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方面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力求教學與使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文試從形象直觀教學、尋找規律教學兩方面談談。
【關鍵詞】形象直觀 尋找規律 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107-01
一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教學,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團結同學、愛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們在識字教學中,應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漢字的學習中去,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1.看圖識字
漢字是方塊字,每個漢字都是一幅畫。因此,將漢字與圖畫聯系起來,恰恰是回歸到造字的源頭,或結合簡筆畫識字,如果教師能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畫就能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
2.演示識字
新課程兒童的識字量有所增加,但是如果不注重發掘識字活動的積極性,兒童往往會感到識字機械枯燥。因此,采用演示識字往往會使兒童出其不意,從而煥發兒童識字的熱情。如借助手勢識“叫”字,教師可以將手放在嘴邊,張開嘴巴,做叫人的動作,啟發學生說出“叫”字;“看”字,教師可以將右手放在眉頭之上做一個遮光線看東西的動作,啟發學生想到“看”字;再如“手”、“又”、“友”、“有”這四個字的字理都是和“手”有關的,教學時,教師用手做動作,讓學生來猜:五指分開的右手是“手”;右手五指并攏,微微彎曲做拿東西狀,是“又”;右手里面真的有東西是“有”;兩手重疊在一起,引申為友好,是“友”。
3.借助表演識字
為了區分“走”和“人”的字理,教師讓一名學生到前面表演。當這名學生用“人”字的姿勢(兩腿并攏)做走路的動作時,孩子們哄堂大笑,說他像僵尸,不是人。正是這種表演,激發了兒童識字的積極性。
另外,還有借助實驗識字、游戲識字等方式,體現了活動識字的豐富性,同時也充滿著創造性。
二 尋找規律,探究體驗識字之妙
任何一種學習,兒童如果不能感受學習之妙,換言之,如果兒童在識字的過程中,不能越學越聰明,那么最終兒童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習就會產生厭倦。因此,要使識字課堂充滿智慧,就必須引導兒童在識字的同時,發現規律,把握規律,提高效率。
1.口訣識字
口訣識字能充分關注漢字結構,筆畫特點,而且能變枯燥為生動。如,“高”字,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亭”: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寶蓋沒有點,丁字里邊藏。
2.字謎識字
贊科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字謎識字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二木不成林(相);正看是一十,倒看是十一(干);日字加一筆,能變成幾個字?(目、旦、舊、田、甲、由、申、白、電)。把猜謎引進課堂,學生不僅學得津津有味,既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3.利用順口溜識字
換部件識字,加一加識字,減一減識字法。如:“兆”加提手旁“挑”,加木字旁“桃”,加目字旁“眺”?!翱凇奔印澳尽弊優椋ㄐ?、呆),“田”加“力”變為(男)?!盎铩比稳伺宰優椤盎稹?。
4.結合生活實例識字
識字的目的在于應用,反之,結合生活的需要識字,就會增強兒童識字的動力。如,結合全班學生的名字來識字,結合使用的教科書識字,結合課外讀物識字,結合教室內外的物品名稱、學習用品的名稱,認識家中的日用品、裝飾品等。這樣,生字在學生自己尋找的各種語境中多次再現,經過多次尋找、多次閱讀,學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所學的生字,認識的不再是一個枯燥的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活生生的漢字,同時也養成了時時、事事、處處積累和應用漢字的好習慣。
總之,識字教學切忌枯燥無味地重復“橫豎撇捺折”,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會更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尋找,是學生在識字教學中主體性和主動性的表現。這樣的尋找,是對自我的一個發現,是對自我潛在能力的一種激發。通過上面這些簡單有趣的教學方法,開啟了孩子們的心智,激勵著孩子們進行充滿靈性的創造,使識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