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目標的兩個重要途徑。本文從大學生黨建的內容創新、方式創新上來論述大學生黨建對作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宿舍園區文化建設的引領和推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黨建 宿舍園區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037-02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了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文化強國建設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學既是培養人才的基地,也是傳承文化和創新文化的場所。大學作為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創造者,通過文化的繼承、傳播和創造,促進受教育者的社會化、個性化、文明化,從而塑造健全、完善的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學文化是以大學為載體的文化,是在大學校園這一特定地域上由大學人創造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是社會文化層面下的亞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宿舍園區文化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 大學生黨建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學生黨建工作在人才培養、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大學文化建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要求,為實現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文化改革發展沿著正確道路前進。
在現代社會,多元文化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學生,以優秀的作品鼓舞學生,在整個校園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抓好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就要抓好黨建工作,抓好黨員教育和基層組織建設,以黨員先進性帶動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以黨支部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和實施載體。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目標的兩種不同的途徑,兩者在育人目標上是一致的。
二 推進宿舍園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我國高校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歷來也是西方敵對勢力爭奪的要地。無論是自由化思潮的影響,還是和平演變的影響,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高校這塊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對勢力必然會占領。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校園文化建設往往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與教育兩種途徑,學生的第二課堂和宿舍園區生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往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生宿舍園區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大學生每天大約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是在園區度過的。然而,學生宿舍園區不僅僅是吃飯、睡覺的地方。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分制的普遍推行和網絡的便利,宿舍園區越來越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接受信息、結友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場所。學生宿舍園區在大學生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是大學教育的重要陣地,更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但是,很多學生甚至是教育者,把園區只是當作吃飯、睡覺、娛樂的場所,負責園區物業管理的公司也只能負責衛生、安全等工作,學校也缺乏專門的機構指導和組織園區文化建設,園區活動傾向于娛樂化、自由化和生活化。所以,如何將大學生生活園區建設成思想教育、行為指導、生活服務和文化活動的教育基地,成為擺在每個高校管理者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大學生宿舍園區文化是以大學生公寓為主要載體,大學生群體為活動主體,以物質形態的環境條件和規章制度、人際氛圍、管理措施、精神理念為內容,以強化大學生基本素質、提高大學生道德修養、規范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為目標的校園區域文化。它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物質形態的公寓、設施等物質文化,意識形態的思想、道德、倫理等精神文化和組織、機構和規章等制度文化形式。
三 加強宿舍園區黨建文化的建設
大學生園區文化的環境空間主要是學生公寓及其園區,是學生生活和休息的場所,具有空間集中、學生密度大、生活性強的特點。在園區,學生往往比較放松、隨意,人際交往頻繁,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也表現得更真實。所以,園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文化引導的重要場所。園區良好的氛圍對學生的成長,對其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園區文化建設可以通過貼近生活的活動,關注和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人際交往,這正是思想建設的內容,是支部和黨員發揮作用的重要載體。
學校可以在園區設立黨支部,以支部主題活動引領園區活動,從日常行為影響住宿學生、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樹立正確的導向,將學生思想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打造紅色園區文化,充分發揮園區內自然環境陶冶性情、修身養性之功能,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賦予園區里包括宿舍、廣場、花草樹木等在內的建筑、設施和環境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同時,利用文化墻、電子屏、通告欄等,宣傳先進榜樣、黨建知識,把園區建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文明園區,引導學生發揮正能量。
廣泛開展文藝、體育、科技文化等特色文化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的人際環境,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開拓奮進且具有特色的園區文化氛圍。
定期進行紅色主題裝潢大賽、黨建知識大賽,在園區營造濃厚的先進思想教育氛圍。通過黨員宿舍掛牌、黨員一幫一和黨員志愿者活動等,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和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以建設優良的室風和學風為載體,保證黨的優良作風在高校的傳承和發揚。
四 結束語
高校承擔著培養祖國未來建設棟梁的重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學校可以通過在學生宿舍園區設立黨支部,以黨支部為載體,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打造宿舍園區黨建文化,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基層組織在黨風、校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以確保園區文化發展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
參考文獻
[1]《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學習讀本》編寫組.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
[2]《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1.10.26
[4]《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