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云,原波,游凱
摘? 要:基于文獻研究,設計問卷內容,并對434名廣州地區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樣本展開實證分析,探索新冠感染疫情沖擊下該地區設計類專業高職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學生的創業意向與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周邊環境均成正相關,影響因素重點集中在個人專業技能、家庭收入和社會關系脈絡?;诖?,本研究提出相關對策,一是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夯實創業基礎;二是以課程思政為引領,轉變創業心態;三是加快“雙創”與課程融合,升華創業意識;四是創建創業機會與平臺,拓展創業視野。
關鍵詞:廣州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業意識;創業意向;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71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8-0059-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paper designs the questionnaire content, analyzes empirically the samples of 434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in Guangzhou area, explores the impact factors of design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COVID-19.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background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cus on personal professional skills, family income and social relations. Based on i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irstly,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order to ram tamp the entrepreneurial foundation; secondly, change th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mental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thirdly,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curriculum, and sublimat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fourthly, creat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platforms to expand th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vis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zhou;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 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1]。廣州地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參與城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來此就業,這也使得沒有學歷優勢的本地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與日俱增。伴隨國家“雙創”戰略的不斷升級,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如《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等,目的在于鼓勵、并有效保障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形成足夠的創業意識和開展豐富的創業活動。
廣州不僅是全國設計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的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設計產業國際品牌集聚地,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創業資源,為本地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業學習與實踐營造了非常優質的創業氛圍與創業環境。然而,通過前期文獻資料檢索和初步調研發現,該類學生群體的創業意向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突出。據此,基于前期結論,本文提出四個研究假設,并有針對性地設計問卷內容和展開實證調研分析,挖掘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子顯著性強弱,進而為廣州地區高職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提供思路。
一? 研究假設
依據廣州地區高職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認知特點、學習背景與所處環境等,將學生的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周邊環境和創業政策四個維度作為自變量,將創業意向作為因變量。其中,個人因素包括專業技能、受挫能力、做事性格;家庭背景包括居住環境、家庭收入;周邊環境包括親友創業經歷、社會關系脈絡;創業政策包括學校雙創教育、政府扶持政策。依據前期相關文獻研究與初步調研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四條研究假設。
(一)? 個人因素與創業意向
基于社會認知理論成果,不難發現,創業意向首先發自于大學生的個人因素[2]。Bateman等[3]曾在研究中提出主動型人格水平高的個體會通過尋找機會改變外界環境、最終實現自身目標,常文豪等[4]也認為大學生主動型人格正向調節創業意向、社會資本與心理資本的關系模型。主動型人格屬于個人因素的一部分,結合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意思維活躍、富有敢想敢闖意識、動手實操能力突出等自身特點,以及其學習背景,提煉專業技能、受挫能力、做事性格作為個人因素的主因子,提出研究假設H1:學生個人因素對創業意向呈差異顯著影響。
(二)? 家庭背景與創業意向
以往大學生普遍認為個人居住環境、家庭收入等家庭背景對于激發自身的創業意識非常關鍵,特別是家庭背景良好者,覺得優越的家境更有利于自己的創業。而出身貧寒的大學生首先考慮的是解決自身溫飽問題,等到工作穩定之后,或許才有其他想法,由此創業意向受到家庭背景的影響更多一些。然而,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很多出身寒門的大學生,同樣能夠取得創業成功,比如眾所周知的京東總裁劉強東、被外界稱為“創業教父”的季琦、《超級演說家第二季》冠軍劉媛媛等,都是非常優質的典型案例。據此,提出研究假設H2:大學生家庭背景對創業意向呈差異顯著影響。
