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閱讀題目、巧借圖示、聯系生活等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教給學生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使他們獲得終身受用的可持續學習的解題本領和能力。解決問題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觀察、分析、操作、實踐等來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關鍵詞:解決問題;理解題意;解決
一、通過閱讀,理解題意
要想使學生的解題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們還需要教會他們弄清題意,學會認真審題。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要讀懂應用題,弄清題意,確實不易。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閱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會學生去審題,首先要教給他們“閱讀問題”的技巧。
(一)激發興趣,通讀題目
對于“解決問題”的教學,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然后引導他們齊讀題目,重復閱讀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如:小熊和小兔一起去河邊玩,他們發現樹叢里有幾只鳥兒,8只飛走了,還有9只在樹上,那樹叢里原來有多少只鳥兒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后想,再把自己讀后了解到的條件告訴教師,層層設問,喚起學生解疑的欲望。
(二)精讀句子的主干,幫助理解題意
讓學生獨立地去對題目認識閱讀,然后找到已知的條件,再把要“解決的問題”畫出來,找一下其中的關系。如:“草地上有小雞28只,母雞14只,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雞?”教師讓學生多讀幾遍,讓學生在不改變題意的情況下,縮成簡單句,然后進行再次讀。如小雞28只,母雞14只,共有多少只雞?教師根據學生的縮句,加以引導,從而降低理解的難度,為解決下一個問題創造條件。
(三)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找出問題重點
例:小明的體重是30千克,小麗的體重是26千克。1.小明比小麗重多少千克?2.小麗比小明輕多少千克?“輕、重”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講不太好理解。所以要學生多讀幾次,然后用換詞去理解和體會。例如把“輕”換成“少”把“重”換成“多”再去理解這個題,看意思是不是改變了。接下來可以用更具體的“26比30少多少,30比26多多少?”去理解,這樣就可以直接譯為算式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再如在上數學課時,讓學生在自讀之后,去學著抓“重點”,討論理解題意,或者聯系生活去年理解。
例:小猴子從樹上摘了13個桃子,樹上還剩8個桃子,原來樹上有多少個桃子?這樣的題目學生聽完就理解了,然后利用遷移的方法學會做原題,記憶也就更深刻了。
(四)讀“問題”,找路徑
學生在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時,常常出錯。如:一年級有44人,二年級比一年級多10人,兩個年級一共有多少人?教師引導學生先將已知條件放一放,多讀幾遍問題,就會明白:問題最終要解決的是“兩個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學生這才明確,要知道兩個年級的人數必須先要弄清每個年級的人數。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另一個問題——二年級到底有多少人?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先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年級有44人,二年級比一年級多10人,二年級有多少人?通過學習經驗,學生很快算出了二年級的人數。學生知道了二年級的人數,也知道一年級的人數,“兩個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就很好解決了,這道題也就層層解決了。
二、多種手段并用,理解情境
小班級的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很不穩定。形象思維在他們的思維方式中占主導地位,形象直接的事情才能讓他們更感興趣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技術把問題圖文并茂地展現出來,不僅激發了幼兒的主動參與性,還幫助他們快而準確地理解題目內容,然后翻譯成數學算式去解答。多媒體技術的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和直觀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利用圖示,清楚題意
平常來說,小學生的思維是在遇到問題的過程里才產生的。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理不清楚思維,不知道怎么去想。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需要在教學中借助某些方法和手段,學會把問題排序,然后分別解決。畫線段圖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可以使復雜的數學關系直觀地反映出來,把問題清晰化、立體化。
如一盒彩色筆有12支,取出了4支,盒子里還有多少支?通過分析把各種數量關系用線段表示出來,這樣就把應用題就轉化成了圖形題,”按圖索驥“很容易就把問題解決了。
除了畫線段之外,教師還可以用圖形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明確地表示出來,分級解決問題。做題時,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讀題,把題意弄清楚。如果題目很復雜,弄不清楚各條件之間的關系的話,可以讓學生動手去畫圖理解,把思路理清楚,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畫圖思路如果養成習慣,學生可以受用終身。
四、結合實際,延伸拓展
建立大課堂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可以實行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把現實生活中的題材添加進來,把數學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發現其中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愿意學數學,研究數學問題。比如一支鉛筆是9角,一塊橡皮是5角錢,買一支鉛筆和一塊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錢,書皮是5角一個,剛發了新書,買七個書皮需要多少錢呢?這都是小學生身邊的數學,他們做起來會很有親切感,既得心應手,又能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會有一種成就感和自信感。
總之,我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在: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積極性,給予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提高了他們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了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從而使他們獲得終身受用的可持續學習的解題本領和能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