的自評整體能力處于三級水平,即表示學生的整體能力處于一般偏高的水平。根據整體能力的均值計算,非北京籍生源的自評整體能力均值為2.7020,北京籍生源的自評能力均值為2.7745,可得出非北京籍生源的整體能力自評高于北京籍生源。
第二,三類能力維度的發展情況。對三個能力維度中能力指標的數值計算的基礎上,分別進行專業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及情商三個能力維度的頻率分析,得出數據(見表1):由表1可知,在該學生群體中,大部分學生自認為在專業學習方面、社會交往能力方面及情商方面,都處于三級的一般偏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專業學習方面,有20.4%的學生自認為專業學習能力達到了“高”,而在社會交往能力及情商部分,僅分別有14.2%和10.6%的學生認為自身水平達到了“高”。另外在情商方面,有19.3%的學生自評能力為“低”,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點。
3.各維度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專業學習能力(因變量)與八項參與平臺及相關選項(自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根據第一次回歸結果,將顯著度不高的Q10.4 4.參加勤工助學、Q10.5 5.選修其他院系課程、Q10.7 7.學術講座進行了剔除,再進行回歸,數據輸出結果見表2。
注:a表示“因變量”:專業學習能力。
分析結果顯示:專業學習能力發展與八個參與平臺間的關系較為顯著。參加校園活動會促進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北京籍生源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較強。通過數值可見,僅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課外實習、社會實踐、選修第二學位或短期留學,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占據學生進行專業學習能力訓練的時間,影響專業學習能力的提升。
第二,情商能力(因變量)與八項參與平臺及相關選項(自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根據第一次回歸結果,將顯著度不高的Q10.11.參加學校社團活動、Q1a A你的年齡的自變量剔除,再進行回歸,數據輸出結果見表3。
該部分分析結果顯示:情商能力發展與八個參與平臺間的關系較為顯著。各項參與平臺對學生情商能力的促進作用注:a表示“因變量”:專業學習能力。
分析結果顯示:專業學習能力發展與八個參與平臺間的關系較為顯著。參加校園活動會促進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北京籍生源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較強。通過數值可見,僅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課外實習、社會實踐、選修第二學位或短期留學,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占據學生進行專業學習能力訓練的時間,影響專業學習能力的提升。
第二,情商能力(因變量)與八項參與平臺及相關選項(自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根據第一次回歸結果,將顯著度不高的Q10.11.參加學校社團活動、Q1a A你的年齡的自變量剔除,再進行回歸,數據輸出結果見表3。
該部分分析結果顯示:情商能力發展與八個參與平臺間的關系較為顯著。各項參與平臺對學生情商能力的促進作用該部分分析結果顯示:社會交往能力發展與八個參與平臺間的關系較為顯著。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參加課外實習或社會實踐、選修第二學位、短期留學、學術講座都會促進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
二 討論與總結
第一,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北京籍生源的學生整體能力自評分數較高,可見北京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豐富,有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們需要關注地區教育資源的公平性問題。
第二,社會活動對個人的能力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對其中一部分能力有副作用。從本文的數據可得出:校園參與平臺對學生在社會交往能力維度的促進作用較大,但對專業學習能力及情商發展的促進作用較弱,甚至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因此需要學生處理好活動參與“度”的問題,通過參與方式的選擇及有效的時間安排,避免活動參與效果的互相抵消和牽制,有效提高參與活動對能力的提升作用。
第三,通過對專業學習能力和情商能力的比例分析,在專業學習能力方面,學生自評在“高”水平的有20.4%,而在情商部分,自評“低”水平的有19.3%,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教育中的意識教育的色彩較淡,對學生情商方面的培養效果較差,因此學生在情商部分的發展整體水平較弱。
三 政策建議
1.關注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對人才“教”與“挑”的思考
通過對不同家庭背景與生源地學生能力的分析,發現教育公平問題依然嚴峻,這種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不同生源地學生在認知能力、社會技能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是整個中國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無法避開的話題,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與探索。
2.高校需重視對學生參與平臺的建設與改進
從國外的先進經驗來看,學生的參與對學生能力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超過半數的參與平臺對學生的能力發展作用不大,甚至產生副作用,這是超出我們預判的,相信也是與高校學生參與平臺建設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因此,高校需對學生參與平臺進行專業性評估與規劃,建構針對不同能力培養的參與平臺,并將平臺體系化、綜合化、專業化;需專業人才對參與平臺的運作進行督察與改進,隨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與完善。
3.高校需重視對學生參與情況與結果的評估與分析
需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評估與分析,幫助學生了解自身能力發展狀況,有目的地選擇適宜的參與平臺,進行能力訓練,促進能力的全面發展;需建立有效的跟蹤評價體系,摸清學生參與狀況與學生參與平臺運作效果。
4.探尋有效評價與追蹤學生能力發展的方法
構建合理的學生能力評價體系,建立學生能力發展狀況數據庫,確立有效的能力測評量表,方便對學生能力進行分析,為其在校期間的學習與實踐,以及對各項活動的參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Astin,A.W.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84(4)
[2]Pace,C.R. Achiev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Effort[C]. Paper presented at a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1982
[3]Austin,A.W.Achieving Education Excellence: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riorities and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Z].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85
[4]Tinto,V. Leaving College: 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Chickering,A.W.and Gamson,Z.F.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 AAHE Bulletin,1987(7):3~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