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地說,人類的思維就是語言的思維。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語言就無法思維。由于智力殘疾兒童的語言發展遲緩,存在著缺陷,思維發展落后是其核心缺陷,思維落后又主要表現在思維概括能力的薄弱。而通過語言能力的訓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對智殘兒童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和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書中這樣寫道:“言語是我們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就得不到任何知識,我們人類之所以優于其他動物而取得今天的進步,就是因為使用了其他動物所不具有的言語。”因此,如果我們不及早地對弱智兒童進行言語發展和訓練,將會造成惡性循環。
在智殘兒童數學的教學中,如何對其進行說的訓練,發展其思維能力呢?筆者認為應:鼓勵學生敢說、訓練學生能說、培養學生會說。
一 激發興趣,使學生好問、敢說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最有效的方法。愛因斯坦曾說:“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我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好問敢說、積極思維又往往是從質疑開始的。因此,在平時教學中特教教師更應遵循學生好奇、好問、好表現自己、愛受表揚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多種機會,讓他們發表看法,提出問題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誘發學生質疑問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孩子們的發言哪怕是只言片語也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來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說。
以教學年、月、日的認識中閏年的認識為例,筆者先是問班上的學生今年幾歲了,每年有沒有過生日。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他們都表現得很興奮,都爭著說自己每年過生日父母都會買蛋糕、禮物或去公園玩等,這時候筆者緊接著卻告訴學生:明明今年15歲了卻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這時學生都覺得很奇怪,紛紛猜測是不是他的媽媽忘了呢?或是家里很窮沒辦法過等。可是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那這是為什么呢?此時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想知道其中的奧妙,于是筆者利用學生的這種求知欲,抓住機會進行新知的教授,從而使學生很快就認識了閏年。
二 適當引導,訓練學生能說
由于智殘兒童的語言缺陷較多,常常很難表達完整的思想。這樣孩子們的語言障礙無疑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活動。所以,特校教師首先要規范自身的數學語言,在教學中起示范引領作用。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說和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筆者在教學中盡量多讓學生讀題目,對于運算試題則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的敘述形式讀題,并讓學生說說解題的思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使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帶領學生說,或讓其重復其他同學說的話。這樣長期的反復訓練,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能力,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三 創設情境,使學生會說
課堂上除了盡量用生動的語言、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給學生以多重感官體驗外,還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能讓學生說的盡量讓學生說。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領略成功的喜悅。并設法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說的素材,讓學生先根據情境進行思維加工,再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經常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鍛煉,使學生愛說和能說。
在教學應用題時,由于智殘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無法直接進行抽象思維所以學習起來較為困難,這時筆者就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舉學生身邊的事例來讓學生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使其生活化、簡單化。如教學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減法應用題時,學生們很難理解其數量關系,這時筆者就請班上學生來說說自己的年齡是幾歲,再想想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幾歲了。或是一筐斤蘋果3元,一斤橘子比一斤蘋果便宜2元,那你們知道一斤橘子多少錢了嗎?教完后再請學生分別舉一些含有這種數量關系的生活例子,即讓學生口編應用題。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使學生不但說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掌握了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和解法。
為了使智殘兒童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幸福和快樂,筆者在對智力殘疾兒童的數學教學中為孩子們充分提供說的機會,鼓勵他們敢說,引導他們能說及指導他們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別對待等。經過這樣的反復訓練,孩子們的語言能力能得到很大提高,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