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醫學教育的國際化日趨明顯。世界各國的醫學教育正在蓬勃發展,多數院校都以培養具有國際化理念、國際化視野的高質量醫學人才為目標,實現醫學教育的國際化。培養國際化、高質量的醫學人才,要求我們必須積極進行醫學教育改革。醫學留學生教育作為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改革將會對醫學教育改革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教育部、衛生部聯合召開的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為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強力支持。由此可見,我們有必要積極推進我國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改革,不斷提升我國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的質量,以國際化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醫學來華留學生的教育模式,設置與國際接軌的課程,改變現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更多國際化、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一 以我校醫學留學生教育為范本,透析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的現狀
我校大規模招生始于2004年,經過八年的艱苦創業,我校留學生規模已實現較大突破,長期學歷學位留學生數量位居醫學高等院校前列。截止到2011年底,我校在校長期學歷學位留學生已接近1400人,國別數達到82個,博士生、碩士生比例逐年上升,留學生規模、層次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生源國實現多元化,打破了印、巴、尼等南亞國家為主的格局,開始向非洲、歐洲等其他大洲輻射;教育層次中高層次學歷留學生比例明顯增加;實現了本科教育專業的拓展,為實現我校醫學留學生教育的有規模、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多年來,我校醫學留學生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醫學留學生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校積極響應醫學教育改革的號召,通過不斷創新,著重在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各方面大膽嘗試、不斷改革,以適應國際醫學留學生的需求。近十年來,全國醫學留學生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多所院校都在留學生教育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部分院校積極嘗試改進現有的英文授課模式,逐步實現單一授課模式向多種授課模式的轉變,醫學教育改革已見雛形。
二 按照國際化辦學要求,我國醫學留學生教育目前存在的不足
隨著我國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理念、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與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未能達到國際化辦學的要求。
1.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大多數學生缺乏國際化視野
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留學生教育質量的高低。目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仍不能擺脫因循守舊的思想,按照中國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培養留學生。培養出的學生大多缺乏國際化視野,有悖于培養國際化醫學人才的目標。因此,我們有必要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以全新的國際化教學理念,培養更多的國際化醫學人才。
2.醫學教育培養模式單一,仍需進一步創新
教學模式是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仍以單一的英文授課或漢語授課模式為主,僅能滿足部分醫學留學生的需求。留學生培養模式仍沿用我國傳統的本科、碩士、博士的培養方式,不能與國際接軌,采用彈性培養方式。因此,我們有必要改革現有的醫學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逐步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化醫學人才。
3.課程設置陳舊,有待進一步實現國際化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在留學生的課程設置上,一直沿用與中國學生相同的三段式課程模式。即基礎課程、臨床課程、臨床實習三個階段。各階段缺乏緊密的聯系,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之間不能更好地融會貫通。課堂教學仍以授課教師講授為主的形式,缺乏小組討論式啟發性教學,無法與國際接軌。因此,我們有必要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引入國際化課程,培養更多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4.培養目標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后,未達到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要求
醫學留學生的培養應以國際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仍沿用培養中國學生的教學目標與手段,不能滿足留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培養出的學生很難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留學生的教育質量更未達到相應的標準。因此,我們有必要改革現有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手段,以國際化的標準,重新設置留學生的培養目標,更新教學手段,不斷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為國際市場培育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三 提升我國醫學留學生教育質量的對策
為培養國際化、高質量的醫學人才,必須以國際化的醫學教育理念,全面改革現有的教學培養模式,深刻認識教育質量的保證是留學生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納入與國際接軌的教學、管理理念和方式,使留學生的教學管理走向國際化。
現就我國醫學留學生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提升我國醫學留學生教育質量的對策。
1.以國際化醫學教育理念為核心,全面推進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改革
以國際化醫學教育理念和醫學精英教育的理念為核心,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應用到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中,全面提升醫學留學生教育質量,為推進我國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改革奠定基礎,也為全面培養國際化復合型醫學人才提供保障。
2.實施多元醫學教育培養模式,促進國際化教學模式的形成
為推進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改革,我們應改變以往單
一的授課模式,形成以英文授課為主,漢語、雙語授課為輔的多元教學模式,以滿足不同語言層次留學生的求學需要。同時,應深入改革和創新醫學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實施留學生預科教育、雙學位(雙專業學位、雙校學位)、本碩連讀(臨床碩士、住院醫師)、碩博連讀(針對優秀碩士生)等多元化教育培養模式,促進國際化教學模式的形成,推動我國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改革的發展。
3.實施與國際接軌的留學生課程設置體系,促進課程的國際化
在深入研究醫學留學生課程設置體系的基礎上,積極吸納國外醫學的教育優勢,通過建立網絡平臺等各種方式尋找真正適合留學生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同時應積極引入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參照生源國醫學教育培養要求,修訂留學生培養方案,制訂適合于留學中國學生的教學計劃,全面修訂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使來華留學教育更加符合國際醫學生培養要求,推進醫學教育體制改革,為培養國際化、高質量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
留學生教學方法與手段關系到留學生教育質量的高低。因此,我們有必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積極性。通過建立網絡教室,利用國際院校網絡教育資源和網上教學平臺,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應深入地學習研究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留學生因材施教,改善目前教學方法呆板、課堂氣氛不活躍、師生溝通欠佳的局面,鼓勵教師嘗試以問題為中心(PBL)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動手實踐能力及與他人合作的協作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醫學教育具有實踐性強、周期長、成本高的特點。醫學教育改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醫學教育的改革必然會推動醫學教育質量的提升,反之,醫學教育質量的提升也極大地促進了醫學教育的改革。在現階段,我們應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為指導,全面推行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改革,以國際化教學理念為核心,創新醫學教育模式,設置與國際接軌的課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推進醫學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改革,探索我國醫學留學生教育的新思路,促進我國醫學留學生教育有規模、高水平、可持續地發展,培養更多國際化的高質量、高層次醫學人才。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