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力資源專業近幾年受到了社會與用人單位的青睞,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高等院校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專業人才,但這些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顯現出職業的不適應性,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發展。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影響到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生職業適應性的因素主要有:是否制訂了職業規劃、專業知識的扎實程度、外語掌握水平以及工作經驗與工作能力四個方面。本文就這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提出了降低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生職業不適應性的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 應屆畢業生 職業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030-02
21世紀被稱為是“人才大戰世紀”,而負責企業人才的運用與管理,并實現人才與企業雙方利益同時最優化的工作人員就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伴隨著人才市場化的出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受到了社會的重視與追捧,眾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這一專業并培養出了一大批人力資源管理人才。近幾年,人力資源專業應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然而,這些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顯現出職業的不適應性,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發展,甚至出現了轉行的現象。筆者從就業指導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影響人力資源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適應性的因素,并探討了如何避免這些因素對應屆畢業生的職業適應性產生影響。
一 人力資源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適應性影響因素分析
1.職業規劃影響因素
職業規劃是個人將自身職業愿景與外在環境相結合,對自己的事業發展甚至一生的職業成長制訂的計劃。職業規劃可以作為一個人事業發展的目標與參考,一個人尤其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最好是通過職業規劃來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通過調查顯示,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生如果制訂了職業規劃,不但會有比較明確的事業發展目標,而且可以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當前所從事的工作,可以產生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高漲的工作積極性、更加強大的克服困難的勇氣,因為他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下一個目標的實現而付出的。如此一來,具有職業規劃的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度就相對較高,并且能夠順利地度過初入職時的低薪、低職期。沒有制訂職業規劃的畢業生,其工作的開始是對自己沒有完全的認識,對工作發展盲目樂觀,沒有做好應對入職低谷期的心理準備,當工作不順心、工作任務難以完成時,就會產生厭煩心理,對工作的滿意度低、對薪資不滿、對職位不滿、盲目跳槽,最終影響了其職業的發展。
2.專業知識影響因素
人力資源專業主要開設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招聘與錄用、人力資源規劃等二十幾門課程,這些課程是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生從事工作的理論基礎。人力資源專業對理論與實踐的能力
要求較高,學術性與技能性都較強。通過調查顯示,畢業生如果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就能夠迅速地適應工作崗位,對于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會借鑒專業知識內容結合工作實際尋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對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專業名詞、專業方法及專業技術能夠熟悉,也會讓畢業生對學有所用有所體會。如果專業知識掌握得不扎實,不但會對工作流程不了解,對工作內容感到生疏,當完成工作時,也不能運用恰當有效的方法。專業知識對職業適應性的影響不難理解,也并非只存在于人力資源一個專業中,任何一個專業的畢業生專業知識基礎如果不牢固,都會對職業的適應性產生影響,只是會有影響的大小之分而已。
3.外語掌握情況影響因素
我國高等院校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對學生外語的要求情況有所區別。通常普通高校都是以英語四、六級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外語掌握水平。而近些年,對英語四、六級成績作為外語掌握水平評判依據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尤其是“啞巴外語”盛行,更是不能讓畢業生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能力。通過調查發現,外語掌握情況對人力資源專業的畢業生的職業適應性產生的影響與畢業生的工作單位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畢業生的工作單位屬于大型企業、外資企業或跨國企業,外語掌握得好,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處理相關事務,如果外語掌握得不好,不但會影響相關事務的處理,甚至與一些工作人員或領導的溝通都會產生障礙。如果工作單位規模較小,屬于中小企業,雇用的工作人員都是中國公民,外語的掌握情況對其工作的適應性產生的影響就相對較小。
4.工作經驗與工作能力影響因素
人力資源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要開設實習課程外,還應鼓勵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以積累工作經驗。除此之外,一些學生還會參與科研項目,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工作能力則是一個人在工作過程中顯現出來的綜合能力素質,包括分析能力、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較強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工作經驗的欠缺。對于畢業生而言,缺少工作經驗是其通病,但工作能力因人而異。通過調查顯示,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就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具有較強的事務處理能力,就有利于提高職業適應性;反之,則職業適應能力較差。
二 提高人力資源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適應性的建議
1.開設職業規劃課程
開設職業規劃課程有三個方面的作用:第一,引起學生對職業規劃的重視。很多學生不重視職業規劃,認為職業規劃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意義。要改變學生的這種觀念,就要開設這門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講授,讓學生認識到職業規劃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手段,要重視職業規劃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作用。第二,教會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方法。職業規劃不是制訂簡單的學習計劃,它要以對自己正確的、綜合的認知為基礎,還要兼顧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結合社會發展現狀,制訂出具有可行性的規劃方案。職業規劃的制訂有一定的技巧與專業知識要求,通過開設這門課程可以讓學生系統地學習。第三,使其成為人力資源學生日后工作的一個工具。人力資源專業的畢業生將來從事的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有關,那么,對其所管理人員進行職業規劃也有利于其工作的開展,或者說是其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此可見職業規劃課程的重要性,因此,高等院校應開設這門課程,提高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適應性。
2.提高專業理論知識的考核水平
高等院校對開設的專業理論課程都會設計不同的考核方案,但這些考核方案大多是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人力資源專業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要求較高,并且對技術與學術要求較高,教師可以變換考核方式,如試題以主觀分析題為主,模擬工作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除了試卷考核方式外,還可以采用多樣的考核方式,如模擬招聘面試場景、模擬人員工作分配情況、做員工的思想工作等。多樣的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專業知識的考核水平,考核水平的提高必然會提高知識的掌握水平,會從外界給學生更加用心掌握專業知識的壓力。專業知識考核水平的提高還會提高課堂上教師的知識傳授水平,教師也要與就業指導辦公室聯系,探知當前社會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專業的哪些理論知識應用最多,以此來指導教學。
3.重視外語運用能力的培養
大型企業、外資企業、跨國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外語能力要求較高,實際上,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聘用多存在于這些公司,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對于聘用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興趣不大,因此,提高外語能力也是提高畢業生適應性的一個方面。畢業生除了要通過一些國家規定的考試體現其外語水平外,還要加強外語運用能力的培養,例如外語口語。這就要求學校要積極行動起來,除了加大宣傳教育外,更要開設相關的課程,增加口語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還可以鼓勵學生舉行一些沙龍活動,增加學生利用外語進行溝通的機會,營造外語學習的良好環境,還可聘請一些畢業生向學生講授外語學習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4.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工作經驗的積累與工作能力的提高對于應屆大學生來說不易實現。由于他們缺少工作經驗,無法實現學校與工作單位之間的無縫對接,畢業生會在工作過程中對于出現的問題拿不出處理意見,或是工作完成的效果不好。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就要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參與社會調查等,還可以鼓勵學生在一些用人單位做義工,義工的工作是很多用人單位樂于安排的,只需要調整好心態,就很容易獲得機會。增加工作經驗的最好辦法就是走進企業工作,它比任何模擬的工作實踐都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以上幾點意見是針對影響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生職業適應性的四個因素提出來的。筆者認為,要想切實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職業適應性,就應對畢業學生的就業現狀進行回訪,相關部門應跟蹤調查其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提高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蔣鑫泉.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3)
[2]任剛.淺談人力資源管理職業化發展[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2(5)
[3]蔣定福、岳焱.基于仿真模擬的人力資源專業實驗系統規劃與設計[J].投資與合作(學術版),2012(4)
[4]程黎黎.人力資源專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方法的探索[J].學苑教育,2012(1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