(三)? 周邊環境與創業意向
參考現有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發現,受到親朋好友創業經歷、社會關系脈絡等周邊環境的因素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也會出現此起彼伏的現象。親友創業成功、社會關系脈絡廣泛,更加有助于大學生萌發濃厚的創業意識,反之則不然。比如,喬偉麗[5]在研究中發現“親戚或高中好友創業經歷”對大學生創業意向顯著相關,王飛絨等[6]在調查了創業者和其家屬創業經歷后,也曾提出“創業者的創業意向可能受失敗經歷影響而減弱”。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第三假設H3:大學生所處周邊環境對創業意向具有正向預測作用。
(四)? 創業政策與創業意向
伴隨國家“雙創”戰略的不斷升級,各級政府持續出臺了多項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的優質扶持政策,各大高校也同時進一步推進了“雙創”教育的深化改革,比如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嘗試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舉辦多種類型的創新創業大賽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形成和實踐活動提供了優質保障。與此同時,廣州市作為新晉“設計之都”,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加上社會開放程度高、對外經濟發展活躍,使得各項創業政策從制定到實施進程均處于國內領先,該城市營造了非常濃厚的基于設計文化相關的創業氛圍。綜上所述,提出研究假設H4:現有的創業政策能夠顯著調節學生的創業意向。
二? 研究設計
(一)? 研究樣本
基于以上研究假設,有針對性地設計調查問卷,并在一定人數群體中展開調研測試。結合調研測試結果,繼續優化問卷內容,最后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選取廣州地區的2所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作為典型樣本。隨機發放電子問卷共計500份,剔除不認真作答或無效問卷66份,實際回收434份,問卷有效率86.8%,能夠準確支持本次研究的調研結論。在調研過程中,搜集的學生樣本基礎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年級等。其中,接受調研的男生208人,女生226人;16~18歲的學生74人,19~21歲的學生345人,22歲以上的學生15人;大一學生205人,大二學生178人,大三學生51人。接受本次調研的學生樣本基礎信息參數分布較為均勻,能有效保障本次問卷調研結果的準確性。采集的具體數據見表1。
(二)? 測量工具
在探討當代大學生創業意向時,部分學者利用準實驗法展開研究,并在創業教育影響創業意向等方面得到一些研究成果。然而,由于準實驗法研究對于單個專業學生創業意向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與實踐難度[7]。因此,為保證本次問卷調研結果的信效度,針對兩個二級自變量(受挫能力、做事性格)和一個因變量(創業意向)賦值,采用國內外較為成熟的Likert 5點計分法[8],數字1~5分別表示非常XX、XX、一般、不XX、非常不XX;其他自變量賦值則采取自主設計模式,利用數字1、2、3分別代表對應自變量的不同賦值,以便于展開調研和數據統計。
(三)? 數據統計
利用EXCEL、SPSS等專業統計軟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調研數據結果進行相關性統計(表2),計算出四個自變量與一個因變量所占均值。數據顯示,廣州地區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周邊環境、創業政策均值分別為43%、45.5%、37%、8.5%,創業意向占比43%。由此不難發現,學生的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周邊環境與創業意向呈差異顯著影響,而創業政策對于當前學生的創業意向影響則不大。
(四)? 研究分析
1? 個人因素對學生的創業意向帶來直接影響
調研發現,伴隨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日益重視和大力扶持,高職院校學生對自身認知較以往也有了新的轉變,對于自身的正面肯定逐漸增強,盡管做事性格較為被動的學生人數依然偏多,但做事偏向于積極性格的學生群體,對于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以及個人受挫能力變得越來越強。面對社會上的眾多新生事物,做事積極的學生群體創業意向也表現的更加濃厚。
2? 家庭背景是學生創業意向的主要驅動力
通過本次調研數據顯示,學生樣本中有207人目前居住在城市地區,187人的家庭年收入處于5~10萬,這與廣州地區的最低消費水平相比較可見,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生活消費水平仍處于中下等者居多。因此,調研人群中,80%以上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先就業、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等到后續發展時機較為成熟后,再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為在創業道路上展露身手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家庭背景的優劣也成為了當前學生創業意向的主要驅動力。
3? 學生受自身所處的周邊環境影響較深
接受本次問卷調研的學生群體中,55%的人受到身邊親朋好友創業經歷的影響較深。例如,當親友創業成功的時候,學生創業意向表現的更加突出和深入,而當親人出現創業失敗時,學生對創業方面的思考和創業意識則變得更加謹慎。與此同時,學生對于自身所處的社會關系脈絡比較看重,被調研者普遍認為其對個人創業意向有著直接影響,而且社會關系脈絡較廣的學生創業意識更加突出。
4? 學生對當前創業政策的熟悉程度差異較大
研究發現,學生對于學?!半p創”教育、政府扶持政策的認知差異較大,僅有8%嘗試過創業活動的學生認為學?!半p創”教育對個人創業思想的啟蒙至關重要,而9%的學生覺得政府扶持政策能夠有效促進個人創業意識的延伸。同時,通過本次調研發現,學生普遍認為學?!半p創”教育教師師資隊伍相對單薄,課堂教學中一個教師往往需要對應過百的學生人數,加上“雙創”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融入度不深,導致當前依然以學習專業技能為主,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度不高。由此引發學生對于當前創業政策的熟悉程度差異較大。
三? 對策與建議
