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是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卷二)的詩歌鑒賞一題分值均為11分,設題角度不一。但是考生的得分率不高,原因在于詩歌鑒賞不是僅靠答題技巧就能解決的,更注重的是對詩歌的理解。詩歌也是文本,可以說在“立足文本解讀”方面,新課標給我們指明了方向,這也是側重閱讀理解能力考查最直接、最鮮明、最本質的體現。任何輕視文本、只在文本外圍打轉的淺閱讀,閱讀鑒賞的水平不會有所突破。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深入字里行間,潛心涵詠、咀嚼品味,才能獲得切身的體驗和感悟。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無論怎樣設題,只要能讀懂詩,疏通詩意,就能答好題。那么,怎樣讀懂詩呢?我常常采用以下做法:
一 看詩題,明白題意
拿到一首詩,首先要引導學生看標題,大體明白題意,確定詩歌是寫什么,讀懂詩歌的感情基調。有的標題點明了事由,如陳與義的《懷天經,智老,因訪之》;有的標題點明了時間、事由,如李華的《春行即興》;有的標題點明了時間、地點、事由,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有的標題可以流露詩人的感情,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個“送”字,說明了此詩表現的是惜別之情。明白了詩題大意,就抓住了該詩的總綱、確定了思考方向以及詩歌所涉及的范圍。
二 看作者,把握風格
每個作者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了解詩人的相關資料是鑒賞詩歌形象的前提。詩人的相關資料主要包括生平經歷、代表作、所處時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張、詩歌具體的創作背景等。托物言志的詩更需關注詩人的生平經歷。如賞析陶淵明的詩歌,就必須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隱者”、喜愛菊花、向往自然、厭倦官場等生活關鍵點;看到李白的詩,就想到豪放飄逸;看到杜甫的詩,就想到沉郁頓挫;看到劉禹錫的詩,就想到意氣縱橫,情深語健;看到李賀的詩,就想到奇麗、變幻莫測。
三 看注釋,明白緣由
有些詩作,會對詩題或作者,或詩中的某個詞、句做出相應注釋,從這些注釋中能進一步提取相應的信息,使讀者對詩的理解更加具體化、明晰化。如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全國卷《雨雪曲》一詩,詩后就有注釋,從這個注釋中,能夠了解到作者江總的簡單情況,聯系作者的時代背景,有利于詩句的理解和把握。這和學詩要“知人論世”是相通的。如杜甫的詩句: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杜甫居成都草堂,歷經離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時節,獨自散步在江邊,情隨景生,就寫出了這首詩。
要正確地把握杜甫在這首詩中所表露的對生活的態度,即思想感情,我們只要讀一讀詩的注釋,就不難看出詩人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
四 看意象,構建意境
這是讀懂詩的關鍵一步。意象是詩歌中表現詩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對象(或是作者在詩中選取的熔鑄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構織詩歌形象的主要因素,其關鍵在于把握“象”;意境是詩詞藝術美的集中表現,它是詩人強烈的主觀思想感情與生動形象的客觀事物相契合,是詩詞創造出來的一種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是探知詩人感情的重要途徑,其關鍵在于把握“境”。在意境的創設上,有不同的風格,同時蘊涵著不同的情感,關鍵在于把握蘊含其中的“意”。如杜甫的《登高》,意象:風、天、猿、渚、沙、鳥、落木、長江等;意境:沉郁悲涼,雄渾開闊。
古代許多寫景詩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態,四是靜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黃花”、“梧桐”、“細雨”、“黃昏”就是詞人以凄清蕭索的環境來烘托凄慘悲切的心境。在詞中,無論滿地的黃花,還是窗外的梧桐和黃昏的細雨,都是生愁、助愁的。可以說是景景含愁、處處成愁。
一般而言,色調明麗、畫面鮮活,詩人的情感就高昂樂觀;色調陰暗、畫面凄涼,詩人的情感就低沉傷感。如賞析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的考查材料《雨雪曲》時,只要抓住“寒”、“暗”等詞,就能品味出詩中的凄涼。古代詩詞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義之下,還可以挖掘到其深層含意,這正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從字面看是寫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實質是寫心情的輕松和愉悅。詩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園桑林、大漠孤城之類的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純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以它們常常寄托了詩人對社會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五 看詩眼,把握情感
所謂詩眼,就是一詩或一句中最警策的字,一字錘煉得好,足使全句生色。詩眼集中體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文章主題。如唐代詩人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寄京華親故》一詩中第四句“散向峰頭望故鄉”中的“望”字即詩眼,虛寫置身峰頭,收束全篇。即表現了對故鄉的思念,也表達了對“京華親故”一為援手的急切期待。
以上做法僅是我在詩歌鑒賞教學中的一點粗淺見解及方法。其實,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能夠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樂趣和責任。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