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睹嫦?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要加強師德建設。”要達到高質量的教育,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梢?,強化人民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涿兰~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苯處煹穆殬I是最光榮的,教師的職業道德更是最重要的。多年來,教師就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德便成了教師的靈魂,師德引領著學生向著積極、健康的人生發展,促進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師德也是教師行為的內在動力,教師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就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學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具有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韓愈在《師說》里給教師這樣一個定義:“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薄皞鞯馈痹谇啊笆跇I”在后,可見“傳道”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在如今這個知識縱橫、知識為本的年代里,教師的定義及責任卻不斷被予以新的理念。所謂“師范”,即“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所以當前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做一個滿腹經綸的知識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行、做人等內在方面做學生的引導者。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有“道”才能“傳道”,有“德”才能“育德”,所以,良好的師德必然對整個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不可否認,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批啟蒙者,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長的苦心栽培。但是以教育為職業的教師卻在孩子心靈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畢竟從孩童的記事年代開始,教師的諄諄教誨一直伴隨著孩子:是教師帶領孩子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教師對孩子的進步予以贊許;是教師對孩子的失敗給予鼓勵,教師是孩子在成功后想熱切地說聲“謝謝”的人……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怎能離開教師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因此,也就有了不斷涌現的詩句來頌揚教師的偉大情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边@當然也就是歌頌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最為熨帖的語句了。
可是當教師的社會地位日益提高時;當教師越來越為人們所尊敬時;當越來越多的人把教育作為自己畢生事業的追求時,是否所有從事教育的工作者都符合“教師”這一偉大而神圣的稱謂呢?社會上不斷出現了令人震撼的“謀私案”——教師以某種承諾和關系作為向家長索取物質利益及好處的交換條件;“暴力案”——教師對那些調皮、愚笨的學生輕則呵斥怒罵,重則拳腳相加;“侵權案”——教師不顧學生的反對和抵觸,私自扣發信件、私看信件……這些都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所作所為。在他們偽善的面具下有一顆讓人鄙夷的心靈,他們的靈魂無比骯臟。這些人無疑給教師的純潔形象蒙上了灰塵,令那些為教育事業兢兢業業的人的心靈蒙羞。
師德敗壞者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教師群體能夠忘我地工作,含辛茹苦地培養一批又一批學生,值得人們尊重與愛戴。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人師”,教育是以一種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要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地面向全體學生賦予具體的愛,在尊重保護教育學生的基礎上,使學生健康地、快樂活潑地茁壯成長。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者、合作者,做孩子們的表率,處處給學生做榜樣,率先垂范,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從事教育、實施教學的前提條件。孩子是一個成長中的巨人,具有很大的創造力和潛力,教師要用關注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了解他們,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有的放矢地使之得到發揮和提升。在教學關系中,學生應該是主體、是主人,老師是輔助、是導師。教師要轉變觀念,恰當地處理班級、學校、家庭之間的事務,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的權利得到公平的體現和保障。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塑造人類靈魂的工作者更應該吐故納新、開拓進取,用新的觀念去改進自己,用新鮮的觀念給自己洗腦,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些都說明了教師要有無私奉獻愛心,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教學生成人,教師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只有達到這種忘我的境界,教師才能更好地在教育工作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也才能在教育中獲得喜悅,更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