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教學的全面開展是一項艱巨工程,更好地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是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既要把握好物理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之間的關系,又要在課堂上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條件,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多備課、多研究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在探究的氛圍中學習,以便搞好物理實驗教學。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 教育觀念 創設條件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086-01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在教學中占有了很大的比重,中學物理作為科學學習的必修學科,其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驗活動和教師實驗教學的開展就成為了物理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探究性教學的全面開展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要想更好地實施此種教學模式,關鍵是要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
1.教案是依托,教材需挖掘
教材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探究,教師應根據探究問題的情感價值觀把握其難易度。對學生需要探究的問題,教師應進行深入、徹底地研究和分析,充分考慮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提出的疑問。此外,對學生提出的創新問題要順應學生自身的需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探討。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育理論普遍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師應給學生更多機會,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丟給學生去思考,不是教師要教給學生什么,而是學生應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二 協調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兩者之間的關系
在探究性教學初期,要讓學生逐步接受知識,在某些環節并不排斥老師用最簡捷的方式使學生盡快獲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在探究性教學中,要避免學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教師要及時予以引導,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駕馭教材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調整解決。
三 在物理探究性教學中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1.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機會
探究性學習應注意營造寬松的氛圍,注意問題的提出方式,讓學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課堂探究能否順利進行,很大程度取決于是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探究的過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是興趣激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教師就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及時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因為此時的鼓勵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動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當學生經過探究解決了一個問題時,他們內心會充滿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一種強有力的令人愉快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探究一旦有了這種成功體驗,他們就會產生再次享受這種體驗的愿望。因此,在物理教學設計中,一節好課必須重視問題的設計,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探究性物理教學問題設計,必須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一位優秀的教師要善于駕馭課堂,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3.提高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探究始于問題,問題源于質疑。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性,要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思維的敏銳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性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針對性,要避開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容易出現的錯誤。難度要適中。學生通過學習,能探究解決的問題要多一些,學習探究不能解決的問題盡量避開。千萬不可有意設計太難的題目為難學生,這樣會使學生無所適從,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厭學。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多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不要與學生“搶”問題,要多用鼓勵性、引導性的語言。
4.給學生營造探究學習的氣氛
教師要認識到自主探究活動的必要性,想要使活動朝著自己預期的軌道進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沒必要的。因此,只有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才能真正實現自主探究。教師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有很高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多運用鼓勵性的語言、目光、表情,讓學生的思想得以解放;鼓勵學生自由、準確表達,幫助學生流暢表達,使學生有信心表達。當學生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啟發,充分起到引導者的作用,降低問題的臺階,引導學生繼續探究,繼續走向問題的解決。要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的嘴巴張開,敢說。
綜上所述,物理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特點,以及探究的特質。任何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能偏離這個方向,探究性教學也很有必要進行下去,學生在探究中進步與成長,這將是教育的最大收獲,學生的一生享受,也是教師最大的喜悅和欣慰。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