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民辦本科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也處于關鍵的轉型時期,要實現從粗放的規模擴張到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增長的跨越,就要進行競爭力分析。本文利用公司戰略中的PEST模型、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對民辦本科所處宏觀環境、市場競爭力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民辦本科 競爭策略 分析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025-02
一 背景分析
我國民辦本科已進入注重內涵發展的轉型期,民辦本科實現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補充到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轉變,截至2013年底,我國民辦本科院校共385所,其中本科普通院校98所,獨立院校287所,本科普通院校在校人數2809884人,獨立學院在校人數2389774人,已經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總數的20.8%。民辦本科應該把握轉型這個大趨勢,實現從過去依靠廣告、宣傳等營銷手段和現代化校園來吸引生源,到打造核心競爭能力的跨越。那么,如何打造民辦本科的核心競爭力呢?本文結合公司戰略中的內容,借助戰略分析的幾個模型來對民辦本科進行競爭策略分析。
二 民辦高校競爭策略分析方法
1.民辦本科的環境分析——PEST模型
民辦本科的經營活動總是在特定的社會宏觀環境中進行的,宏觀環境分析的關鍵要素包括:政治和法律(political factors)、經濟(economical factors)、社會和文化(social factors)、技術(technological factors)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的英文第一個字母組合起來是PEST,所以這種宏觀環境分析也叫PEST模型。
第一,政治因素。主要分析國家政策和法律對民辦本科教育的影響。只有明確民辦本科的政策動向,才能順勢發展,辦好民辦本科教育。2002年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2008年4月1日起實施的《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和最近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為民辦本科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但實際是,民辦本科面臨政策落實不到位、與公辦高校待遇不平等、產權不清晰和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各種困難,因為政策始終沒有明確一些關鍵概念。因此,政治因素對民辦本科的影響是機會與危機并存的。國家對民辦本科總體采取積極扶持的態度,對民辦本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政策界定不清晰及落實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辦本科的發展。
第二,經濟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高等教育需求日益旺盛起來,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但是公辦高校無法滿足這種需求,民辦本科就有了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民辦本科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20%,其市場地位也逐步提高。所以,經濟因素對民辦本科產生的影響是積極的。
第三,社會和文化因素。主要指的是社會價值觀念對民辦本科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教育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把學費僅僅看成一種單純的消費支出,而是把教育作為一種將來能產生個人收益的生產性投資。并且,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對學歷和文憑的弱化,用人單位更加注重應用型人才,社會對民辦本科的認可度不斷提高。但是也應該看到和公辦高校的差距,人們受到路徑依賴的影響,第一選擇仍是公辦高校,而選擇民辦本科大多屬于無奈之舉。所以,社會和文化因素對民辦本科的發展可以說是積極和消極影響兼具的。
第四,技術因素。技術因素指技術進步對民辦高校帶來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教學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近20年來,多媒體教學和遠程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廣泛運用于教學中,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遠程教育的出現,對傳統教育類型有替代作用,這也使得民辦本科的競爭更加激烈。
2.民辦本科的市場競爭力分析——五力模型
波特提出了用以確定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和行業可能達到的最終資本回報率的五力模型。參照五力模型可引申為“民辦本科市場基本競爭力”模型。這五種力量分別是:(1)行業新進入者的威脅,民辦本科教育的潛在進入者;(2)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教學設備、教育資源的供應商的議價能力;(3)購買商的議價能力,民辦本科教育的消費者;(4)替代產品的威脅,遠程教育和網絡學位等開放式高校的出現;(5)同業競爭者間的競爭,民辦本科之間,民辦本科和公辦高校之間。這個模型揭示了影響民辦本科競爭的強度和態勢的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如圖1所示。
第一,民辦本科潛在進入者的威脅。經過辦學經驗的積累和經濟實力的積蓄,部分專科開始提高辦學層次;還有公辦普通高校與民營機構合作辦學的獨立學院也試圖在高教領域擴張,還有部分培訓機構試圖從事正規化的辦學,參與教育資源整合,與民辦本科參與市場競爭。這些新的進入者的威脅能為民辦本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為了捍衛自己的市場地位,現有民辦本科必定要加大行業進入壁壘。
第二,教學設備、教育資源的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在民辦本科的舉辦過程中,小到教學設備、儀器、教材相關物品的購買,大到學校的基礎設施的修建、維護和教師的聘請和培訓等是必不可少的,市場上這些物質和人力資源也是千差萬別,優劣不一,所以在民辦本科的運行中,要有嚴格的監督體系,使民辦本科在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不斷增強。
第三,民辦本科教育消費者的議價能力。“教育消費一直都呈現上升趨勢,但升到一定的較高值的時候,政府部門理應作出干預,使之處于一個合理的區間范圍內”。否則高教市場會出現萎縮。特別是民辦本科的收費一直備受爭議,它的學費是普通公辦學校的兩倍,2012年我國民辦本科學費在偏遠的西部達到10000~12000元,東部普遍在12000~16000元,有些藝術類、醫學專業和某些王牌專業甚至超過20000元。而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810元/年,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6977元/年。一個普通城鎮家庭勉強能支付民辦本科的學費,但還有住宿費、生活費、書本費等額外的費用,要培養一個民辦本科的大學生稍顯吃力,更別說農村居民,這必定會損失一部分生源。但是,如果民辦本科降低收費標準,又會使辦學困難重重,民辦本科的競爭策略選擇更具挑戰性。
第四,遠程教育、網絡學位等開放式高校替代品的威脅。現階段,我國民辦本科所面臨的替代品的威脅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興起的遠程教育、網絡名校公開課的威脅。這些替代品為受到時間或者地點限制的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通道。如英國牛津大學通過網絡授予博士學位,足見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的沖擊。隨著遠程教育的日趨成熟,民辦本科將面臨一次新的變革。
第五,同業競爭者間的競爭,民辦本科之間,民辦本科和公辦高校之間。在構成民辦高校競爭結構力量的對比中,由于公辦高校在人、財、物等方面的優勢,長期以來,它有較好的口碑、聲譽,具備可以依托的優勢專業,使得它在教育市場奪得先機,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因此,公辦高校作為一股競爭力量在與民辦本科的競爭中保持有較大的競爭優勢。
3.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分析——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將企業內部環境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同列在一張“十”字形圖中加以對照。優勢(strengths)指能為企業帶來重要競爭優勢的積極因素或獨特能力,劣勢(weakness)是指限制企業發展有待改進的消極方面,機會(opportunities)是指企業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有利于企業的時機,威脅(threats)是指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時機。民辦本科應該利用SWOT分析進行自我診斷,利用機會、發揮優勢,克服不足和遠離威脅,從而打造核心競爭力。下面用“SWOT”分析方法對民辦本科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整合,如圖2所示。
三 結論與討論
民辦本科在教育產業化過程中,既有來自民辦本科之間的競爭,也受到公辦高校的擠壓,還受到了其他辦學力量的威脅,因此,民辦本科要實現競爭目標,必須采用有效的競爭策略。以上三種公司戰略中的模型都有助于民辦本科分析自身所處環境,清晰定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進而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動,設置一些重點專業,有重點地發展熱門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在特定的教育領域獲得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劉林.我國民辦高校持續發展之道[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2]牟陽春.2002年中國民辦教育綠皮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12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4]鄔大光.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1(2)
[5]陳天.新建本科院校競爭策略分析——基于波特的五種競爭力分析模式[J].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12(4)
[6]欒港.基于波特模型的黑龍江民辦本科高校競爭環境分析[J].學園(教育科研),2012(2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