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需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用學具也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全面走進新課程,深化小學教學改革的大趨勢下,怎樣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標準呢?無疑是扎實有效地做好數學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廣大教師共同關注和追求的目標。
一 創設環境,提升新課教學的有效性
1.創設環境,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的內容時,我讓學生提前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在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后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這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并提出疑問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設計,不但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興趣,而且為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創造了條件。
2.創設情境,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情境創設中要目的明確,要有助于學生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設置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例如:教學“百分數的運用”,我創設了中國在第25屆至第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的統計表的情境,出示25屆16枚,26屆16枚,27屆28枚,28屆32枚,29屆51枚。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用所學的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創設環境,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成功體驗
有效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應該努力從日常生活入手,從客觀實際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方程的意義”時,我首先把直尺平衡放在手指上,再讓學生把自己的鉛筆放在手指上,做一做實驗,想一想,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鉛筆才能平衡放穩。學生興奮地做起實驗,最終總結出不處于平衡狀態時,說明在左右兩邊也輕重不一樣。于是因勢利導,簡介天平,創設這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從而為有效地完成這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效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用自己的觀點充分討論、研究,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例如,在方程的意義這一課中,利用天平給學生演示一組實驗,得到了一組等式與不等式:40+20=60;60+( )=80;60+( )<80;60+( )>80;340-(x)=100;340-(y)=1;2x=272;272/x=2。
讓學生細心觀察以上式子有什么共同特點,從而得出方程的意義,找到方程與等式的異同點,在此過程中我只是一個旁聽者,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方程的概念,但需要注意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點播和引導,從而為他們提供探究活動和展現自我的空間。
二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人人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具有探究意識,作為教者,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安排合作學習,并加以細致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我采取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質疑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學生的思維在交流合作中碰撞,并一次次的得到深化。在教學圖形時,我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圖,從圖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接著讓學生獨立思索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最后與前后的同學合作交流,使他們從中體會到快樂。這就體現了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很好地處理了獨立思考與交流合作的關系。
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會了交流,并增強了合作意識,讓學生明確了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體驗到了合作的愉快、學習的愉悅。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只要我們在每堂數學課都能盡心設計一些巧妙的教學情境,從中挖掘出一些數學趣味因素,就能使數學課堂高潮迭起,妙趣橫生。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