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的實施,小學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革創新。在改革中,小學教學面臨許多難題,其中一個就是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擺脫傳統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感到困難枯燥,缺乏創新思維,應用知識的能力差。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教學,學生常常存在對單獨知識掌握良好,而在應用題的解答時,卻無法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解題中來。這樣的情況不僅讓學生對應用題的解答漸漸產生了畏懼心理和厭學心理,甚至讓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產生了厭學情緒,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應積極探索如何提升應用題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學 數學教學 高年級 應用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140-01
隨著我國新課標的推行,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應用題教學也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革,應用題教學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小學生由于思維、智力等還處于發展時期,興趣是他們的學習動力,而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應用題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常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久而久之對應用題感到枯燥厭煩,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質量,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一 使用貼近生活實際的例題
數學是應用型的學科,數學中的知識是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實際運用的,但是現在的數學教材中的實際生活例題還不足,脫離生活實際的應用題,學生理解困難,解題缺乏興趣。解題的第一步是讀題、審題,由于小學生的智力和生活經驗有限,教師應多出示貼近生活的例題,有利于他們理解,從生活中發現知識,進而運用知識。使得數學知識能夠讓學生摸得著、看得見,促使他們形成正確、合理的數學概念。在數學教學中,將那些脫離實際生活的應用題改寫成符合他們實際生活的例題,不僅具有趣味性和現實意義,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應用題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挖取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現象和話題,構建數學應用題,使學生感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是可以應用于生活的,發現數學的價值,從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比如:在小明家里有一個洗臉池,小明在早上洗臉時用洗臉池上的水龍頭放水,5分鐘能夠將水放滿,而小明用水杯從旁邊的水缸里舀水只需要2分鐘就可將洗臉池的水舀滿,如果小明即用水龍頭放水,也從旁邊里的水缸里舀水,需要多少分鐘能夠將洗臉池放滿水?這道應用題,是學生在每天的實際生活中都會接觸的現象,學生在解答時會主動思考,甚至在課堂外親自試驗,總結規律,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知識、運用知識。
二 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數學應用題解題過程中,學生解題的第一步是審題,如何正確快速地審題是解題的關鍵,因此,學生在數學應用題解題時,除了需要具備必要的生活經驗和準確的數學知識外,還要學生具備必要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審題清晰正確才能找到解題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找到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再通過自己的數學知識進行解答,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漸漸掌握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技巧,提升審題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達到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教學水平。
三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思路和解題習慣
解題思路是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主要的困難,教師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解題的思路、多思考,對于不同的學生,應針對其實際情況,做出定向的教學引導,如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應鼓勵其大膽思考,教師在一旁指引和幫助總結,在不斷的嘗試中掌握常規的解題思路,保證他們對于數學應用題的學習興趣,而對于學習能力好的學生,教師需促進他們尋找解題的其他方法,不止于單種解題思路,從而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在平時的練習中,促使學生養成自己的解題習慣,并且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習慣,對于良好的解題習慣做出鼓勵,如整齊地記錄筆記等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能夠快速審題并得出解題思路的水平,提高應用題解答的能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應用題對于學生而言是學習的難點,對于教師來說也是難點。因此,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標的改革要求,注重貼近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挖取教學材料,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現實意義,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總結解題技巧。從學習的興趣和思維兩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陸婭.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3):185
[2]扈善國.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0):190
[3]葉平達.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J].師道:教研,2011(9):79
[4]楊愛東.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探研[J].小學時代:教師,2012(8):6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