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儀
摘要:案例教學法最早源自西方國家的企業管理學。案例教學法提倡科學探究,有較大的開闊性,能幫助學生主動思考、利用數據、圖表、事例等及時做出知識判斷,提高溝通能力等等。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思想政治;新課程
案例教學法最早源自西方國家的企業管理學。自引入中學教學后,則因其案例的真實性及其與政治課教材知識內容的切合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案例教學法在新課導入中能提升學生注意力、引入正題快;案例教學法倡導群體思考,超越了問答式教學只能一問一答受眾面過于狹窄的局限;案例教學法提倡科學探究,有較大的開闊性,能幫助學生主動思考、利用數據、圖表、事例等及時做出知識判斷,提高溝通能力等等。這些無可忽視的優勢廣為師生稱道。
案例教學法固然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但其操作也需要嚴謹與穩重。如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選擇和使用好案例,確實是一個值得教師重視與研究的問題。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漸漸悟出了一些心得:案例的選用要得宜,應圍繞所授知識點精選案例,正確使用這些案例,有的放矢,注重教育性、典型性和時效性。
一、選用案例要以正面為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要求:“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笨紤]到學生的政治素養還很不成熟,對社會問題的判斷力還缺乏穩定而正確明了的標準,選用案例時應以正面的、積極向上的為主,慎用揭露社會陰暗面的案例。這并非對現實的回避,而是基于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考量。
高中學生正值價值觀轉型和養成期,過多涉及負面、消極的材料,很容易使學生的思想陷入混亂,不利于學生樹立和鞏固社會主義信念、不利于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不利培育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損學生的心理健康。因而,運用案例時必須把握方向,弘揚正氣,歌頌正義,用積極的典型的例子去鼓舞學生。
二、選用的案例應具有典型性
如教授“經濟全球化對外開放”內容,涉及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時,可舉“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冰島國家財政瀕臨破產”和“我國東部沿海中小型外貿公司停工破產數字直逼破萬”的例子,以證明經濟全球化可以加劇全球經濟不穩定。
運用這些典型案例,可以切中問題的實質和關鍵,引導學生在思索中學習。
三、選用案例應講求生活化和趣味性
只有講求生活化和趣味性,才能引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輕松掌握知識。如在講解政治生活中政府的職能時,對于其“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就可以結合報紙報道的某市將位于市中心的大型公園全面整改后免費對市民開放的案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政府職能中服務的一面。
這樣,通過發生在、存在于學生們身邊的事例,使學生明白看來深奧難懂的道理,使學生感到很親切,進而增強了學習信心。
四、選用案例要“去粗取精”,可以反復運用,“從一而終”
這指的是選用案例的時候要重視采用經典案例,且同一個典型的案例可以多次、多課程、多角度、多學科使用。這是我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技巧。
印象最深的有一個關于“月餅”的案例。每年九月高一新生開學講解經濟學,總要從“商品”這一概念開始。恰逢此時距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不遠,于是我在幫助學生區分“商品”與“非商品”概念時,總是喜歡以“母親做給你吃的月餅”和“商店里賣的月餅”為例,幫助學生明確前者雖是勞動產品,但并非用于交換,自然就算不上商品,而后者存在交換關系,就是顯而易見的商品了。
進入商品價格的學習時,我依然以月餅為例創設情景:“每年的中秋節以前,月餅售價高昂,而中秋節一過,商家又忙著減價拋售月餅。”以此說明供求關系對于月餅售價的影響,用“月餅售價再高也很難賣到百萬一枚,減價拋售也不會一分錢一個”,以此說明暗含在商品中的價值對商品價格起著決定作用。
緊接著,在教授消費與消費觀時,再次以“月餅”為案例引入教學:“不同的人在購買月餅時反映不同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如購買豪華包裝的月餅有違求實消費和綠色環保消費觀,美味的月餅想吃就可以購買,反映了我國家庭消費水平的提升。
一個案例的多次使用,容易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熟悉感,理解所學知識之間的傳承性,常常提起某一個經典案例就能夠順藤摸瓜憶起整個教學體系。
五、使用案例要講究時機
一般來說,一節課上使用案例占的時間和案例的使用次數不宜過長和過頻。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習的興奮點在一段時間內是有限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奮度,掌握“15分鐘規律”,即一般說來每堂課學生學習15分鐘后學習興奮度就會有所下降,來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探索,不失為提高教學效率的好方法。
六、使用案例要明確教學主體,切勿主體錯置
教師切不可將案例教學法作為灌輸式教學的又一種而忘記了學生永遠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本末倒置。教師講解得天花亂墜、自以為一氣呵成,學生卻在昏昏欲睡、不明其故。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要負責案例的選取和拋出;是營造者,要營造適于討論的教學氣氛;是指派者,要了解學生,指給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是評價者,適時地給予學生以評價和鼓舞。所有這些都是事實,教師卻唯獨不是教學的主體,而這一切,都是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服務的,教學旨在調動他們的求知需求和提升他們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恰當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全面落實課程目標?!闭n標在其中所述的“生活題材”,實質上就是本文所指稱的“案例”,可見案例教學法于新課改新課標一脈相承,值得我們潛心推進,切實發揮其顯著的優勢。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