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內容,是形成良好校風、學風的關鍵。一位哲學家說過這樣一段話:“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也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培養學生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對于班主任來說至關重要。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并非神話,靠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辛苦付出,想要獲得成功,離不開良好習慣的養成。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怎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 強調校規制定班規,規范養成教育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教學工作中,根據《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學校的規定對班級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規范課堂常規訓練、規范課間常規訓練、規范行走常規訓練、規范廣播操常規訓練、規范路隊常規訓練,要求學生認真按照常規要求,養成習慣,形成自覺。如要求學生在集會時,聽到廣播里的聲音,就必須立即排隊,做到“有序、安靜、整齊、快速”地到達指定的地點。上學、放學時要走單排。右側通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得在路上追逐打鬧、玩耍,注意交通安全等。
二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童時期模仿力強,所以我很注重班風建設、班級環境建設。給學生營造整潔、明亮的室內環境。讓學生自己知道課本、作業要放置有序,以免桌面雜亂,養成良好的班風。
三 營造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
如果說學習成績是一個班級的生命,那么良好的學風將是它的保障。在排位置時,教師可以讓先進帶動后進,真正發揮榜樣的力量,對于極個別“頑固”分子,可以采用四周包圍策略,當他感到“孤立無援”時,他自然而然地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1.師生之間要寬仁
班主任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端莊大方;真誠關心學生,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敬佩教師。這樣,的“傳道授業”才能通過學生的“過濾”和“催化”變成學生的需求和行動。平時與學生接觸時,可以商量的口吻,對于學生的小錯誤進行正確引導,少批評多鼓勵。學生小明,性格孤僻。本學期從外校到我班級借讀,我叮囑他有任何困難可以找我幫忙,就在來的第三天中午,飯卡丟失了不敢向我求助,餓了一天。晚上我發現后,把他接到自己的家里飽餐了一頓,同時給了他幾天的生活費用,小明很是感動。
2.同學之間要和諧
和班主任一樣,學生也是教學環境的主人。在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提倡同學之間在學習上要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生活上做到一人有難,八方相助。記得班上一位同學因自己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每天上學無精打采,學習成績始終處于后幾名,班長便組織班上同學經常和她談心,交流學習情況。不久,她樹立了信心,很快恢復了正常狀態,成績也慢慢有了提高。
四 營造良好的細節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關注細節,慢慢引導。記得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學生們愛上了折紙飛機。課間十分鐘,紙飛機滿天飛,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衛生問題。起初我再三要求不許亂扔,效果不大,后來索性禁止折紙飛機,卻根本沒有人聽。反思我的行為,我覺得折紙飛機這件事本身沒有錯,是我的處理方式缺乏妥當了。于是在即將舉行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上增加了一個活動方案——紙飛機制作和投擲比賽,這引起了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關注。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利用物理原理制作紙飛機,用什么樣的投擲方式才能保證把飛機投得更遠,保證讓飛機留在空中的時間更長。當然我們還附加了條件,即:發現再有同學亂扔紙飛機影響衛生,將取消其所在班級參加本項比賽的資格。那段時間,各位老師和科技輔導員的身邊總是擠著問問題的學生,手里還拿著各式各樣的紙飛機,學校也不再為“飛機”帶來的衛生問題頭疼了。看來沒有學生想成為班級的“罪魁禍首”,反而都愿意為班級增添榮譽。可見,好習慣的養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地細致培養,相信學生,相信自己。
管仲《權休》中有“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終身之計,莫若樹人。”小學生年齡小,正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但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在這個工作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將習慣養成抓緊、抓細、抓實、反復抓,抓反復,才能真正抓出實效。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