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是中等職業專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材《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一節內容。要求學生在被子植物的雙受精、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等已有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從微觀層面認識種子的形成,明確種子各部分結構的發育來源。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生物的個體發育的概念;掌握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究生命現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待生命、熱愛自然、共同構建和諧家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胚的發育。(2)教學難點:果實、種子各部分的發育來源。
〖教學關鍵〗
熟練掌握受精后的子房各部分的結構及其發育去向。
〖教學方法〗
本節課借助多媒體課件,實際觀察用水浸泡過的花生、大豆、玉米等種子及果實,采取點撥質疑與啟發探討相結合,結合問題發現、比較、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細小肉眼不可見的微觀結構變得形象可感。引導學生根據課程設計逐步認知相關內容,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 憶舊鋪墊,懸念引新
多媒體展示桃花剖面結構圖,思考:(1)花的主要結構是什么?為什么?(2)被子植物的精子和卵細胞是怎樣相遇并結合的?什么是雙受精?借此設置懸念,引出新課:受精卵的形成標志著新生命的開始。那么一枚小小的受精卵是怎樣發育成一株成熟植物的?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指導思想,采用以問題引導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既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初步能力,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二 創設情境,明確概念
多媒體播放向日葵“受精卵→成株”的發育過程視頻,啟發提問:個體發育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么?接著由學生給出生物個體發育的定義;最后教師導正,明確并解析概念。此種認知可以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歸納思維能力。
三 種子的形成
1.點撥設疑,引出問題
被子植物是靠種子繁殖的,種子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學生會做出種種猜測:天上掉下來的,水底浮上來的,地上長出來的……老師以“科學無極限,一切皆有可能”,肯定學生的大膽猜想,借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多媒體動態展示:“雙受精作用完成→果實種子形成”的宏觀過程,引導學生明確種子的自然來源:由受精后的子房發育而來。
師:受精后的子房是怎樣發育成種子的呢?讓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
2.回憶結構,明示重點
回憶初中學過的種子的結構及種子最重要的結構——胚,引出本節重點——胚的發育。
明確告知此為本節認知重點,提高注意力,爭取最佳教學效果。多媒體動態展示“受精卵→胚”的微觀放大過程,同時老師輔以語言解釋,讓學生形成初步認知;對照屏幕圖示,由學生總結胚的發育,從而加深認知,培養他們的歸納概括能力;老師做矯正,形成統一認知,強化重點;學生觀察浸泡過的花生、大豆種子,實際尋找胚,增強對四部胚的感性認知,培養他們的觀察探究能力,也進一步鞏固重點內容。
3.適時質疑,引發新知
胚的發育要靠大型泡狀細胞從周圍組織吸收營養物質,它的周圍組織又是什么呢?在學生的種種猜測中進入主題:胚的營養源——胚乳。
多媒體動態展示“受精極核→胚乳”的微觀放大過程,同時配以語言解釋;學生試著歸納胚乳的發育;最后對照圖文并舉的屏幕強化認知。
4.設置疑問,引出難點
胚和胚乳有了著落,種皮呢?由設問引題,激發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難點的化解。多媒體展示“雙受精子房縱剖圖→果實種子對應結構”視頻,讓學生形成深刻的第一認知;老師板書以增強記憶;對照圖文兼備的屏幕再度認知以求突破難點。
5.引導發現,拓展認知
由種子形成的過程,推得種子的結構應有種皮、胚、胚乳三部分;學生觀察標本發現:玉米種子三部結構,花生種子二部結構。啟發質疑:花生種子的胚乳哪兒去了?經分組討論得出“有胚乳種子、無胚乳種子”的種子類型結論;列舉當地常見的糧食作物、蔬菜瓜果讓學生討論所屬種子類型,既深化認知,又起到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作用。
四 種子的萌發
1.謎語擷趣,引出問題
由謎底“花生”師順承:“讓‘花兒生’是我們的共同心愿,愿望怎樣才能變為現實呢?”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既發揮了思維的靈活性,又舒緩了緊繃的神經,輕松開始新問題的探究。一句“種下去開花再結花生。”引出問題“種子的萌發”。
2.回憶再現
回憶種子萌發的條件?學生個別回答后,師點評歸納為:“熟、整、活、氣、水、溫”。有效實現新舊鏈接,為形成完整認知奠基。多媒體動態展示“種子→幼苗”發育過程,
讓學生直觀感知,增強記憶。
五 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多媒體動態展示向日葵“幼苗→成熟植物體”過程,直觀感知植株的生長和發育。引用民諺:“桃三杏四李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形象說明不同的植物從“幼苗→成熟植物體”的時間長短差異性,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科學地看待自然現象。
六 課堂練習
“猜猜看”等多樣習題的設置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熱情,有效而靈活地檢驗了教學效果,很好地鞏固并提高了認知。
七 歸納小結
第一,多媒體動態播放:向日葵“受精卵→種子→幼苗→具有根、莖、葉的植株→成株→美麗家園”畫面,并配有悠揚清雅的背景音樂,輕松愉悅中強調知識目標:(1)理解生物的個體發育的概念;(2)掌握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
第二,在圖文、聲像的輔助下,教師升華本節課的情感目標。領略了美麗奇妙的個體發育歷程,不禁感慨生命的神奇與偉大,怦然心動的同時,相信熱愛生活的你,一定會有更加切實的行動。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善待如花的生命,擁抱廣袤的自然,共筑和諧家園!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