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三甲醫院是服務機構,但由于患者多和醫療資源緊張,實際情況是它們經常對你“服務”不過來,反而需要你“學會”在三甲醫院看病。
01 特需門診號數量浮動最大
醫院掛號種類一般有三種:普通門診,出診醫生為初級和中級職稱級別的醫生,如主治醫師,掛號費在7元以下;專家門診,需有高級職稱的醫生,如副主任醫生,掛號費14元左右;還有就是特需門診,出診醫生是知名專家,掛號費在200元至300元左右,而且掛號費不能報銷。特需門診一般是病患慕名而去,門診號提前幾個月就在網上被掛滿的情況經常發生,但一位醫生說:“相對而言,其他門診號安排較為密集,掛號數量也比較穩定,特需門診本身預留的數量就小,請求大夫加號的成功率就會高很多。”
02 初步診斷找普通門診就行
一位三甲醫院醫生說:“當你選擇了三甲醫院看病,就意味著選擇了掛號難、看病難。”但他覺得這里面有病人的一些偏執所造成的問題。“對于第一次看病,建議先看普通門診,因為初步診斷一般需要做一系列的相關檢查,專家和主治醫師給的檢查單都是一樣的,流程也一樣,沒必要一定守著專家號。待檢查完畢拿到相應單據,你可以再掛專家號或特需門診號來進行明確診斷和治療。”
03 它們會與其他醫院簽幫帶協議
不少區域醫院,如郊縣醫院,會主動與三甲醫院簽訂幫帶協議,將自己無法處理的病人推薦到合作的三甲醫院。某三甲醫院工作人員說:“雙方肯定存在利益關系,但應該不涉及費用提成,因為這錢也不好分。”對患者來說的好處是,能通過社區醫院和二級醫院完成在三甲醫院的掛號和診療預約。現在掛號這么難,這樣“曲線救國”不失為一種辦法,前提是你得知道你的社區醫院與哪家三甲醫院之間存在協議。
04 它們喜歡病人多一點
雖然醫院并不是盈利機構,但接診的病人越多,意味著效益越好,醫生的收入也越高,這也是很正常的道理。某醫生介紹,“過年期間往往是醫院的淡季,而春節假期之后,便到了醫院的旺季,病人一多,大家的收入就又上去了。”
醫院中最賺錢的科室往往是它最出名的專科,因為病人會慕名前去看病。不過科室的收入與用藥價格、醫療材料費用并無直接關聯,“手術費并不貴,貴的是材料和藥物的費用,這些會直接推高治療成本。”某醫生說。
05 你不可能在“大咖”之間轉診
三甲醫院的科室設置要求基本覆蓋齊全,而且在一級科室下還有二級科室,以突出專科優勢。“由此建立起各自的運營系統,交叉中有重合,重合中又彼此獨立,”一位醫生介紹,“例如普通內科也能看免疫內科的疾病,也能收免疫病患者入院。”如果針對同一個病,在一家醫院里有兩位專家都是權威,尤其還不屬于一個科室,那么在掛號時你可要想清楚,你可以要求專家會診,但想中途從一位專家手中轉入另一位的手中幾乎不可能,除非兩位醫生極其大度。
不過現在的醫院普遍愿意接受其他醫院的專家過來出診。相對原來“壟斷”的心態,現在各家醫院認為這是一種風險均攤的辦法。
06 它們對外轉診可能有利益鏈
醫院建議轉院,有時候是因為科室設置不全,必須為病人尋找更合適的下一家醫院,有時則可能有問題。曾有某民營醫院人士曝出,小醫院為招攬病人會與大醫院“合作”:即在三甲醫院醫治時,主治醫生會主動推薦病人轉診到“條件不錯、價格更便宜的某下游醫院”。而“轉診一個病人,為其轉診的醫生最低可以提出醫藥費總額的10%作為轉診費”。在接受轉院建議之前,必須實地考察并在網上搜羅一下目標醫院的口碑。
07 它們會努力控制醫保費用
三甲醫院一般是醫保定點醫院,為避免醫保費用增長過快,醫保辦會進行“醫保控費”,即根據歷史數據與基金收入狀況,確定基金支出總額,同時將指標分解下發到醫保定點醫院。某醫院醫務處人員說:“平均每個人的醫保費用不能超過1.5萬元,門診人均醫保費用不能超過400多元,假如超出這一數字,醫保辦就會對醫院提出警告。”所以醫生們都會想辦法控制醫保費用支出,比如當某位住院病人的醫保費用即將超過醫保辦規定的金額時,醫生們將會為其辦理周轉出院手續,再辦入院,“分兩次住院,就不算一次的錢。”
08 外賓門診不只對“外”
有一些三甲醫院還有個特殊門診叫“外賓門診”,從名字可知道是針對外國人看病的通道,但其實它也對國內人開放。“每個科室都有大夫坐診,但不一定是專家級別的。”如果實在沒有掛到號,那么其實可以走這個渠道。也可以在這個門診醫治,從門診醫生數量到病房床位都很寬裕。但這個門診費普通醫保不能報銷,藥費是統一價格,診費則由醫院自主定價。“那種之前已經完成相關檢查只需要醫生分析開藥的,就可以到這邊就診。”一位醫生建議。
09 急診只負責救急
沒有學“急診”出身的醫生,急診科的組成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專門的急診科室人員,內部具體細化為內科、外科等;還有就是一些科室會派出輪轉醫師為急診值班,他們來自本身就有急診任務的科室。
急診科算是醫院最忙碌的一線科室,一位三甲醫院醫師說:“急診的設置是為了使病人在短時間內脫離危險,因此配備的藥品都是應急的、速效的,配備的檢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夠快速做出判斷的。”因此在急診室你可能得不到最好最全面的化驗檢查和輔助檢查以及藥物等,很多病想治好還要換其他門診。
10 別盲目照著排行榜去看病
近來網上流傳著一份醫院排行榜,榜單是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所評選的,分為專科匯總排名與綜合排名兩大類,根據學科建設、臨床技術、醫療質量和科研水平等因素綜合評定。這個有些官方性質的排行榜每年評選一次,榜單內容每年都會進行調整,如專家提名的全國最佳專科數也在逐年增多。一位醫生說,調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省市三甲醫院有一個‘露臉’的機會。”對于評定結果,有些醫生提醒,這不能當做權威的就醫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