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只要我們能夠轉變觀念,加以重視、培養興趣、講究方法、刻苦學習,那么文言文教學將會是另一番景象。
【關鍵詞】文言文 教學 態度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105-01
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初中語文課本中文言文占全部課文的20%左右,又是中考必考的項目,可見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文言文卻是學生掌握較為薄弱的環節。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使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
一 態度決定一切
教學文言文,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文化,使廣大學生更好地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重視文言文,弘揚傳統文化是時代的需要。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正說:“文言文還是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主義教育的好教材。”讀完《〈論語〉六則》,學生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它作為鼓勵自己求學好問的名言;背誦《〈孟子〉二章》時,學生們神情肅穆,“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氣此時正在他們年輕的心靈升騰激蕩。文言作品經過歷史篩選,許多詩文堪稱精品,大多布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情文并茂,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十分有利。
文言文教學雖然有困難,但我認為只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消除對文言文的恐懼心理,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那么一切問題都會有所突破。
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培養興趣要改進教法,一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故事激趣法、成語概述法,用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方法解決難點。二是抓住“活”字做文章,導入新課要活。三是教學方式要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時引導點撥為輔。培養興趣要更新教學手段,把投影、幻燈、錄音、錄像、電視片等引入文言文教學。只要使用恰當,“活”字就容易變成現實。培養興趣要拓展課外知識,課上簡介一些軼聞趣事、掌故傳說、時代背景、古文化常識,既活躍了氣氛,又提高了興趣,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三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與其課上老師講得面面俱到,天花亂墜,學生昏昏欲睡,還不如在剛開始接觸文言文時,就有意識地灌輸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或步驟。例如,在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方面我的做法是:第一步,誦讀。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注意句讀,反復讀,變換形式讀。第二步,試譯。默讀課文,結合注釋初步理解課文。第三步,互譯。互譯可以兩兩對譯,一人譯一人聽,也可以小組互譯,一人主譯,分段進行。第四步,競背。教師適當點撥,學生試背課文。為了激發興趣,我通常的做法是依次接背,背不上的后面接。總之,在“誦讀——試譯——互譯——競背”的四個過程中,只要時時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處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獲得成功,學生就不會畏懼和討厭文言文,反而會喜歡文言文,甚至還會自己課外找一些文言文來讀。
當然,教無定法,教師還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能力,適時變換教法。文言文教學中常用的“誦讀——試譯——互譯——競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還得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四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新課程改革對文言文教學和評價的要求是,“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評價學生閱讀古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查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中考的閱讀材料適度向課外拓展。考在課外,點在課內。因此文言文教學要緊扣教材,立足學生文言知識的掌握和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形成。而這必須經過一番長期苦練,善于積累和運用,才能最終實現這一目標。
多練,首先要多聽。聽學生讀、聽教師讀、聽藝術家讀,聽出古文學的味道和感受來,深切地領悟古代語言的魅力。
多讀,讀出古漢語的特色,讀出人物的性格,會勃發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增強語感,使學生心通其情,意會其理。對教材內的文言文多讀,還要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鼓勵、提倡學生到古文學的殿堂里去游覽,吸取古文學之營養,體會古文人之情懷,提高文言文閱讀之素質。
多說,通過“說”的訓練,啟迪學生的思維,訓練思維的嚴密性、合理性,培養他們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激發學生繼承民族光榮傳統的愛國熱情。
多寫,現在的考試中,“寫”是不可或缺的,背誦要寫,翻譯要寫,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我不斷地嘗試讓學生去寫。通過默寫名言名句,翻譯重點語段,交流讀后感,改寫課文等,使“學”和“寫”相結合,相得益彰,讓學生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也可要求學生進行歸納整理,將零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總之,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要在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教師輔以恰當的引導,才能達到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效果。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