本研究結果準確驗證了前期提出的四個研究假設,即廣州地區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業意向與其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周邊環境均成正相關,其中,影響因素重點集中在學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家庭收入和社會關系脈絡。因此,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圍繞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積極性培養的迫切需要,從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課程思政高度引領、加快“雙創”與課程融合、構建創業機會與平臺等方面提出如下具體對策與建議。
(一)? 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夯實創業基礎
在校大學生能夠充分接觸創新創業知識的基礎主要是相關課程體系,其涉及創業構思、創業融資、創業管理和創業風險等理論基礎內容?;诒敬握{研結論可知,由于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專業特色、學習背景及所處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年級的不同階段、創業模式的多維度呈現、創業內容的遞進式輸入等,不斷完善現有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并以良好的彈性課程制度和彈性學分制度為技術支撐[9],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在專業課程知識學習、設計創新思維、專業型創業認知上的個性化發展,進而有針對性地夯實大學生的創業基礎。
(二)? 課程思政高度引領,轉變創業心態
當前,伴隨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不僅是專業教育的核心方向,也是轉變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不斷萌發創業意識的有力武器[10]。設計類專業教師需以“以人為本、防災救災、傳承創新、智能節能、綠色環?!钡仍O計范疇內的課程思政精髓為引領,以“重視原創、精益求精、智能勞動”為支柱,使學生在專業產品設計方案構思中樹立“中國特色”原創設計信念、在設計實踐中深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實操勞動中升華勤勞樸實的智能勞動精神,充分落實“德技并修、工學結合”,同時充分利用地域內創業氛圍濃厚的絕對優勢,引導學生在課程項目任務學習中體驗創新創業帶來的快樂,以推動其逐漸轉變現有的創業心態。
(三)? 加快“雙創”與課程融合,升華創業意識
基于工業設計專業優勢,邀請設計公司企業導師、成功的創業人士、優秀畢業生等校外專家,與校內的專任教師共同組建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師資力量,以加快雙創教育和專業課程教學在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方面的深度融合。與此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驅動,從學生認知和學習特點出發,構建“理—虛—實”一體化教學架構,將產品調研、設計評估、草案構思、虛模構建、實模制作和宣傳推廣等崗位職責有序融入課前、課中、課后。通過小組分工、團隊合作、自主探究,高效完成設計任務,幫助學生在課前探學、課中實踐、課后拓展過程中提升綜合設計與實踐技能、團隊合作能力、技術應用力和專業素養。提升學生對于學校“雙創”教育、政府扶持政策的基礎認知,進而升華個人創業意識。
(四)? 構建創業機會與平臺,拓展創業視野
將政府層面、家庭層面、學校層面三方力量協同創新,通過舉辦專業類的設計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科學技術類項目和社會服務等多種活動,為設計類學生創建更多豐富的創業機會機遇和平臺,使學生能夠全方位高度參與真實的創新創業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和拓展個人創業視野[11]。同時,邀請企業導師共同選拔優秀作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專利保護申請,一方面能夠檢測學生課程作業的原創性和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展開優秀作業的教學轉化、項目轉化和商業轉化,促進學生“長學—常新—嘗創”,使更多地學生能夠獲得專業技能提升、成果豐收喜悅、學習自信與熱情,拓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視野的同時,也為其構建了良好的創業機遇和社會脈絡。
四? 結束語
基于前期文獻和初步調研結果,本研究主要運用電子問卷模式、重點聚焦廣州地區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樣本展開實證調研。從本研究調研與統計分析成果來看,在當前高職院?!半p創”教育持續推進、各級政府部門扶持政策逐步落地的基礎上,還應該權衡大學生自身的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周邊環境等因素帶來的顯著影響,方能有針對性地促進大學生形成創業意識、并提升創業成功效率。未來研究中,將繼續拓展調研樣本數量和地域范圍,引入更加深入的訪談調研,并在本次研究成果基礎上,構建有效創業力空間模型,通過專業課程教學實踐加以驗證。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931/mtbd/202112/t20211229_591046.html,2021-12-28.
[2] 彭磊義,羅建基.社會認知視角下創業環境與創業意圖的作用機制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21,5(31):90-98.
[3] BATEMAN T S, CRANT J M.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2):103-118.
[4] 常文豪,吳立爽,呂慈仙,等.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91-96.
[5] 喬偉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廣東高職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于廣東省1365名高職生樣本的調查[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4):10-14.
[6] 王飛絨,鄒靚婧,鄭雅丹,等.創業失敗學習、創業能力與連續創業意向的實證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21,43(6):96-102.
[7] 劉巍.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機理的實證研究[J].高教論壇,2021,11(11):95-99.
[8] 亓萊濱.李克特量表的統計學分析與模糊綜合評判[J].山東科學,2006(2):18-23,28.
[9] 周凌宇,余文華,舒鐵.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初步設計[J].教育與職業,2014(11):182-184.
[10] 焦蘭萍.高職“課程思政”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1):89-92.
[11] 陸增輝,潘廷將,李衛忙,等.創業支持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9(17):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