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焦點問題、全球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次生命,要維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讓社會成為永遠的樂園,需要一代代人的繼承,一代代人的發揚光大。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化民眾的場所,理應承擔起這一教育任務,從娃娃抓起,從教育入手。
【關鍵詞】生態環境 教學理念 學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042-01
21世紀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焦點問題、全球問題。地球變暖、臭氧空洞、瀕危物種滅絕、資源枯竭、酸雨沙漠化,這一切都是關系到人類當今與未來的生存問題。金錢至上、兩性失衡、精神抑郁、人情淡薄、關系冷漠、愛的缺乏、人倫淪喪等問題的逐步加重,也將成為人們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人類文明的另一個殺手。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次生命,要維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讓社會成為永遠的樂園,需要一代代人的繼承,一代代人的發揚光大。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定為基本國策,指出它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號召全黨要把建設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家庭。
要實現這一目標,光靠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是不夠的,必須靠思想教育,靠一代代人的艱苦奮斗、承前啟后。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化民眾的場所,理應承擔起這一教育任務,從娃娃抓起,從教育入手。
針對當前學校教育人文生態環境、師資生態功能、生態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現狀,在管理、教師、學生、家庭四個層面開展調查與成因分析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生態管理三大策略,架構以創設平衡、共存的自然教育生態環境,形成健康、和諧的人文教育生態環境目標,學校生態管理策略、師資生態功能、學生生態環境三大領域,人與環境平衡、人與人平衡和諧共存、主體發展的運行體系,通過現代學校制度體系、校園教育生態環境、教師校本多元化研訓、教育生態校本綜合課程開發、學生學習生活優化、校社聯動、家校融合六大行動推進,提升學校辦學效能,使學校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夯實特色的基礎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成長的樂園;創設綠色的環境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們成長的花園;培植健康的書香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們成長的學園;形成和諧的制度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們成長的家園;轉變教師職業生存方式,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提升學生良好的生態素養;形成校內外教育生態活動共同體,提高教育的實效。
一 要把生態環境的保護、開發、建設從理論上統一起來
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樹立一種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寓資源的開發于生態之中的理念。倡導他們對山川、單位、家庭進行綠化、美化、凈化、文化。將美麗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間習俗、前人的傳統美德、燦爛的建設成果、感人的英雄事跡結合起來。讓樹木含情、墻壁說話,把創造“好環境、新優勢”的理論在他們的心靈中扎下堅實的根基。
二 要讓學生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
讓學生懂得環境優則興旺、環境強則經濟強,抓環境就是抓競爭,就是抓機遇,從小樹立一種保住青山綠水、拒絕污染、為生態改善做出貢獻的思想理念。知道這種方式雖然沒有那種高增產、高消耗、高污染發展模式轟轟烈烈,但從全局、長遠來看,算大賬、算總賬是低成本、低代價增長之路,是穩定發展之路,是一種后勁充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沒有科學的發展,就沒有社會的和諧,更難以實現科學的發展。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的歷史任務。它適合于當前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也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與關心人、愛護人、以人為本的方針相符合,也適合于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整個社會需要多種經濟的共同發展,這就需要大家共同協作。協作就要社會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讓學生從小不把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對立起來,將來進入社會能樂意去加強政務環境建設、信用環境建設,保護好自己或他人的投資利益,同時自覺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進而影響社會環境的習俗,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實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人文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共贏。
三 要教育學生懂得社會是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
我們國家不僅需要科學家、教授、工程師,還需要工人、農民和打掃衛生的清潔工,而這些工種在一定條件下又相互競爭、相互轉換,這需要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事實。認真調節好人生道路上的心態,養成一種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容諒解精神。走入社會后,才能適應環境,把社會造就成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生態相互配合、相互影響的社會形態。
四 我國的基本教育是普及教育,學校教育的面廣,所有的人都要經過學校才能踏入社會
學校不僅奠定一代人的思想,還可以促進上一代人的思想轉變,教育督促下一代人。因此,保護建設和諧的生態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個學校做起,不要小看一個人和一個學校的力量。如果所有的學校將它納入議事日程,將會形成排山倒海之勢,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建設將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