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一個作業(yè)講解的案例,敘述了教師指導學生去探究的過程,提出了構建課堂文化,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必要性。
【關鍵詞】主動發(fā)展 課堂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084-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課堂教學關鍵在于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
在一次作業(yè)評講中,我們遇到了這樣一個題目:The Roma originally lived in Northern India in ____ is now Pakistan,and later tried in vain to settle down ____ they could live and trade peacefully. 此題錯誤率極高,涉及了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以及名詞性從句的知識,并且這些語法知識在整個高中階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本題綜合了這些從句的辨析和運用,難度很高。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處理這樣的難題通常是由教師幫助分析句子結(jié)構以及理解句意,講解本題考點,最后說出選題答案。但是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都知道這種教學效果并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們未積極參與其中,思維未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被動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提高作業(yè)評講的效率,根本的方法是改變教學方式,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而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使這種題目的思維過程深深扎根于他們的腦海,避免進入“一講就會,一做就錯”的死胡同。
在這次評講中,教師既沒有展示自己深厚的知識,也沒有告訴學生題目答案,而是請同學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最初,一大批同學認為第一個空格應為which,此時,教師并未否定這個答案,而是問為什么。這個時候,A同學站起來,理直氣壯解釋道:這是一個定語從句,所以我們要用in which來引導這個句子,他的說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教師:大家怎么知道這是一個定語從句的呢?判斷定語從句的依據(jù)是什么呢?
學生B:定語從句的判斷主要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先行詞,關聯(lián)詞以及關聯(lián)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shù)某煞荨T谶@個句子中,Northern India是定語從句的先行詞,which 是關聯(lián)詞,關聯(lián)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主語,正好符合定語從句的判斷特征,因此我認為是定語從句。
這時候部分同學出現(xiàn)了困惑的表情。
教師:其他同學有意見嗎?
學生C在教師的鼓勵下勇敢地站了起來:依靠分析,這個定語從句應該缺主語才是,可是in which 是一個介詞短語,大致相當于副詞的功能,似乎不能夠充當主語。C同學的說法引起了學生們的反思,學生們的態(tài)度已經(jīng)不像剛才那么肯定。就在這個時候,D同學猶豫地站了起來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定語從句,但是這個句子的主語是Pakistan,而不是which,也就是說這個定語從句采用的的是倒裝語序。
教師(表情有點詫異,顯然沒有預料到這個說法,但是很快就鎮(zhèn)定下來):你見過定語從句用倒裝的嗎?舉個例子來說說吧。
雖然教師的態(tài)度未置可否,但是他的說法很明顯已經(jīng)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學生原來有所動搖的態(tài)度立刻又堅定起來了。在大家贊同聲中,D同學原本猶豫的神情很快消失殆盡。他清清嗓子,說道:老師,以前我們遇到這個句子:There is a house,in front of which stands an old tree.
D同學的例子激起了大家的思考熱情,學生們陸續(xù)給出了一些定語從句用倒裝結(jié)構的例句。
教師這時候開始發(fā)話了:既然是定語從句就請大家把這個句子翻譯成中文吧。因為這是一個長句子,就請大家省點事情,只翻譯定語從句和它的先行詞吧。
片刻思考之后,學生們又出現(xiàn)了疑問。Northern India作從句的先行詞,那么與后面的從句連在一起,它們合起來的意思就應該是“巴基斯坦所位于的北印度”。而眾所周知,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并非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學生很困惑,這個時候教師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教師開始總結(jié):這個句子從形式上來看確實是定語從句,但是把它翻譯成為中文后,我們卻發(fā)現(xiàn)它的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與客觀事實不相符合。由此,我們是否該探討一些別的可能性呢?
這時候?qū)W生F站了起來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既然這個題目選擇了which之后句子意義不正確,那它就不應該是定語從句,也就是說這個從句和Northern Indian之間的關聯(lián)不是很大。那么這個句子的結(jié)構就應該這樣劃分:in Northern India在句子中充當?shù)攸c狀語,我們可以把它暫時忽略。這個句子的主語為The Roma,謂語為lived,in 作為介詞和后面的從句合并一起作為這個句子的狀語,所以這個從句應該是賓語從句。
教師詢問了其他學生的觀點,很明顯這位同學的說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接著在教師的鼓勵之下,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很多介詞后面接賓語從句的例子。
一個題目的探討就這樣在思考與碰撞中結(jié)束了,前后耗時大約5分鐘。教師把它作為一個學習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帶來的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整個題目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沒有發(fā)表太多的觀點,僅僅引導了學生對這個題目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引領學生不斷驗證所學過的知識,在對知識不斷驗證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引發(fā)了學生的質(zhì)疑。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在不斷質(zhì)疑過程中得到了增強。
在這種課堂文化中,教師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