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內隱學習的涵義
一般來說,人們都是有意識地學習知識,掌握其內在邏輯性,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對身邊的人和事做出恰當的反應,這是大家所熟悉的外顯學習。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人們還會無意識地獲得某種知識,我們把它稱之為內隱學習。內隱學習是人們無意要學某種知識的情況下,能了解并利用這種知識。生活中內隱學習的現象隨處可見,最典型的就是嬰兒并不了解母語的語音和語法規則,卻能在1~3周歲的短短幾年內學會母語的口語,并應用自如。內隱學習的特征有自動性、抽象性和理解性,除這三種特征外,也有人提出了內隱學習的“三高特征”:高選擇力、高潛力、高效性。高選擇力主要是指內隱知識不依賴于當前刺激的表面特征,具有較高的遷移易化能力。高潛力指無意識領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及無限的心理容量,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有力的可塑性,具有很大的潛力。高效性是指通過內隱學習人們能更深、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教學中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隱學習機制,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閱讀教學中尤其可充分發揮學生的內隱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 語文閱讀體現的內隱性
閱讀是一種心智活動,它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來實現自我解讀和感悟。閱讀材料中的知、情、意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讀者,語文閱讀教學所傳授的信息寓于文本之中,因而其教學過程與理科的邏輯推理完全不同,它是呈現文本結構,激活讀者潛意識積淀的知識和經驗,引導讀者自己與文本進行對話,具有很強的內隱性。
第一,無意識性。如今學生獲取讀物的渠道非常多,市場上的讀物也是目不暇接,無須引導,學生就會憑自已的興趣愛好選擇讀物。而且在閱讀過程中,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并且這種感受不受意識控制,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見,無論是從動機還是結果來看,語文閱讀具有很強的無意識性。
第二,高潛力、高效性。有教育家提出,若要提高孩子的成績,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確實是,閱讀具有高潛力、高效性,我們在閱讀時,潛意識會參與其中,其巨大能量會隨著閱讀漸漸發揮作用,于是產生直覺、靈感和頓悟。另外,潛意識在特定的文本中遇到相關情境時會自動激活,使得讀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讀的內容,于是就產生了閱讀的高效性。
可見語文閱讀的內隱性很強,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內隱學習,并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三 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應用內隱學習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能力又有了新要求,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名著,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語感,一個愛閱讀的學生在學習上常常能應付自如。高效閱讀離不開內隱學習,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應用內隱學習呢?
第一,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感的形成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其形成過程即是內隱學習過程。大量實踐證明,豐富的課外閱讀有利于語文學習,拓寬知識面,形成系統的文學底蘊,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必須進行課外的大量閱讀。因為只有盡可能多地閱讀作品,才能聚水成河,用時可信手拈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有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多讀書、讀好書,這樣對提高課堂的效率是事半功倍的。否則,僅靠老師在課堂上灌,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重視學生個體的閱讀體驗。閱讀是一種個體行為,它受到讀者身心影響,也與讀者本身的文學素養有關。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在教師無指令閱讀任務安排下,與所讀對象無拘無束地對話,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深化其對文本的理解并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雷雨》一直是學生比較青睞的作品,學生尤對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感情問題頗有爭議,有學生用“虛偽”來形容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也有學生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的,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況魯侍萍還為他生了兒子呢?更有學生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是假的,有學生提出中庸的說法,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是時真時假……真是一百個學生就有一百個周樸園,學生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是他們自己的情感體驗,作為老師應鼓勵他們大膽設想,不能用非此即彼的分析束縛學生的思維,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培養他們探討思考問題的習慣。
第三,緊密結合內隱學習與外顯指導。內隱學習對閱讀確實幫助很大,但由于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有限,在閱讀中難以完全深刻理解他們所讀的對象,因而內隱學習過程中需要外顯的指導,將兩者結合運用于學習中,以先內隱后外顯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在學生充分閱讀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分析、指導,可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所讀內容,提高效率。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自讀及其閱讀后的體驗和感悟,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均以此為基礎,充分利用內隱學習的機制,但不排斥外顯的指導。遇到學生不懂的知識和方法時,教師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學生茅塞頓開,使得閱讀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語文閱讀具有很強的內隱性,教學中,教師除了必要的外顯指導和講授外,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內隱學習。有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把課堂和生活聯系起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內容。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