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版畫基礎教育中版種的選擇、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評定等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凸顯專業的基礎性、有效性和針對性,結合以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明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對版畫基礎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版畫基礎 黑白木刻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058-02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構成其基礎的知識體系。我們說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人們可以通過學習素描,掌握造型技巧,描繪人們眼睛所看到和大腦所想到的物體形態,表達人們心中的思想感情。版畫作為繪畫藝術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它有著一個豐富的家族系統,從版種上分,有凸、凹、平、漏四個版種。從這四個種類中又可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種類,如綜合版、紙版等。從技術上講,版畫是與科技結合最緊密的畫種,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版畫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如數碼版畫等。不管版畫的種類如何變化,表現形式多么千奇百態,但作為一種以表達人的思想情感和觀念認識的藝術表現形式,始終不會改變。學習版畫的各種技法,了解版畫的基本原理,探尋版畫的形式語言規律,依舊是我們認識版畫學習版畫的有效途徑,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審美感受、培養創造能力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之一。
版畫基礎從廣度上說,包括素描造型、色彩表現、文化知識、藝術理論等多種基礎知識構成。單從版畫上講,主要是指:版畫的基本理論知識、形式美法則、技法原理與運用等。版畫基礎作為高校重要的選修課之一,其教學對象主要是美術專業的學生,不管這些學生以后主修的是油畫、中國畫,還是版畫等專業,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基礎,對他們以后的發展都是大有幫助的。那么,選擇什么版種、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如何合理整合專業知識等作為版畫基礎教學內容,對凸顯專業的基礎性、有效性和針對性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本文就版畫的基礎及教學問題談幾點認識。
一 選擇何種版種作為版畫基礎的教學內容問題
版畫的版種多樣,很多基礎知識都是共通的,同時各版種之間很多方面又有很大的差異,甚至可以說是難以逾越的。但作為一種基礎知識,在選擇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其普適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諸多方面的因素。
版畫基礎總體可分為三個部分:(1)版畫基礎理論知識;(2)版畫的形式美法則;(3)版畫技法與操作。其中,版畫基礎理論知識部分是作為版畫學習的共通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版畫發展簡史介紹;版畫概念;諸版種制作原理介紹;版畫的審美特征及鑒賞方法等。通過對版畫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了解,使學生對版畫的概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及了解。其教學目的旨在提高學生對版畫藝術的認知力和鑒賞能力。版畫的形式美法則,雖然與繪畫形式美法則有諸多相通之處,但其也存在著特殊的形式變化規律,如對比與統一、變化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的構成方式等。主要體現在版畫的工具、媒材及制作方法的特殊性,這樣就導致版畫與其他畫種在點、線、面,黑、白、灰,形與色等形式語言和造型語言處理上的不同。各版種之間也存在著各自的差異,如木版、
銅版、石版等。版畫技法的學習與實際操作,是作為版畫基礎課程的重點內容,可以說前面兩個部分的內容可以在這一環節中體現出來。如學生對版畫形式美法則的運用、造型能力、審美意識、動手操作等都將在這一階段顯現出來。它是學生真正從繪畫向版畫狀態轉變,培養版畫意識的一個重要過程。
版畫技法的學習和運用是真正實現版畫基礎教學的重要手段。版畫的種類繁多,工具、媒材、制作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對操作的環境、設備、技術條件要求非常高,如石版、銅版、絲網版工作室等,對沒有版畫專業的院校來說,幾乎不具備開三版的條件,因此,也就不具備作為版畫基礎可操作的可能。只有木版中的黑白木刻,以其工具、媒材、制作方法簡單方便、操作空間限制小的特點,具備了版畫的代表性、普適性和可操作性等特性,是作為版畫基礎最為合適的技法教學內容。
二 版畫基礎教學中應注意的環節
作為版畫基礎教學,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版畫的造型基礎、基本的形式規律和制作程序等基本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以下幾個環節應受到重視:
1.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版畫意識,加強實踐,在實踐中領會消化
