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的農村中學工作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農村中學的后進生現象絕非是個別現象,有的甚至成了制約農村中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成了我們必須認真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 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后天環境對成長的影響很大,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不良言行是促使孩子成為后進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的父母整日忙于掙錢,對子女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成績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有的父母離異,使孩子享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父母則聚眾賭博,生活作風不正,孩子耳聞目睹,染上惡習等,這些因素都可能使孩子步入后進生的行列。
2.學校因素
學校教育往往只重視智育,輕視德育,放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當學生打游戲、看錄像或賭博時,由于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夠,無法發現;或已經發現,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認真地去做好轉化工作,致使學生越陷越深,淪為后進生。
3.社會因素
有些學生受到社會上金錢至上、享受主義、讀書無用論等思潮的影響,思想上受到危害,道德水準下降,產生厭學心理,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
二 轉化后進生的具體措施
作為班主任,努力做好教育轉化工作,盡可能地減少后進生的數量和后進程度,既可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又是造福家庭、造福國家的好事。
1.消除自卑心理
由于后進生在學習中經常遇到挫折,造成了他們缺乏自信,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對老師、同學多少有點不信任,較為封閉,有時還懷有敵意或仇視,甚至破罐子破摔。其實,在他們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與關心,更渴望得到好成績。所以,老師首先要愛他們,走近學生,用寬容叩開他們的心扉,用愛心融化他們冰冷的心田。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道德上引導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其他同學團結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與老師、同學感情上相融,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及班集體的溫暖。在這樣一種友愛的氛圍里,會使他們逐漸消除對別人的敵意與自身的自卑心理,從而和大家一起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2.對癥下藥,使其進步
對每一個后進生,老師要認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根據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方法,對癥下藥,才能使其進步。
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后進生,要采取“幫扶”的方法來解決,即為每一個后進生配一個優秀生去幫助他,結成“一幫一”活動。老師把他們的課桌安排在一起,優秀生不僅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后進生,還能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后進生補課,輔導他們。同時,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多指導后進生,課后要給他們“吃小灶”。這樣,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就能很快得到提高。
對于學習與品質都差的后進生,除了在學習上幫助他,更要注意對其品質的轉化。首先,要從思想教育入手。針對他的錯誤及時提出批評、誘導、擺事實、講道理,使他們從內心深處醒悟過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其次,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為契機進行轉化。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質和傾向?!崩蠋熞朴诎l現這些東西,有意安排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們的長處能充分發揮出來。例如,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平時愛占便宜,撿到同學的東西就占為己有。但有一次,他撿到一本筆記本卻交公了。于是,我在班級里對他大加褒獎。從那以后,他撿到東西再也不自己留下了??梢?,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積極向上的種子。老師要利用這一點,善于引導,讓這樣的“種子”發芽、開花。
3.善抓反復
由于初中學生的生理因素,比如他們自制能力差、接受能力較弱等,在轉化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反復現象,這些都是正常的。教師要有恒心和耐心,不要以為怎么又變回去了。其實,每一次反復都不是昨天的簡單重復,它往往伴隨著懊悔的心理,出現要求改正的苗頭。所以,教師要有充足的信心和耐心,在反復中鼓勵學生,讓他們逐步做到少反復、不反復,直至徹底改正,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4.做好家訪工作
家長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要做好轉化工作,就要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班主任應經常做好家訪工作。家訪時,要多表揚后進生的長處和進步的地方,爭取家長的配合,再與家長共同研究幫教措施,改變部分家長對子女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或單一的高分要求的觀點,讓家長知道進步就是成功,也體諒學生求學的苦處,多一點寬容,多一些鼓勵,善待孩子,齊抓共管,以爭取他們更大的進步。
總之,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中,教師要真心誠意地關愛他們,注意運用德育方法的靈活性與藝術性,實現后進生的轉化。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