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具有自身的特點,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且龐大的工程,范圍廣、戰線長、投入大、見效慢。高考備考階段,完成語文復習備考工作是考驗教師“內功”和智慧的階段,必須遵循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才智,有理念、有方法、有措施地全力打造既能讓學生有效提升,又耗時小、不占用其他學科復習時間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三語文 高效課堂 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093-02
高三語文復習是把知識系統化、考點具體化、能力分數化的一個綜合過程,需要教師有正確的教學思想和獨到的教學方法。凡是上過高三語文的教師差不多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語文,想說愛你并不容易。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淀主要靠長期以來課內外的學習和生活來充實,到了高三,語文學科受時間的限制,學科的擠壓,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事實上,獲得知識、形成素養、培養能力、提高語文成績是高三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而教師備考的主要任務則是對語言積淀進行個性化的梳理、篩選、補漏并壓縮范圍。下面筆者就如何打造高三語文復習高效課堂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 復習課需要理念
目前,高三語文的復習,充斥著大量的試卷和寶典般的三輪復習資料。許多老師感覺,如今高三的課堂上,語文的翅膀不再輕盈,語文的面孔有些僵硬,語文總有些事半功倍的尷尬與無奈。是的,當教師都覺得教的不靈活、不生動、無激情、不投入的時候,我們的學生還能對高三語文有多少熱情和投入呢?學生的不夠主動,讓語文在數學、物理、化學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因此,高三語文的復習課必須進行“突圍”,回歸語文課的“本色”,注重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繼續激發學生的文學興趣和人生思考,引導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積累厚重的底蘊,否則,高一、高二培養起來的語文感覺很可能會在枯燥的題海和所謂的技巧中喪失。
二 復習課需要模式
畢竟是高三,離不開知識的整合與歸納。高三復習課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1)依次講解式。根據專題內容,分板塊講解,或根據試卷的結構,依次講解,以教師主講為主。這是最常用的一種課型模式。(2)重點點撥式。根據專題內容,或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點撥內容有所取舍,注重教學的針對性。(3)方法指導式。課堂教學的重點,以能力提高為主,重在規律的總結和方法的指導。(4)師生交融式。教師不再是教師“一言堂”,而是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現了“平等的對話”。(5)自主探討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貫穿啟發性原則,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幾種課型交互使用,是基于學情分析的結果,既可以克服教學中的機械刻板,又能凸顯教學的有效性。
三 復習課需要診斷
診斷,是對學生進行檢測評估,讓好學生做示范,讓后進生提不足。優秀的教師對自己的學生應該是了如指掌的,教師要讓自己的勞動在學生身上取得成果。有的老師印制了考試檢測評估表,對學生每次的考試成績作登記,評估項目細化到每一個知識點。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弱點暴露出來,下學期,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幫助其查缺補漏,有效提升。這樣的做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效果肯定是平均用力所不及的。特別是對尖子生的輔導,“診斷”顯得尤為重要。
診斷學生,使教師從“本”的研究上升到“人”的研究,難度雖大,但絕對值得。
四 復習課需要高度
高三語文復習課,不僅需要老師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有睿智的見解、足夠的策略。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但也必須明確,既然是“首席”,其“主導”作用必須體現。
高三教師的教學需體現高度。高度是一種層次、一種教學的境界。比如,老師們對某一個知識點的有效拓展,就是高度;老師們對某些題目的方法點撥,就是高度;老師們對某類題目的規律總結,就是高度;老師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全盤灌輸,而是突出重點,加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就是高度。如果教師能結合語文問題的多樣化,語文學科的多極化特點,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參與討論和辯論,在充分表達自己獨到見解的基礎上,明是非、分主次、求異同,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展現了學生的才華和高度。
五 復習課需要氛圍
高三語文復習,內容多,題量大,綜合性強,稍不注意,就會讓課堂變得沉悶、枯燥。有人說:“高三是煉獄”,雖然不一定科學,但至少道出了一種現實。這種狀況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實施有效教學,不利于構建高效的復習課堂。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高三語文復習課營造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學才可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我們的學生才會像陀螺一樣,輕輕一鞭子抽下去,就可以不停地旋轉。
老師們精心備好每一節課,這可以為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奠定基礎;老師們情緒飽滿,熱情洋溢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們善于從學生最關心的方面切入教學,抓住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的情緒,營造一種有效的情境教學的“場”;綜合試題,老師們給學生印發答案的做法,也很有效,對節省教學時間,強化規范答題有很好的作用;老師們課堂上的幽默必不可少,說一個笑話,緩解課堂氣氛,會減輕學生心理的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高三的語文復習課需要有點笑聲。
六 復習課需要整合
1.整合集體智慧
只有組合好的石頭才可以成為堅固的城堡;只有組合好的音符,才可以成為動聽的音樂;只有組合好的色彩,才可以成為美麗的圖畫。同樣,只有組合好的高三語文教師隊伍,才能創造出語文高考的奇跡。常言道:“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一起垮臺。”只有融集體智慧于一爐的團隊,才是一支能打硬仗、無堅不摧的團隊。
2.整合資源
有學校提出:“寧可老師多費時,不讓學生做廢紙。”其中就蘊含著對資源整合的探索。到了高三,最好的復習應該是讓學生做題越來越少,但效果越來越好。復習的主流資源應該是經典的,我們不缺資源,缺的是對資源的整合。
七 復習課需要引領
1.情感引領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與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高三學生的目標意識和自控能力較強,但心理相對脆弱。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同時是一名心理輔導師,幫學生解難,給學生減壓。一堂成功的復習課背后,可能折射的是教師一顆博愛的心,可能凝聚的是教師無數的心血與付出。
2.學法引領
要讓學生明白,語文不只是枯燥的語法、古怪的成語、零星的常識、只言片語的警句,語文課應該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課,永遠不能撇開閱讀。到了高三,當然需要技巧和規律,可是不能迷失其中而無法自拔,那就陷入了語文復習的泥淖。本和末,永遠不能倒置。沒有內功的招式就是花拳繡腿,打出去也沒有豐厚的底蘊和力度,真正的語文內功才是可以從容應對的硬道理。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品味和境界;教書沒有回頭路,高三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熱情。我們的老師要把高三語文復習打造得足夠精彩,讓學生在復習中擁有樂趣,擁有激情,更擁有收獲,讓我們的學生思想更完善,心態更優秀,能力更卓越,才算不辱使命。
〔責任編輯:高照〕