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通過目標設定幫助學生更加自主并有責任感,以此來獲得成功。它提供了一個基本路線,通過以下策略,變消極為積極,設計行動計劃,并使其可視化,使一個尋求成功的過程展現在眼前。此過程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將有所幫助,培養社會意識、促進學生的發展,促使他們成功。
【關鍵詞】初級教育 自尊 目標設定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159-01
學校除了應確保學生們在學業上的成功之外,還應逐步關注他們社會情感的培養。但在日常工作中,筆者認為某些重要的東西仍然缺失,而這些卻有助于孩子們建立自信等重要品質。在討論學生似乎缺乏學習的興趣、動機以及他們的自尊心如何敏感時,或許該提醒自己,幫助學生體驗成功。本文介紹了該如何努力和制訂計劃,以幫助小學教育工作者創建目標導向和充滿干勁的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
一 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及其影響對兒童的成功的概念已被廣泛研究。埃利奧特曾描述自尊作為一個結構,其中包括“自我評價的能力在某些領域的運作”。這項研究表明,積極的自我展示高層次的學生相信在他們的能力與其他得分較低的同學相比,往往有較高的自尊。自尊的結構還包括自我認知的某些屬性,由一個特定的文化或社會的重視。這些措施包括:身體的吸引力、幽默感、或令人愉悅的個性。
但是,個人有時不能達到他們能力之外的目標。換句話說,只相信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并不意味著你實際上是可以做得到的。如一個幼兒園的孩子,看似能成為一所高中的足球明星。但是即使他也認為自己有可能會成為一所高中的足球明星,但除了需要具有堅定的信念外,他還必須得到足夠的訓練,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二 轉化消極想法
教育工作者經常可以聽到孩子們說一些負面的語言或消極的想法。在這些情況下,找出那些消極的想法的源頭至關重要,教育工作者應幫助孩子們把消極想法轉化為積極想法。但是,這樣的任務往往是具有挑戰性的,如二年級老師說:“聽到孩子對自己談論的一些負面想法后,我在想如何用概念引入來消解兒童的消極想法。我相信,這個概念是要用個性化的方式,所以也很難把握。有一名學生,曾經常暴躁、愛發脾氣,學校讓我來開導開導他。有一次他走過教室,突然開始自言自語,他沒有意識到有人聽,‘是我錯了嗎?’這個問題來得很及時,我選擇了用友好的方式對待他,先要求孩子找出自己的消極想法。孩子立即作出反應,并開始分享他們認為的‘丑陋和迷惑’。他們寫了又寫,同時說明他們之前從沒有過要跟別人共享秘密的想法。”
一旦孩子們能分享他們的消極想法,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到最佳方法,幫助他們將這些感情變得積極。他們可以分為整組或小團體,或單獨地像我們學校的孩子和老師一樣平等的交談。這樣的討論是非常有效的。如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告訴他的老師:“我覺得我不好。”老師讓孩子說說這種感覺,說出自己在特殊時刻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討論,老師發現學生認為他是壞的,是因為他不聽老師的話。學生進一步說,因為他平時不聽老師講課,其他也并沒有做什么。學生和老師一起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教給學生積極的自我暗示:“我可以聽”“我要聽老師講課。”
三 設定目標,制訂計劃
一旦孩子們能夠從積極方面思考、了解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我們的下一步就是要教他們如何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如上所述,這取決于設定歲數的學生和他們以往的經驗,而且短期和長期的目標要有區別。初始目標包括學會親自系鞋帶、學騎自行車,或者會給筆友寫信等。孩子們還需要確定具體的步驟,并制訂行動計劃,以幫助他們實現愿望。仍以那位學生為例。他主要的消極想法是:覺得自己不好,因為自己不聽老師的話。因此,他的目標是要注意聽老師的每一節課。然后,他積極地肯定了自己,重新建立他信心。
四 目標可視化
一旦創建行動計劃,還要使孩子讓自己的目標保持可視化。一開始,教育工作者需要通過可視化過程引導孩子問問題,如“當你讀完一本書,你感覺怎么樣?”想象成就感,讓學生感覺更接近他們的目標。正如坎貝爾(1991)所指出的“可視”化也有一個賦權和自我激勵對兒童的影響,因為它可以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成功。看到了自己成功后,回答上述問題,我們的學生也能感受和聽到自己的成功。為了進一步利用可視化的力量,學生可以做海報。這些標志或海報可以放置在教室的墻壁上或可以錄音,為了學生繼續專注于自己的目標。教育工作者也應讓孩子們度過了一段時間的每一天反映在他們的進展,如果有必要,教師應提供持續的反饋。
五 結論
積極的肯定,可視化和清晰詳細的行動計劃與目標設定相結合的力量不容小覷。學生掌握目標設定過程,并學會管理自己的想法,對自己今后的學習生涯和人生道路會有更好的幫助。研究表明,較低自我效能感的兒童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會有更多的困難。通過學習適當的目標設定程序,并接受成人不斷的反饋和監控,大多數孩子可以做得更好。要確保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鼓勵家長盡快適應這一目標設定過程。一旦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同時開始運用這些自我激勵策略,預計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學生會越來越少,而在自己的學習或生活中體驗到成功的學生會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