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增強學生對版畫的感受能力是提高學生對版畫意識的有效途徑。版畫作品的形式風格多種多樣,不同的版種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版畫各版種之間以及版畫和其他畫種之間進行比較,大量接觸和欣賞各種不同風格和形式的版畫作品,使學生加深對版畫的認識,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黑白木刻的造型特征和形態規律。在以往的教學中通常采用臨摹的方法,讓學生去學習和體會版畫的造型處理、刀法組織、黑白灰處理等技巧,以加深對版畫的直觀認識。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在于學生可以通過臨摹,達到對版畫制作的全過程有一個整體認識。但作為版畫基礎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在有限的課時里僅靠臨摹一兩張作品去領會黑白木刻的造型處理、點線面黑白灰的處理等版畫基礎的核心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將臨摹教學改為:讓學生直接通過對速寫、圖形資料進行黑白版畫的組織處理,然后再刻制、印刷,完成版畫從創作到制作的全過程,使教學的目標性更加明確,重點、難點更加突出;再輔以大量的作品鑒賞等手段,以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提高學生在技法應用中的應變能力。
2.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想象力,結合版畫形式美法則,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根據黑白木刻的形式特征,如黑白灰的構成、點線面的組織、刀法的組織處理等,在對從寫生、照片等獲取的圖形資料處理中,如果沒有較強的主觀處理能力,畫面的組織是很難進行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對學生主觀意識的培養,打破被動的寫生和被動的處理方法,通過采用對圖形資料重新打散、重組、想象、變形等手段進行大膽的主觀處理,結合黑白木刻的造型特點和組織法則來加強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
3.將黑白木刻構成中的元素分解出來,加以分散、集中處理,使學生對各種元素處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
在版畫基礎上,造型和形式美是靠點、線、面的組織,黑、白、灰的轉換與控制來達到對比、統一、變化、節奏、韻律、均衡等形式變化的。黑白木刻通過純色黑白點線面的大小、集散、疏密、方向、形狀等組織形式來構成黑白灰的明暗變化、色度變化和色調變化,并以此來營造各種形式變化,以各種不同的刀形刻出不同形態的點線面來構成黑白灰的。因此,在教學中將同一構圖、同一形式采用單獨的某一元素做排列組合練習,如點元素的組織、線元素的組織練習、點線面的組合練習,結合不同的刀型,如三角刀刻的點、線組織練習等。這樣,學生通過加強對各種元素的組織練習,來達到提高學生版畫的造型能力和靈活多變能力。
4.在版畫的制作訓練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程序意識和規范意識
一幅好的畫稿只有經過精心刻制和印制,才能產生好的版畫。由于學生大多都是版畫的初學者,在刻印過程中,往往會不得其法,或者隨意莽撞,所以,畫木刻黑白稿是必不可少的,但畫稿在刻制過程中有時又會限制作者的發揮,使其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因而,畫稿僅只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版畫的制作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從制版到印刷整個操作過程都必須遵循相應的程序和規范,這樣,才能確保版畫制作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學中加強程序性和規范性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版畫基礎教學中忽視對學生程序性和規范性意識的培養,學習版畫將名不副實。然而,木刻刻制講求“以刀代筆”,注意培養學生用刀“以刀代筆”的運用能力,更是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規范。
三 對作業的評定問題
合理的評判標準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保障。在藝術教育中,對學生作品的評定教師往往會根據自己個人的感覺和喜好進行判斷,缺乏相應的評定規范性和針對性,這樣,對教學效果就很難有一個客觀的判斷,也就很難檢驗出教學的實際效果。固然,人們在對藝術審美的判斷中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藝術教學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藝術欣賞,更不能用評判創作的標準去評判作業。教育有較強的目的性,為達成教育目標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過程和方法,即便是藝術教育也不例外。對版畫基礎教學的作業評定,應根據各個單元的教學目的進行打分,或者在綜合要求中分項打分,如點造型單元中,可根據對點的組織、點的控制、不同刀型點的應用等所完成畫面的對比與統一、節奏變化等運用來判斷,以此做出相應的評定。在評定過程中,有的作業可能會出現藝術效果平淡,但如果能按教學要求很好地完成作業,我們還是應給其作業獲得一個相對較好的分數。反之,有些作業可能會有一些不錯的畫面效果,但完全沒有按教學要求完成作業的,在評分時也應給予相應的扣分。
四 結論
版畫基礎教育課程既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審美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課程,又是一門技術性、操作性較強的技法課程。版畫基礎教育課程的設置應遵循普適性、可操作性的原則,既要注重學生個性發揮和創造性的培養,又要注意學生制作和操作中程序性和規范性的養成。版畫基礎教學不能完全等同于版畫創作教學,它的教學目的旨在使學生掌握必需的版畫理論基礎知識和技法原理、操作規范等內容,而不僅僅只是讓學生簡單地感受一下版刻的過程。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