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飛躍,兩者相輔相成。本文以抓住讀寫為切入點,走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闡述具體的操作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讀寫結合模式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108-01
寫作英語是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新課標中的“四會能力”之一。英語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激活靈感、激發興趣、整理思路、組織素材、遣詞造句等基本寫作技能的培養,使他們能表達事實、觀點、情感和想象力,能交流信息,形成規范的寫作習慣。”當前,有些學生寫作能力偏弱,存在詞不達意、詞匯欠豐富以及句式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可通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來突破。因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強才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為了強化寫作的表達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豐富語言素材,或利用教材中的文本,或從課外讀物中引用文章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從而實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
一 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讀與寫既緊密聯系,又相輔相成。閱讀可以開拓思路、擴大視野、汲取知識、積累素材;而寫作能提高邏輯思維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故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讀和寫有機地結合,強化學生的讀寫訓練,達到培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教學目的。
讀與寫相結合教學模式是在信息加工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新的寫作教學模式,它強調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緊密結合。閱讀是為信息的輸入準備,寫作是對輸入信息的選擇、組織和運用。當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方能“薄積厚發”,在寫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二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相結合的實踐
1.讀前活動——積累詞匯,積累素材
讀前教師先導入話題,如果能進行“熱身運動”,如唱英文歌、講幽默小故事等,將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詞匯練習中,保持高昂的熱情,在教學互動中積極發言。
需要注意的是閱讀課文應有整體觀念。引導學生在初讀時圈一圈、劃一劃,目的是熟悉文章內容,獲取有效信息,同時注意英語的寫作特點和技巧,以便下一步進行寫作時講解、借鑒。
2.讀中活動——以讀促寫,曲徑通幽
第一,瀏覽全文,整體感知。閱讀教學與寫作的整合僅重視詞匯的積累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梳理文章結構、理清文脈、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首先是提問引導:在閱讀之前,教師事先提出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找答案,有目的的進行閱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指導性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課文內容。
第二,精耕細作,欣賞細節。由于學生已通讀了全文,對文章的總體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時要深入引導學生從細節入手,深化對文章的理解,如摘錄優美詞句,揣摩語言背后隱含的意思,或就某段話的寫作方法進行探討。
第三,反復朗誦,吸取精華。在整體粗讀之后,然后分段精讀。采用讓學生找出關鍵詞和中心句,這樣學生可掌握課文內容、中心思想和主要情節,并進一步練習重點詞、句、語法規則等,將難點化解。
3.讀后活動——注重遷移,提升能力
第一,學習復述課文。讀后讓學生復述課文,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對于初一、初二年級學生來說,進行復述課文時,允許按照課文的順序和內容,較詳細地進行復述。由教師提幾個概括性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表述,或先編好提綱,再按照提綱復述。能起到較理想的效果。至于初三年級學生,則提出更高的要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復述,力求較簡潔生動。基礎好的學生還可以嘗試創造性的復述。
第二,討論互動。閱讀后的討論部分是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實施的難點。首先,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圍繞文章的重點、難點,提出問題。在小組成員中交流、互動,各抒己見,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實現雙贏。
第三,進行改寫、仿寫訓練。寫作訓練開始階段以改寫、擴寫、借鑒模仿為主要實踐方式。以課文為題材進行寫作借鑒,從文中收獲“珍寶”。改寫、擴寫課文內容,降低門檻,有利于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繼而采用改變人稱或時間來改寫、續寫課文,將課文改編成對話進行表演,設置情境采訪等。模仿各種不同題材的課文寫作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又一條途徑,它可以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創造性地改寫和仿效,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迅速構思,抓住中心內容,寫出較好的文章。如學完了人教版Book 3,Lesson 16,“Surfing”就可以安排學生寫類似“My favorite magazine”,“My favorite …”等這樣的文章。
總之,在教學中引進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8~26
[2]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M]. London: Long man, 1985: 175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